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有基础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孕妇、儿童、老人,危险性在于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因为流感病毒造成炎症,继而引发强烈免疫反应,当炎症发生在支气管时引发支气管炎,当炎症发生在肺泡时引发肺炎,有时流感伴随平滑肌痉挛引发哮喘,此外还可引起耳感染和鼻窦感染等。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近年来划分出丁型,主要感染猪、牛,尚未发现人感染),区分如下:
*抗原性漂移指病毒自我复制过程中RNA上几个基因点的突变,病毒随时间推移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抗原性漂移,突变率较高的抗原性漂移与地区性流行有关;抗原性转变指两个病毒攻击同一细胞,二者在细胞内复制时发生了RNA重组,从而产生了新的病毒,新病毒能致病且在人际间快速传播(新病毒也可能没啥致病能力或传播能力,默默没了,那就无所谓了),因社群没有产生对新病毒的抗体,免疫力差,易引起全球性流行。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数量极多,根据病毒外壳上的蛋白质,发明了HnNn的命名系统,H指血球凝集素(与细胞膜上的唾液酸结合帮助病毒进入细胞),N指神经氨酸酶(感染细胞后“切开”唾液酸帮助病毒脱离细胞),血球凝集素有17种,神经氨酸酶有10种,这些蛋白质结构略有不同,但功能相同。相同命名的病毒未必完全相同,因为病毒内部还有许多其它蛋白质可以是不同的。
随时间变化,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流感病毒种类也在变化(最近大家都在搞新冠,也没人关心流感了),能引起全球大流行的病毒特点是能快速在人际间传播。HnNn有170种组合,几乎每种都在禽类中发现(除了H17N10在蝙蝠上发现)。如果接触病鸟,可能会感染H5N1,H7N2,H7N3,H9N2,但不在人际间传播(患者不会使他人感染)。由于RNA可以在鸟类、人、猪之间重组,如果特定病毒节段来自鸟就称为禽流感,如果来自猪就称为猪流感。
诊断:问诊时询问发病是否迅速,症状持续时间是否为3-7天(如果数周数月则不是),是否有呼吸道症状和全身性症状。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如鼻涕鼻塞,可能是流感病毒或其它病毒如鼻病毒、RSV等,这种情况只需让患者多休息多喝水,无需治疗,也无需进一步检查。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烧和肺炎,或影响医院的感染控制时(不能与非流感患者同一病房),需要做鼻咽拭子,其优点是:迅速(15分钟内即可),可判断甲流,乙流还是同时感染甲、乙流;缺点是:不知道确切的H,N蛋白;不知道是否有相应疫苗;不准确,有假阳率和假阴率。
治疗:使用抗病毒药,早期针对甲流病毒的特有M2蛋白,使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阻断M2酶活性,但现在在甲流病毒中产生耐药性,已不再使用这类药物。现在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阻断神经氨酸酶(甲乙均有)治疗甲型、乙型流感。
对高危人群:<2岁,>65岁,孕妇、慢性病、重症并发症患者需住院治疗。治疗时间越快越好(2天以内),治疗时长:5天或略长。
如果接触过流感患者(自身是高危人群),使用药物预防,治疗时间也在接触患者的2天以内,治疗时长:注射疫苗者用药2周(2周后流感疫苗起效,在流感季节进行保护,后续接触流感患者时无需再次服药),未注射疫苗者用药1周(如再次接触流感患者,需重新服药1周)。
如果和流感患者共同居住(自身是高危人群),所有人立刻服药,直到出现最后一例流感病例的一周后。
预防:勤洗手、勿摸脸、避免接触患者、注射疫苗(疫苗效能通常在70%)。
流感疫苗一般是三价,包含两种甲流和一种乙流,由WHO监控并提前几个月确定疫苗菌株。菌株的命名方式是类型(甲型或乙型)+地点(初始爆发地点)+毒株编号+发现年份,甲流还要注明HnNn。
有两种流感疫苗:TIV(三价灭活疫苗)和LAIV(流感减毒活疫苗),减毒疫苗改造了病毒的化学结构,使病毒不耐体温,从而只引发鼻部问题(温度低),深入人体时病毒失活。疫苗可以使人流涕、鼻塞,但身体其它部位无症状。
此外不能接种的人群包括:1、过去对疫苗和鸡蛋(疫苗是把病毒注入鸡蛋培养的)有严重不良反应或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疾病会引起肌无力;3、正患有中度疾病(出现发烧、寒颤),轻微症状不影响,需医护人员判断
1.C 蓄电池是可以充电的电池,所以在电路中(如果有发电设备的话)是可以作为负载(充电过程),也可以作为电源(释放电能),所以选C2.甲 乙 2 乙 甲
电流是正电荷的流动方向,负电荷流动的相反方向,当两个相同的带电环接触时,可以这样认为电荷的移动:正负电荷先进行中和,接着剩下的净电荷再均等分布。由于金属中电荷的移动其实是电子的定向移动造成的,正电荷不能定向移动,所以电流从甲流到乙,负电荷流过了2库仑,从乙流到甲。
有如下等式:水势=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成熟细胞的衬质势忽略为零
则:水势=渗透势+压力势
又有平衡时水的渗透属于动态平衡,水势为零,带入等式与数据,则
第1题中,
(1)甲的压力势=-渗透势=0.8RT
乙的压力势=-渗透势=0.7RT
所以甲的压力势大
(2)甲的压力势大,水从甲流到乙
(3)在(2)的基础上两细胞处于动态平衡,质膜只允许水分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但是破坏细胞质膜以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则乙的物质流到甲(因为i蔗糖=1甲相当于0.4M,iNaCl=2乙就相当于0.6M大于甲的),水分也跟着过去,所以水分从乙流到甲。
第2题
(1)同上平衡时有压力势=-渗透势
所以甲的压力势=-渗透势=24巴
乙的压力势=-渗透势=30巴
乙的压力势大
(2)乙的下降得快。乙的压力势大。
这是某年国际生物竞赛题,要有一定的植物生理基础才能做。要是想明白更详细的解题思路,建议好好看看植物生理水分代谢这一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