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过程中,猪群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类问题已引起生产的重视,在生产过程中,仔猪补铁保健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随着近年来对母猪贫血的认识,很多猪场开始在母猪产后对其进行补铁程序,对母猪的产后尽早恢复、断奶发情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给猪群补铁后偶尔会发现猪群仍表现为皮肤苍白、贫血病症,这是为什么呢?
一、 母猪贫血症的定义
母猪贫血症:贫血的母猪,肌肉收缩无力,产程延长;当仔猪脐带断裂后,母猪却无力产出,造成死产发生;且死产的比例比正常母猪高出三倍。
二、 母猪贫血的分类
母猪由于妊娠和生产特殊生理原因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发生贫血的概率非常大。母猪贫血可分为再生性贫血和非再生性贫血。再生性贫血分为: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非再生性贫血分为:营养性贫血、慢性贫血疾病、肾脏疾病、原发性骨髓贫血症,其中营养性贫血中的缺铁性贫血又最为常见。
三、 母猪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缺少铁元素
血红蛋白成分铁的缺少,生产中对缺铁性贫血已达成共识,补铁保健已是猪场必不可少的部分。除铁元素外,另一重要元素维生素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机体内的血红素代谢也需要维生素的调节,此类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6、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若机体缺乏此类维生素,可能会引起机体生血系统出现问题,引发机体巨幼红细胞贫血。由于饲料配方的不断改进,此类原因造成的贫血较为少见。
铁对维持母猪妊娠和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妊娠期间,母体大量的铁会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对胎儿的铁供给。
妊娠早期,母猪对铁的需求相对较少,但随着妊娠时间的加长,血容量扩增,其对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并在妊娠后期达到高峰。母体血浆是胎儿铁来源的唯一途径,妊娠期,胎儿对铁需求大,而母体在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的增加,会使肠对铁的吸收受限,每天吸收的铁量并不足以满足胎儿的需求。
此时,胎盘的铁代谢相关酶蛋白发挥功能,通过调节铁转运蛋白以增强铁的转运,动用母体体内的储存铁来优先满足胎儿的需要,这就是妊娠母猪易患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此外,母猪分娩后也会因失血等问题造成缺铁性贫血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由细菌病毒感染、或霉菌毒素引起的猪群贫血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实际上,此类病因猪群常年多发。
2、细菌和病毒
某些病毒会引起猪群的贫血,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蓝耳病毒),该病毒可能直接或间接破坏红细胞的生产引起猪贫血。此外,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仔猪后会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仔猪皮肤苍白。
细菌与寄生虫感染会引发机体出血性贫血,主要见于引发机体出血性病症的病原,如沙门氏菌、猪痢疾、外寄生虫虱子、内寄生虫猪具吻棘头虫、兰氏类圆线虫、猪毛尾线虫等。
在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超过机体清除能力,导致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
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后,改变血管透性造成局部出血,严重时可导致机体内毒性休克。
内毒素中的脂多糖成分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脂多糖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且内毒素可导致血清铁浓度的降低继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此外,寄生虫感染中,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引发的猪溶血性贫血最为常见。猪附红细胞体夏秋季节多发,猪群感染后,会导致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母猪生产性能下降。
在生产过程中,霉菌毒素的危害显而易见,但容易被忽视的是霉菌毒素对血液系统的侵害。霉菌毒素中,T -2毒素对造血系统的损伤作用及对外周血样的毒性作用最大。
造血系统是T -2毒素的主要影响器官之一, T -2毒素毒素进入机体后会引起造血器官损伤、引发出血性症状,导致骨髓组织坏死,影响多能干细胞的功能,使多种血液成分的数量比例失衡。
妊娠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要控制妊娠母猪适宜的营养水平。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前80天)的母猪体重为90~120千克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1.7千克;体重120~150千克,日采食为1.9千克;150千克体重以上,日采食量为2千克。妊娠后期(产前1个月)体重在90~120千克、120~150千克、150千克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2.2千克、2.4千克和2.5千克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13%,消化能11.7~12.6兆焦/千克,赖氨酸0.4%~0.5%,钙0.6%,磷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1.能量
妊娠期能量需要包括维持和增长两部分,增长又分母体增长和繁殖增长。很多报道认为,妊娠增长为45千克,其中母体增长25千克,繁殖增长(胎儿、胎衣、胎水、子宫和乳房组织)20千克。中等体重(140千克)妊娠母猪维持需要消化能21兆焦/日,母体增长25千克,平均日增219克,据估算每千克增重需21兆焦消化能,219克需4.7兆焦消化能。繁殖增长日增175克,约需1.15兆焦消化能。以此推算;妊娠前期根据不同体重,每日需要18.9~23.1兆焦消化能,妊娠后期每日需要25.2~29.4兆焦消化能。
2.粗蛋白质
蛋白质对胚胎发育和母猪增重都十分重要。妊娠前期母猪需要粗蛋白质176~220克/天,妊娠后期需要260~300克/天。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为12%。蛋白质的利用率决定于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3.钙、磷和食盐
钙和磷对妊娠母猪非常重要,是保证胎儿骨骼生长和防止母猪产后瘫痪的重要元素。妊娠前期需钙10~12克/天,磷8~10克/天;妊娠后期需钙13~15克/天,磷10~12克/天。碳酸钙和石粉可补充钙的不足,磷酸盐或骨粉可补充磷。使用磷酸盐时应测定氟的含量,氟的含量不能超过0.18%。饲料中食盐含量为0.3%,补充钠和氯,维持体液的平衡并提高适口性。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由预混料中提供。
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对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猪,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由于经过了分娩和哺乳期后的母猪体力消耗较大,体质较差,为了能更好地担负起下一阶段的繁殖任务,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迅速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包括配种的前10天,共计约1个月)应加强营养,加大精料供给,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母猪体况恢复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按饲养标准饲养,以青粗饲料为主,至妊娠80天加喂精料来加强营养。形成高—中—高的供料体系及营养计划,尤其是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在实际生产中,妊娠母猪的饲粮组合可以有精料型和青粗料型两种类型。精料型饲料由谷实、饼粕、糠麸、草粉、矿物质饲料、微量元素添加剂和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等组成。喂量可根据母猪体重、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以保证母猪具有不肥不瘦的种用体况。根据上述要求,现以丹麦长白猪妊娠期饲粮配方为例(表2),介绍如下。
表2 丹麦长白猪妊娠期饲粮配方
如果青饲料、青贮料、糟渣类饲料丰富,再适当搭配精料,按妊娠母猪的饲养标准配合成青粗饲料型饲粮,饲喂妊娠母猪可以节省精料,降低饲养成本。
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采取步步登高的供料计划。特别对于初产母猪,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量较大,更需采用此计划。哺乳母猪因繁殖任务重,营养需要量也很大,因此营养水平应根据胎儿的体重增长而提高,至分娩前1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妊娠初期的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以青粗饲料为主;而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尤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料的供给,提高营养水平;至产前3~5天,减少日粮10%~20%,以便母猪正常分娩。
对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采取前低后高的营养计划。妊娠初期,胎儿小,母猪膘情好,按照配种前的营养供给,就基本可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需要多,因而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
母猪饲料要注意讲究卫生,保证质量,不可用发霉、变质、冰冻、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易引起流产、死胎和弱胎。不宜频繁变换饲料,否则对妊娠母猪不利。此外,妊娠母猪代谢强、食欲好,可以多用营养全面的青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但青粗饲料水分含量高、体积大,而妊娠母猪的胃肠容积又有限,同时,青粗饲料的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又与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相矛盾,因此应注意青粗饲料的加工调制和饲喂次数。
母猪饲料的转变。一般母猪在怀孕前期喂的是妊娠母猪前期料,低能量低蛋白,让母猪能更好的受孕,母猪怀孕中期喂的是妊娠母猪后期料,中能量中蛋白,母猪在产前和产后三个小时内,不能进行喂食,此时我们就要判断母猪什么要产仔了,母猪在产前的头几天一定要精心我喂养,多喂养一些青绿饲料和精饲料。
食物方面,产前5至7天,每日减少10%~20%的词料,调配容积较大而带轻泄性的伺料,比如麸皮,体况比较差的母猪,必须加强词养,增加投喂动物性词料临产阶段的母猪最容易发生便秘,这对顺利接产和保证母猪健康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临产前几天,可以适当增加饲料中的青饲料和麦麸的喂量。
注意观察乳房是否发炎,如果乳房发炎根据情况采用冷敷或热敷,实在不行则考虑药物治疗;在产前3天的时候开始减料,减到正常饲喂量的一半就可以了,母猪配种成功以后,胎儿开始生长,这时候需要从母体内吸收大量的营养;此时,如果不给母猪投放充足的饲料,胎儿就会因为缺少营养不能正常生长新生的小猪常用鼻子寻找母猪乳头,在此过程中很容易食入粪尿,这样会导致初乳抗体到达前,小猪的消化道就已经感染了大量的寄生虫卵和病原菌。
饲养员应多与母猪接触,并在喂食或清扫圈舍卫生时,用手抚摸或用软刷刷拭母猪身体,使其形成不怕人的条件反射,为接产时人接触母猪做好准备产房内部的用具,必须经过清洁和消毒,一批猪完成生产之后必须再次消毒,再接来下一批。产房的温度需要保持在十五摄氏度到二十摄氏度之间,而且要确保产房是干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