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一般主张无症状者无需进行治疗。若有症状可参考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避免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药物如NSAID等。
2.饮食治疗:原则与溃疡病相似,多次少餐,软食为主,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更重要的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多年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食谱。
3.药物治疗:Hp相关性胃炎需进行根除Hp的治疗。而其他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转,因此主要是对症治疗。慢性胃炎多数胃酸偏低或无酸,但其本身无特殊治疗,可适量给予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如1%盐酸l0ml,口服,3次/d,胃蛋白酶合剂10ml,口服,3次/d。但胃液分泌量每天达 1.5~2.5L,30ml 1%盐酸根本不能改变胃液的pH。还有些患者服盐酸后反觉胃部不适,可能是黏膜糜烂,盐酸刺激所致。有报道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亦较显著,Swynnerton也给无酸的消化不良病人服用碱性药物治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些从理论上尚无法解释,但事实经验如此。
近年来发现Hp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的关系密切。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对Hp阳性慢性胃炎病人应采用抗Hp治疗。Hp的消灭有助于活动性炎症的恢复。试验证明Hp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包括甲硝唑(灭滴灵)、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等。此外,胶体铋对 Hp也有效果。我们单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治疗慢性胃炎,剂量0.1g口服,3次/d,4周为一疗程,Hp清除率可达54%,加大剂量采用大剂量清除率可达80%,并发现Hp清除后症状改善,活动性炎症消退,但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关系不大。Hp的复发和耐药是2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治疗方案停药后Hp很快再度繁殖,一般认为在停药后1个月Hp阴性者,病人常于12个月后仍保持Hp阴性(即Hp根除)。单用一种药物容易引起Hp耐药,因此。目前国际上推崇三联疗法,并取得较好的Hp根除率,最高达90%以上。常用的联合方案有两类即:包括铋制剂在内的三联疗法和包括PPI(质子泵抑制剂)在内的三联疗法,常用方案及Hp根除率。
在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发现,有些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在治疗溃疡病的同时,胃窦炎也明显好转,如前列腺素E和硫糖铝。前列腺素E具有抑酸和细胞保护作用,硫糖铝有刺激前列腺素的释放,刺激黏液和HC03-的分泌,促进上皮细胞再生。
对于PCA阳性的慢性胃炎病人,特别是合并恶性贫血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5mg,口服,3次/d,2~4个月,但临床效果不肯定,因此不作为常规治疗。 此外合并贫血者,若为缺铁,应补充铁剂。大细胞贫血者根据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分别给予补充,方法是维生素B12 50~100mg/d肌注,20~30天,叶酸5~10mg,3次/d,直至症状和贫血完全消失。
胃泌素对胃黏膜确有营养作用(trophic effect),曾有过试用的报道,效果也不满意。因为腺体萎缩,作为生发中心的腺颈部已不复存在,不可能再新生腺管。而且根据试验,萎缩性胃炎的细胞更新率已经比正常高1倍,其增生部位主要在腺表面上皮,故不宜使用。
治疗胃炎的成药,市售很多。效果均不肯定,如能改善症状即可为“良药”。不必长期服用,因为这些药对胃黏膜组织学变化并无作用
慢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食滞伤胃型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剂,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患者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热邪犯胃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郁犯胃型患者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瘀滞伤胃型患者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火犯胃型患者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 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湿困脾胃型患者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 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中成药
1、饮食停滞型:
(1)加味保和丸:每次6g,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2)开胃山楂丸:每次l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山楂内消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4)山楂丸:每次1丸,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5)木香槟榔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沉香化滞丸:每次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槟榔四消丸:水丸剂每次6g,或大蜜丸每次1丸,均为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开胸顺气丸:每次3―9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2、寒凝停滞型:
(1)良附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
(2)胃气痛片:每次5片,一日2次,早晚或痛时温开水送服。
(3)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丸气拈痛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肝胃不和型:
(1)香砂养胃丸(冲剂、口服液):水丸剂每次9g,或浓缩丸剂每次1.2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或口服液每次1支,一日2次。
(2)香砂平胃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每次服6g,3一7岁儿童每次服3g。
(3)舒肝健胃丸:大蜜丸成人每次l丸,或水丸每次3―6g,均为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木香顺气丸:大蜜丸成人每次1丸,一日2次或水丸剂每次6―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
(5)沉香化气丸:每次3―6g,一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6)健胃片:每次6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舒肝和胃丸:每次1丸,一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8)沉香舒气丸:每次2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9)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化服。
4、肝胃郁热型:
(1)左金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加味左金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3)胃益胶囊:每次6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5、脾胃虚寒型:
(1)理中丸:蜜丸剂每次1丸,或水丸剂每次5―9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桂附理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3)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蜜丸每次6g,或浓缩丸每次8―12丸,均为一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
(4)参桂理中丸:次1―2丸,一日1―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5)健脾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克,或浓缩丸每次8丸,均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6)温中健胃丸:每次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7)启脾丸:每次1丸,一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8)枳术丸:每次6―12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9)开胃健脾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10)枳实消痞丸:每次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11)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
(12)温胃舒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一疗程。
6、胃络瘀血型:
元胡止痛片:每次4―6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胃阴亏虚型:
玉竹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您好 !胃不舒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 (1)生理性泛酸。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饮食不当,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某些粗粮、红薯、马铃薯等含多量淀粉、糖、酸等,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况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糖分在胃肠道里发酵,也要诱发泛酸。此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血平、保泰松等,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2)病理性泛酸。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可促使胃酸增多,常常出现泛酸。 生理性泛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的因素即可解决。病理性泛酸除了要寻找病因外,可服用制酸的药物,如碳酸钙、胃舒平等,中药乌贝散、左金九等,效果也不错。 如果服药后仍不见效,建议你还是积极做胃部检查确定病情. 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有时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有些人并未暴饮暴食,但也患胃痛。其实,胃痉挛就和食物没有一点关系,它绝大多数起因于精神原因,生气、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绞痛。不论什么原因,大家都希望尽快平息痛楚,下面是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你能认真采纳,相信对你的胃会大有裨益。 家庭治疗措施 ●勿暴饮暴食 当胃内食物过多时,胃酸会被迫进入食道。胃内食物愈多,被挤入食道的胃 酸愈多。胃痛的原因可能许多,但对那些偶尔患胃痛的人,多半是因为吃太多且吃太快。 ●勿平躺 当你觉得不舒服时,可能想躺下来休息,切勿!保持直立状态,使胃酸较容易待在胃内。当你不得已要躺下来时,例如睡觉,最好将头部势高10—15厘米左右,可利用石块支撑床脚或放在床垫下,加高枕头的效果不好。如此使睡眠时略呈倾斜状,以避免胃痛复发。 ●服用药物 药房里卖的制酸剂,对偶尔发和胃痛的人,可以快速地缓解不适。药房里卖的各式帮助消化的成药,大多是安全又有效。专家经常推荐的制酸剂,大多是氢氧化镁及氢氧化铝的混合物。前者易引起便秘,后者会产生下痢,两者结合,恰好中和彼此的副作用。虽然混合这两种成分鲜少副作用,但连续服用超过一个半月,并不妥当。因为制酸剂的效果很强,以致于可能掩盖更严重的问题。专家认为,液态的制酸剂虽不如片剂形式方便,但通常比较有效。 ●勿睡前吃晚餐 千万勿在睡前2小时内吃晚餐。饱腹加上地心引力,将促进胃酸反流入食道。 ●消除生活压力 压力是胃痛的一大祸首。学习一些松弛身心的方法,可以使体内失去平衡的化学作用,再度恢复平衡。 ●减肥 腰部若脂肪堆积过量,将压迫胃,结果使胃液向食道流。另外,松开腰带能纡解胃灼热,可以改穿吊带裤。 ●注意某些药物 有一些医生开的药方可能会加重胃灼热,包括一些兴奋剂及镇定剂。如果你正患胃灼热,且正服用某种医生药方,应请医生评估是否妥当。 ▲乌贼骨90克,贝母30克,甘草30克。将三味药共研成粉即可。每日口服3次,每次4克。本方适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等。 ▲蒲公英120克(炒焦),红糖27克。将两味共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9克。本方适用于胃热痛。 ▲肉豆蔻6克,砂仁6克,广木香3克,公丁香3克。将上述的药共研细末即成。每日服两次(早晚饭前服),每次服2克(加入红糖6克)。本方适用于遇寒必犯的胃痛。 ▲陈皮9克,元胡20克。将二药用醋炒,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及胃酸过多症。 ▲甘草12克,陈皮20克。将二味研末。每日服两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