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只是需要注意 某些药物不宜在同一处方中同时应用, 否则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一面。如降低药效或失效,甚至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所以应避免合用。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并不一致。影响较大的为 金元时期所概括的“十八反”和“十九畏” 。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要想读懂这个内容,先来回顾下中药配伍“七情”的相关内容,参照《神农本草经》原意,也是当今教材之意。
“相畏” 是指: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为相畏。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
“相杀” 是指: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为相杀。如金钱草杀雷公藤毒,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麝香杀杏仁毒等。
“相恶” 是指: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谓相恶。如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削弱生姜的温胃止呕作用。
“相反” 是指: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即谓之相反。如“十八反”、“十九畏”。
按照我们常规的理解,十八反、十九畏应当属于“相恶”、“相反”的意思,这是正确的。笔者多方论证 十九畏之“畏”,考虑是由于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神农本草经》“相畏”的原义相悖。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后蜀医家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
中药既然要配伍,就是有目的选择药物,就应当是对人体有利的方面,而在用药禁忌中首先列举的却是配伍禁忌“十八反”和“十九畏”,即七情中属于相恶和相反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使得关于“配伍”的定义、“配伍七情的内容”和配伍禁忌之间形成了悖论。 为了避免这种定义混乱,应急需将现行“中药配伍七情”的说法,改称为“中药七情”或“中药单行与药物合用的关系”,以防发生误解。
回过头来继续说十八反、十九畏本身,对于这种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太平圣惠方》说:“反恶药同用,病既不瘳,遂伤患者”。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说:“ 人参与藜芦相反,若服一两参,入藜芦一钱,其一两参虚费 ”。由此可见,相反的涵义在这种说法中世代相传,影响可深远,成为医家临床处方禁忌的“规范”。
其实,历代本草医籍多有药物相反相畏的记载。比如《洁古珍珠囊》的相反药物达59种;《本草纲目》有36种;《本草分经》有45种;《景岳全书》有土贝母反乌头;《罗氏约医镜》有黄芪反防风,柴胡反藜芦等; 《中国药典》第2版中有 不宜同用药 41种 ;兽医草药专书中列举的相反药多达56种等。
近代有关文献报导药物相反配伍的毒性实验发现,当 甘草剂量成倍大于芫花时 ,家兔呈中毒性症状,甚至死亡;反而是 家畜山羊、耕牛仅见肠胃蠕动增强。利用这一作用,先后用芫花与甘草配伍或甘遂、大戟与甘草配伍治疗耕牛肠胃弛缓,获得满意疗效。 甘草与甘遂、大戟、芫花配伍,随着配伍比例的不同,或者没有明显作用,或者表现毒性强或减弱毒性。细辛和藜芦配伍实验,对于豚鼠有“相反”反应,并且有一匹病马引起死亡。
前人不拘泥清规戒律的也不少见,如《金匮要略》中的赤丸和《千金方》中的五噎丸方,半夏与乌头同用;《金匮》中的甘遂半夏方,《涸方》中的大豆散方,甘遂与甘草同用等等。根据统计,含相反药物的内服方,《千金方》有46方,《外台秘要》有45方,《太平圣惠方》有46方,《圣济总录》有58方,《普济方》有248方。至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有相反内服方34个,外用方68个等。相畏的配伍使用也有很多,如生姜和黄芪配伍,人参和五灵脂配伍运用等等,充分反映了前人敢于打破陈规,树立新风的可贵精神。
现代有不少相反或相畏的药物配伍应用,收到良好疗效的报导。 如支气管哮喘患者服用含贝母的复方中加附子而获显效。乌头与半夏同用治疗破伤风亦有良效。甘遂半夏汤(方中有甘草)对咳嗽、痰喘,痛引胸胁,脉沉实有力的胸膜炎、支气管炎大多有效,从未发现中毒现象。用加半夏的乌头汤治疗痹症,疗效满意。 由此可知,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学说,由于 历史 条件的限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古人对于某些部分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在没有得到可靠的科学实验证实以前,为了对病人的负责,对于十八反,十九畏应持慎重态度,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中药里的“十八反”的意思是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相反。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故称十八反。
“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据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黎芦反人参、西洋参、丹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反玄参系《本草纲目》增入,所以实有十九味药)。
扩展资料:
十八反谚语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 蒌(瓜蒌) 贝(贝母) 蔹(白蔹) 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 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十八反
百度百科——十八反十九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