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前身为1928年建立的兰州中山医院,1932年成为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的教学医院,是甘肃省最早建立的公立医院。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附设医院”,1948年更名为“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1954年从兰州大学分出独立建院,更名为“兰州医学院附设医院”,1959年成立“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随兰州医学院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医院本部占地155亩,总建筑面积约28。1万平方米。现有职工4000余人。开放床位2200张,2014年门诊量达128万人次、年急诊量7万人次、年住院人数8。6万人次、年手术4。1万台次。医院设有24个行政职能处室,内设近80个行政科室,设有12个临床医学中心、9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133个亚学科、68个护理单元。
康泰分院占地面积167。7 亩,核准床位256张,实际开放243张,现有职工242人,住院部设有16个临床医技科室,8个护理单元。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西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病床编制1600张,实际开放床位1250张。
内设42个临床医技科室。老院区占地面积55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新院区占地面积155。22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2014年门诊量54。5万人次,出院病人25700人次,手术病人5300多人次,医院现有职工98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人,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定西市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13人。
医院人才济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优秀专家7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一层次13人);省“555科技人才工程”人选17人(一层次5人、二层次12人);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9人;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21人;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43人;院级亚专业学科带头人125人;中华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学会常委、委员以上85人;各种专业杂志编委100余人;甘肃省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68人。
医院拥有5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11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肝胆胰外科、骨科、院后急救医学专业、神经内科、消化内镜治疗中心、肾病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小儿重症医学、麻醉科、皮肤科);1个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外科学);1个甘肃省心脏外科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普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初级创伤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外科学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急诊医学培训基地、“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地、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8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是甘肃省听力障碍诊断中心、甘肃省眼科疾病干部保健中心以及中国西部首家“内镜培训基地。
在上世纪30年代医院就是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的教学医院,现为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和1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5个本科专业。
形成了博士后、博士、硕士(学术型和专业型)和学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院硕博研究生480余人,本科生590余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125人,教授50人,副教授106人。2014年全年获准立项91项,争取经费近600万元。
获奖2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厅局级14项。全年共发表论文416篇,其中SCI 60篇,CSCD 149篇,申请专利22个,著作42部。医院拥有总价值达6亿余元的大型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包括伽马刀治疗系统、3。0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宝石CT、直线加速器、数字胃肠机、体外震波碎石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大型自动化生化仪、ECT、流式细胞仪、准分子激光仪等国际一流医疗设备。
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促进医院诊疗水平。近年来,医院成功应对“汶川特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甲流、“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青海玉树地震”、“岷县璋县地震”、“甘南合作(玛曲)8。7重大车祸”等多起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卫事件的医疗救援应急处置预案,安排部署对灾区伤员的救治工作,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与民政部门协作开展“明天计划”,救治孤残儿童;2007年首家承办卫生部&拜耳公司“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项目;2008年,与方大集团兰州市慈善总会共同成立“方威基金会 - 兰大二院宁养院”,帮助甘肃省内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是“微笑列车”(唇腭裂矫治修复行动)项目的合作医院;2009年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情暖西部。
女性阳光基金甘肃行”选定为唯一定点合作医院;是“爱在,希望在”多吉美援助项目的指定医院;2010年参与民政厅“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助活动”项目;2012年,与国际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携手,为甘肃省80多位眼疾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并培训带教百余名眼科医生;甘肃省十大惠民工程贫困听障儿童救治工程;2014年参与省委统战部2014光彩陇原行暨智惠陇原行活动。
80多年来,二院人坚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之精神,秉承“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院训,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科学发展,朝着建设一所面向全国,辐射西北的研究型、创新型、综合型的现代化、数字化医院而扬帆远航。口//碑-
-
-
-
-
-
-
-2020/09/02 19:02:18aqa
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简介Beijing Neurology Consultation Center(BNCC)
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成立于1994年3月, 在原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丁铭臣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长刘援增的倡议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同组织成立,迄今已十一年。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解决神经系统疾病中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减少疑难病患者在各大医院间重复性的检查和就诊。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汇集了北京各大医院神经内科的著名教授共24名来参加会诊。包括卫生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康复中心。参加会诊的专家组包括王新德教授、匡培根教授、朱镛连教授、郭玉璞教授、张葆樽教授、曹起龙教授、高素荣教授、杨秉贤教授、蒋景文教授、李舜伟教授、魏岗之教授、康德瑄教授、何筱仙教授、王国相教授、颜振瀛教授、龙洁教授、王得新教授、孙相如教授、王鲁宁教授、贾建平教授、崔丽英教授、郎森阳教授、黄一宁教授。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赵葆洵教授、丁铭臣教授、童启进教授以及已故的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及神经病理学家黄克维教授、陈清棠教授、朱克教授也曾作为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专家组成员参加会诊。
十一年来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已会诊患者约8000例,这些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许多神经系统的疑难病例在这里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例如线粒体代谢障碍所致的脑肌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病、运动诱发的肌紧张异常(PKC)、遗传性脑血管病(如CADSIL等)、肌阵挛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特殊类型的金属中毒所至的锥体外系病变、Leigh’病,家族性黑蒙性痴呆、不典型的颅内肿瘤、脱髓鞘性假瘤、硬脊膜动静脉瘘、特殊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各种类型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及变性病等。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诊断设备(包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及神经病理)和目前国内最大的设施完善的神经内科病房及神经内科危重症监护治疗中心。为了使来会诊的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专门建立了会诊中心病房,目前拥有20张床位。由神经内科会诊中心主任李存江、副主任王向波两位主任医师,负责会诊中心日常会诊的安排及会诊中心病房的管理等工作。
目前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分为两个功能部和一个基地:(一)专家会诊部:主要负责会诊来自海内外的疑难病人。(二)会诊中心病房部:主要观察会诊后疑难病人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效果。针对难治性疾病研究新的治疗方案(专家组制定)。针对特殊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多中心临床观察。(三)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是全国神经内科高级临床医师的培训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的神经内科医师约2500人次进行参观学习。
会诊形式:有4位专家教授参加会诊讨论。
会诊时间:周二下午、四、五上午,提前预约。
会诊费: 400元
会诊要求:主要是神经科的病人,要有神经内科的就诊资料。由本院或外院神经科医生推荐。
联系方法:由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李存江或王向波主任负责联系会诊。
会诊地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楼6层。
通信地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宣武区长椿街45号)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013355-2850 (010) 83163244(FAX)
儿时的记忆怎会愈来愈清晰了,那时候,是映山红开遍满山的日子,从小石桥上飞过的彩蝶,沿着清河一路逐花而去。黄昏的斜阳如血,映红了饮马滩头的马群;菜籽溪畔,蛙声十里,杨柳依依。在细雨霏霏的春日,与三五好友一起,骑马踏遍春岸,赏遍群芳,那时的我们,书生意气,万丈豪情;又或是在春日晴好的午后,在冰雪初化的春水里洗个澡,登山吹吹晚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只是如今,我们都彼此天涯,各奔东西,时间回不到开始的地方,就像我始终回不去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