什么是微循环
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细胞、组织物质交换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动态。
血液是流动的、循环的,而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一机能就是在微循环实现的。所以微循环是全身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基础环节,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
人体的血液由心脏泵出后,经大动脉到小动脉至微动脉,再进入毛细血管,然后由微静脉及各级静脉回流到心脏。这种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在医学上,微循环还包括淋巴液和组织液的微循环,但通常所说的微循环是指血液微循环。
微循环结构的四个特点
微循环是由极长、极细、极薄、极慢的小血管,编成的一张遍布全身的供应网。
细: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径很细,只有头发丝的1/20,只允许1-2个红细胞通过。如果血管壁变厚,管腔更细一个红细胞都不容易通过。
薄: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壁很薄,只有一张纸的1/100,以便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一旦管壁增厚就影响了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长:一个正常人的微动脉与微静脉加起来,并拉直了量一量共有多长呢?可绕地球两圈半。为什么这么长?因为它要迂回曲折的深入到细胞之间去。不长不能够满足100亿细胞的需要。
慢:微动脉及微静脉中的血流速度很慢,流速1毫米/秒。当血液粘稠度增高时,血流速度更慢。
微循环的重要功能
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运送养料(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废物(包括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微血管提供了物质代谢的交换场所,通过微循环完成了物质交换过程。因此,保证了全身组织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了人体活动的生命机能。总之,微循环是机体生长和发育的基地,它能在变化多端的机体代谢活动机制中,通过组织灌注起到调节作用,保证内环境的平衡。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微循环是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营养、氧气,排出代谢产物的交换场所。人体单纯靠心脏的收缩力量不能将血液直接灌注到人体各器官的组织细胞,必须 靠微循环部分的毛细血管不与心脏跳动同步的自律运动将血液进行第二次调节,第二次灌注,所以在医学上把微循环比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微循环的功能有三方面:
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给组织运来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水等,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微循环是这些物质进行交换的唯一场所。
联通全身各组织细胞 调节血流和血量微循环的血管数量极多、容量很大、是个大的贮血库。改变这个血库的容血量,就可以调节全身的循环血量和静脉的回心血量。一旦因某些原因引起全身微循环血管大量开放,将有大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内,导致循环血量和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如不及时纠正,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微循环障碍及后果
微循环障碍常见于中老年人,微循环发生障碍时,微循环的血管变形,血管中堵塞不通,由此引起的器官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性细胞坏死、病变。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障碍是百病之源。
由于我们的毛细血管非常长,经常有杂质浑浊在血液中,如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等,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有时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这样全身细胞就不能及时代谢造成细胞功能弱化,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疾病。微循环可以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器官,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
微循环障碍最终使血细胞聚集,血流缓慢,血液浓缩,血粘度增加而容易形成血栓,或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病变。通常微循环障碍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有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症状而处于潜伏期,目前发现微循环障碍的主要检测手段是通过计算机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作活体观察,它是一般X光、心电图、B超所不能代替的。
微循环与各种疾病
微循环很容易被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堵塞血管,微循环作为细胞物资交换的通道,微循环障碍,百病丛生;一旦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加速各组织脏器细胞衰亡,因而导致全身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导致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等。
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从而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长期微动脉收缩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等。
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
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胃肠吸收功能不好,发生营养障碍,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重者发生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痔疮是肛门附近的静脉血管回流受阻,引起血管长期扩张淤血所致,只要改善肛门微循环使血流通畅,改善淤血状态,就能有效地化解痔疮,消除疼痛。
运动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如: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颈椎增生、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血液循环障碍、局部麻木、冰冷、四肢毛细血管不通、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炎、个子矮小、刀割样疼痛等。70-80%的关节痛患者都是微循环障碍。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把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组织,代谢产物随血液排出体外,就可以消除这些症状。
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
皮肤微循环障碍时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微血管减少,皮肤供血开始衰退,使皮肤细胞得不到营养和氧气,局部坏死。主要表现为松弛、皮肤弹性下降,加上紫外线的照射,容易形成黄褐斑、老年斑、雀斑、皱纹、眼袋下垂、白癜风、皮肤屑脱落、斑秃、手足癣等。改善面部的微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可以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肌肤的活力。
微循环障碍与癌症的发生与转移无法及时检测组织与毛细血管内新生癌细胞,导致肿瘤发生。癌症常常伴有微循环障碍、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全身性静脉炎等。血液流经静脉时,癌细胞陷入到组织中生长,血流缓慢,使血液携带免疫防御物质减少,更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
微循环障碍与慢性肝病肝窦腔狭窄,肝窦内红细胞聚集及微血栓形成;肝窦内皮细胞窗口孔减少、缩小,基底膜形成。病毒携带者虽肝功能正常,同样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
粘膜系统微循环障碍时粘膜系统覆盖最广,身体中凡是有管腔的地方就有粘膜。粘膜系统微循环障碍会导致:脱发、近视、弱视、老花眼、白内障、眼睛干涩、青春痘、口腔溃疡、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肺炎、咳嗽、哮喘、胃炎、胃溃疡、肾炎、肾衰、胰腺炎、肝炎等等。
这位知友,扩心病是心肌病的一种类型,目前还无特效药治疗,以控制心衰为主,可以适当用一些强心利尿药。扩心病人去逝前的征兆大致可分为年老体弱型、神志不清型、高热谵妄型和休克型四类。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危重病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①病情重、身体虚弱。②病情变化快、有时在几分钟内即可亡。③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④一般都是卧床病人。⑤一般都有体温、脉搏、呼吸或血压的变化。⑥多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 由于危重病人病情严重而复杂,因此对危重病人要加强临床护理,注意眼睛的保护,如眼睑不能闭合的病人容易发生角膜溃疡及结膜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多贝尔氏液,即复方硼砂溶液,擦洗口腔以防止感染,每日至少擦洗三次或在每次进食后擦洗。 为防止褥疮发生,要常翻身,对身体受压部位要用95%酒精或滑石粉按摩,或用气圈、棉圈垫起,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无皱摺、无渣滓。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要协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咳出,以防止发生肺炎。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不活动肌肉容易萎缩,应经常协助病人进行四肢被动活动,并进行肌肉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对危重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正常人呼吸道分泌物可通过咳嗽排出体外,但昏迷病人因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时间一久这些分泌物就会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因此,对昏迷病人应该尽量使其头部侧向一边,而且经常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要注意大小便情况,有尿潴留者可按摩下腹部或使病人听流水声以助排尿,必要时可进行导尿。大便秘结的病人可给灌肠,必要时可带上手套用手挖出干结的粪便。对昏迷、谵妄、躁动的病人要注意安全,防止摔伤,一般都用床档保护,必要时设专人护理。 目前对危重病人大都采取重症监护。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每15~30分钟检测一次;同时还要加强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及末梢循环的观察,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心电监护的情况、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及末梢循环的好坏程度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心脏骤停的病人采取心、肺、脑复苏的手段。国际上常以英文字母A~H来代表复苏的步骤,即A为呼吸道通畅B为人工呼吸;C为人工循环;D为药物治疗E为心电图监视F为心室除颤;G为病情估计;及H为脑复苏恢复病人精神活动。通过这些步骤达到生命支持、心脏支持及脑复苏的目的,使病人不但恢复生命力而且能恢复劳动力。 对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的临床护理。眼睑不能闭合者容易发生角膜溃疡及结膜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生理盐水或多贝尔氏液(复方硼砂溶液)擦洗口腔以防止感染,每日至少擦洗3次或在每次进食后擦洗。为防止褥疮发生,要常翻身,对身体受压部位要用95%酒精或滑石粉按摩,或用气圈、棉圈垫起;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无皱褶、无渣滓。应协助长期卧床者经常更换体位,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咳出,以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为防止肌肉萎缩,应协助他们进行四肢被动活动。对昏迷病人应使头侧向一边。经常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以缓解病人呼吸困难和防止窒息。有尿潴留者可按摩下腹部或使病人听流水声以助排尿,必要时可导尿。便秘者可灌肠或戴上手套用手挖出粪便。对昏迷、谵妄、躁动病人要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对危重病人多采取重症监护,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还应加强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及末梢循环的观察,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心脏骤停的病人采取心、肺、脑复苏的手段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