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家根据肿瘤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成两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叫“癌”,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届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叫“肉瘤”。
通常所说的“癌症”指的是所有的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等。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以外事故,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
总的说来,癌症不会遗传,但癌症易感基因会遗传,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患肿瘤的可能性要比常人高,并非100%发生,所以不能叫做遗传。
癌症——恶性肿瘤的遗传与家族史有关,或者说家族史是一个重要因素。遗传群体和环境因素增加了发生癌症的危险性。一些家族比另一些家族有更高的发生某一癌症的危险性。
例如,一个妇女的母亲或姐妹患过乳腺癌,他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5——3倍。更常见于一些人种和家族中,有些乳腺癌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有这种基因突变的妇女有80%——90%的机会发生乳腺癌,并有40%——50%机会发生卵巢癌。研究发现,10%的德系犹太人妇女有这种基因突变。许多其他癌症包括皮肤癌和结肠癌也趋向在家族中发生。
还有,许多环境因素提高了癌症危险性。最重要的的一个因素是吸烟。吸香烟确实提高了发生肺癌、口腔癌、喉癌、膀胱癌的危险性。
最后,同时介绍一下癌症的传染。
到目前为止,可以肯定地说,癌症不会传染。世界各国未将癌症列为传染病,收治的癌症病人也没有采取象传染病那样的隔离措施。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一般人群高。动物试验也证实:将患癌动物和健康动物长期关在一起,经过反复观察和检查,也未见任何传染现象。
希望我这个简单的解释能够让你满意!
欢迎有空交流信息!
祝福你!
因人而异,心态最重要。我本人癌症,化疗6次。刚好一年。事事无常,
生能尽欢
死亦无憾!
癌症,其实是一个慢性疾病,从癌细胞的突变到癌肿的形成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有的几年,有的十多年、二十几年。从一开始的可能是个小病灶,或是一开始是良性,到逐渐发展癌前变或到原位癌,这个过程也需要几年的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干预,就可能防止癌症的发生。
一般出现癌症没多久就死亡,有其原因的存在:
第一,一经发现就是晚期,而且多器官转移造成对器官或是神经的压迫,造成疼痛影难以忍受,影响到情绪与个人的生活。
第二,癌肿压迫循环系统,阻碍血液循环,正常组织得不到养分供应,或是梗阻器官排泄,比如肠道梗阻后导致肠穿孔引起感染,或是癌肿梗阻肾输尿管I引起急性肾衰竭,都可以导致早起死亡。这两点都是病因引起的。
第三,过度治疗,很多患者的体质很差,但是在发现癌症的时候积极的选择了过激的治疗方式,加速摧残了剩余的正常免疫细胞,抑制骨髓的功能,机体每况愈下,最后不想死亡。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你大可不必赶尽杀绝,可以选择与它和平共处的方式,以延长生存的期限。
还有一点,就是心理因素,很多人以其病情的发展还没有到死亡的期限,但在确诊没多久就离世了,很多人很难明白。家属也很难接受。这是因为个人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在面对突然而来的负面消息,受到惊吓,内心的恐惧滋生,出现应激状态,导致体内的神经免疫系统分泌混乱加速了病情的发展而死亡。
在你面临癌症的侵袭的时候,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的发展阶段、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听取专家的治疗建议,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或是有质量的延长生命。对于治疗癌症,有很多种中选择,比如假如您的体质很差,不防选择和平共处,但努力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远离诱发因素才是抗癌的关键。
记住,抗癌防癌是你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首先要癌症不是突然得的,只能说是发现的太晚。下来从癌症的发病过程,早期难发现癌症,癌症怎么预防好来说说。 1,癌症的发病过程
要说到癌症发病过程,大部分是比较漫长的。大家知道身体的的基因,细胞,在一刻不停的经历着生老病死。就像好多人听说过全身的细胞7年全部更新一次一样。
但是在复制中难免出现错误,一旦出现错误,基本都会被身体的监控系统发现, 并进行及时的清除和干预,但是难免出现漏网之鱼。要是漏网之鱼里面有一个复制失控的细胞,并且身体识别不了,就会1个变2个,2个变4个不断增加,这就是小肿瘤的雏形。但是随着不断增大,就会被发现,如果是良性的,就是良性肿瘤。一般治疗后就能干预。但是要是随便转移,并对器官不友好,那就是恶性肿瘤,简称癌症。
所以癌症的过程也是过五关,斩六一个比较慢的过程,有的几年,有的甚至几十年的。
2,早期难发现癌症
一般大多数的癌症在早期都是由一定反应的,只不过好多人没有做深度检查,或者不注意,一直等癌症早期变中期,中期变晚期,到了晚期全身反应很大了再去医院,就很难治疗,也就是所谓的突然得了癌症。
其中早期不好发现的癌症宫颈癌最常见,主要是宫颈没有痛觉神经,宫颈早期的病变,或者微小的反应,没有神经感觉不到,好多女性一般的妇科病治疗。所以建议女性有条件的就注射宫颈癌HPV疫苗。或者定期进行HPV筛查。因为大多数的宫颈癌好HPV病毒感染有关。
3,癌症怎么预防好
(1)家族史要注意:
(2)生活方式 健康 :
除了基因,自己能做的就是生活方式,比如饮食,睡眠,以及生活环境,父母给你了一个不错的身体,但是你整天胡吃海塞,睡觉随心,生活环境也不注意,再好的身体也容易病,严重了癌症的概率就增加了。
(3)合理的体检:
我们根据年龄,身体情况进行好的 健康 管理,并进行合理的体检项目,这样个性化体检定制,才能更好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总的来说,癌症不可怕,最怕癌症来了不自知。最后发现太晚,治疗也来不及了。
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会突然得了癌症,这其实是一句错误的话。经常有人说,谁谁谁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没了。而在医院也是这样,如果某个人死了,有的也会说,他昨天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不行了?你觉得这可能吗?好好的,为什么上医院?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就不行?所谓的“好好的”,那只是你看到的表现假像,并不是真的“好好的”,比如,某个人猝死,其实都是已经有原因在里面,只是之前没有注意,或没有发现罢了。
没有哪个得癌症的人是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突然得癌症了,癌症不是急性病,不会突然得癌症,癌症从发生到诊断出来,至少经历很长时间,几年,十几年都完全可能。你今天查出癌症,并不是今天得的癌症,昨天,前后,上个月,前几个月,去年,前后,更早时间,其实已经有癌症在你体内,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可能没有检查,可能检查了没查出来,或不能查出来(癌症还没有到一定的大小较难检查出来)……你所谓的“好好的”,只是说你没有症状表现,没有不舒服的表现,很多人都是以症状表现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得了病,没有不舒服,就是“好好的”,就是没得病,这当然是一个误区,并不是得了癌症就一定会有不舒服的表现。
那些所谓的“突然”得了癌症,并不是突然得的癌症,很多人把检查出癌症诊断出癌症的那一刻当成是得癌症的那一刻,这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这就是不提倡所谓体检的原因。
这个问题的提法有误,癌症不会突然得的,另外说好好的,怎么叫好好的,能吃,能喝,能走,能睡,能干话,能玩吗?许多人去医院说我好好的来医院,现在变成这样了。感觉突然是因为不清楚癌症的发病原因,没有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没有定期体检,不知道癌症的早期症状,以为体质差,疼痛,黄疸,便血,尿血,呕血,咯血消瘦等才可能相信,其实有这些症状了,往往是到了晚期。
癌症喜欢亲近的人是有以下嗜好和不良习惯的1.吸烟 2.喝酒 3.熬夜 4.心理障碍 5.喜欢吃腌制品 6.食入霉变的饮食 7.喜欢高脂食物 8.不运动 9.工作环境污染重不注意防护 10.不注意性卫生 11.不喜欢吃新鲜水果蔬菜等等,有这些情况的离癌症很近,只是大家不知道。还有的人本身感染了病毒比如肝炎病毒,HPⅤ,HⅠV,EBV等,有的有家族遗传史,这些都容易患癌。
癌症不会突然得,一定有个过程,只是没在意,有下列情况可能患癌:反复发作皮肤瘙痒或瘀斑,不规律出血,发热不退,淋巴结节,面部浮肿,指甲裂纹,暗纹,失眠,刺激性干咳,排尿不畅,腹胀,耳塞,鼻塞等等这些看似普通,其实有可能已经发生癌症了,癌症往往是“沉默的杀手”不在意这些就会感到突然。
发现癌症很快死亡的原因:发现较晚出现多器官衰竭,肿瘤引起DⅠC,肿瘤破裂,肿瘤导致胃肠穿孔,肿瘤恶性程度高比如小细胞肺癌、印戎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还有甲状腺未分化癌,胰腺癌,严重的感染,肿瘤负荷大,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等,要远离癌症,大家有什么高招,可以互动切磋!
老百姓评价自己身体好不好,就是看:有没有不舒服,吃不吃得下,会不会经常感冒等等。认为好就是没病。这种想法肯定是太片面了,肤浅了。
癌症的特点就是发病悄无声息,进展过程人类基本无察觉,症状不典型。能够通过体检发现。一旦等到出现症状了,癌症基本发展到了中晚期,治疗就比较棘手了。甚至很多都晚期伴有多处转移了。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一旦真正开始治疗或许没怎么治疗,病情急剧恶化,有的是因为因为治疗诱发,有的则是正好赶上病情加重这个节点,所以很快死亡了。实际当初的“好”,并不是真正的好,没问题,只是病没大发作,真正发作起来就要命了。
癌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
环境险恶而得急性癌症,但更多的是慢性癌症,一般可以通过体质问答表来进行调查,体质环境恶化分为湿寒体质,痰湿体质,胆胃上逆体质,结节体质和气血亏虚体质,按照体质恶化进程表,可以简单预测未来生成的疾病,一般来说,拥有胆胃上逆体质的人,会演变成结节体质,若是长期不改善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癌症。
平时好,不代表 健康 ,有人自身体质弱,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一直忽略自己的身心状态问题,不去体检和休息,导致问题无法发现,所以才有了此问题的困惑。
癌症在慢性成长过程中,爆发期极短,而成长期漫长,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并不复杂,突然只是发现的晚,并不是癌症爆发突然。
谢悟空邀答这题,个人认为不管你什么癌都是与一个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环境和基因遗传有关联,多种因素决定是否生癌,再好的基因没好的饮食习惯都有可能患癌,癌细胞对大多器官是疼痛神经不敏感,肝是很好的例子,癌瘤小的时候不发疼痛信号病人是不觉到不适,瘤块长大了才知道疼短期内爆发给人以生急病的感觉,扩散快死的快,早期发现大多可治瘉。再说癌瘤生长的环境是酸性体质人,如果你长期吃碱性食材菓蔬干果粗粮鱼海带根茎食材及葱姜蒜,长期弱碱性体质拒绝癌症不是梦,祖上有癌症病人的遗传占三成,如果弱碱性体质有遗传也一辈子不得癌,所以说不管什么癌都与个人饮食习惯和环境有关联,环境就是远离酸性的气体如化工,油漆等致病气液体。癌字三个口,吃出一座山,少酒烟腌制油炸烧烤多海产是 健康 的保障。凡动物肉都属酸性,凡口感酸的水果和醋都属碱性。欢迎评论!
《误把笑话当真理的后果》
2019.6.24
地球上总会有不少人物长期很认真地做人-----做医学专家做 养生 专家做健身专家做什么名堂的成功企业家明星教授医生名人等等却活活做成了笑话还一无所知,然后当癌症亲临现场时就将当事人早己拥有的笑话直接揭穿了------英年早亡就成了无误的事实.
为何做人会有这么严重的对自身真实状态的误解的原因皆来自当事人生命灵魂的自我欺骗与灵魂早己存在的明显编码漏洞又根本不予理采的必然后果.
讲得更俗一点就是:
当事人的灵魂编码某种可怕的漏洞(包含会自我欺骗大脑成瘾)-->身体DNA对应的编码必出故障-->导致相应的身体细胞一定会很热衷于将各种名目的负能量当成了补品大吸特吸来滋养细胞-->这就为外界一定可产生癌症的病毒的入侵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又美妙的环境-->某种癌症病毒一旦长驱而入就一定十分便利地找到可寄宿的一大群细胞(己被负能量充满的细胞)-->然后又被宿主的妄念妄想和偏见意识而加强到细胞彻底变异成功为癌细胞-->又被血液循环系统的努力工作将癌病毒带到了同样充满负能量的身体另一些部位的细胞里继续同样的手法将细胞直接变异!=癌扩散在患者体内就被很成功地实现了=患者就只能剩下等死的使命了.
不论他是叫曾仕强还是叫冬咏夏咏秋咏或叫治癌专家都无法逃得了将自己早就是笑话的人生模式在亲自被癌症攻击的实践检验面前就全被当场揭穿了!
所以做人一旦误将自己人生笑话当成了真理对待的后果=整死自己坑死自己再顺便坑害一下亲属最有成效了!当然做人一旦这么玩 游戏 的唯一有意义的贡献=为人类医疗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当可观的资金支持!
真要想破除自己的人生笑话当成真理对待的恶习只能从-----认真自我反省开始-->认真及时修复自已生命灵魂编码里早已存在的致命漏洞-->从而顺势将全身DNA编码存在的乱码也全都彻底修复-->全身细胞里滞留的负能量都能每天被认真地转送给十分需要的人物享用-->任何可能的癌病毒万一入侵也难以找到合适的细胞当宿主=癌病毒在体内真的活不下去=全身细胞癌变的几率都只能被长期维持在0%状态!
这才是当今这个文明时代做人该忙好的正经事!你若不同意,我也是坚决不会反对你的意见,只会我行我素坚持不懈每天自我进化生命一点点,走自己的 健康 长驻之路,让无知又无畏的人物自个去找癌症商谈交易条件去吧.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 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 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 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2.癌胚抗原(CEA) 在 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 (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 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 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在 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 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 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 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若发现升 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正常参考值:0~5 ng/ml 3.癌抗原125(CA125 CA125是卵 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 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 的符合率也很高,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CA125水平的升高是女性生殖系肿瘤复发的信号。 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 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95%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 35U/ml。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卵巢癌发生转移的患者血清中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125升高。CA125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 正常参考值:0.1~35 U/ml。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 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 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 移性病变。 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正常参考值:0.1~25 U/ml 5.癌抗原19-9(CA19-9) CA19-9 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胰腺癌患 者85%-95%为阳性,CA19-9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当CA19-9小于1000U/m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 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对胰腺癌转移的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当血清CA19-9水平高于10000U/ml时,几乎均存在外 周转移。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对于胃癌,建议做CA72-4和 CEA联合检测)。 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ml,必须加以鉴别。 正常参考值:0.1~27 U/ml 6.癌抗原72-4(CA72-4) CA72-4 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 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CA72-4 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 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 正常参考值:0.1~7 U/ml 7.癌抗原242(CA242) CA242 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有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 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 CEA与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CEA与CA242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正常参考值:0~17 U/m 8.癌抗原50(CA50) n 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 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 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 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n 值得指出的是CA50在80%AFP阴性的肝细胞癌中呈阳性结果,作为手术治疗彻底与否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正确性。另外,CA50对恶性胸水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而良性胸水尚无阳性报道,故CA50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胸水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n 另有报导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n 正常参考值:0~20 U/ml 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 n 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CYFRA 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 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n 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n 正常参考值:0.10~4 ng/ml 10.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 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 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n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 至正常。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n 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n 正常参考值:0~16 ng/ml 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n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 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例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以及外阴部鳞状 细胞癌等。这些肿瘤患者血清中SCC升高,其浓度随病期的加重而增加。临床上用于监测这些肿瘤的疗效、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 n 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90%-96%;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 展、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著下降;可及早提示复发,50%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5个月,它可以作为 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n 辅助诊断肺鳞癌:肺鳞癌阳性率为46.5%,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125、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n 食管鳞癌、鼻咽癌的预测: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对于晚期患者,其灵敏性可达73%,联合检测CYFRA21-1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III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IV期时阳性率增至60%。 n 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头颈癌、外阴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 n 正常参考值:<1.5 mg/L 1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n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 血清PSA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血清T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 TPSA也可用于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筛选与早期诊断,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n TPSA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或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病情及疗效,90%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T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T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TPSA降至正常。 n 正常参考值:0.01~4.0 ng/ml 1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单 项的血清总PSA(TPSA)测定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在浓度2-20ng/ml范围内,二组病人有交叉。而FPSA /TPSA不受此因素及年龄的影响,通过FPSA/TPSA比值达到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目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明显偏 低,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显著增高。FPSA/TPSA界限指定为0.15,低于该值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其诊断敏感性为 90.9%,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8.6%,明显优于TPSA单独测定。 n FPSA检测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TPSA值为2-20ng/ml病人,当TPSA值低于2ng/ml或高于20ng/ml时,FPSA/TPSA比值并不能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 n 正常参考值:0.01~2.0 ng/ml FPSA/TPSA:>0.15 14.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 是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 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 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n 正常参考值:234~414 μmol/L 15.EB病毒抗体(EBV-VCA) EB 病毒阳性、鼻咽癌家族史、鼻咽癌的高发区、身体免疫力低下,都可能是患鼻咽癌的高危因素。从理论上讲,如EB病毒检查阳性者,仅是代表患者以前曾经受过 EB病毒感染,但它是否是鼻咽癌发病的直接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临床实践,科学研究表明,阳性者患鼻咽癌的机会比阴性者大得多。 n 鼻咽癌是最常见的EBV感染的上皮性肿瘤,几乎100%的非角化性鼻咽癌都有EBV感染。因此,在鼻咽癌要与鼻咽部的其他癌进行鉴别时,EB病毒血清学检测可帮助诊断。另外,当发现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癌时,如果EB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提示原发肿瘤很可能是鼻咽癌 n 鼻咽癌的筛查应以临床检查和EB病毒血清学检测为主,如临床鼻咽镜下有可疑变化,应送病理科活检,最好在鼻咽纤维镜下作细致观察,看有无微小病灶;若鼻咽 镜下无异常发现,但EB病毒血清学检查滴度较高或抗体检测阳性时,则应定期随防观察,建议进--步请专科医生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n EBV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病毒特异抗原可以区分为早期抗原(EA)、病毒衣壳抗原(VCA)、核相关肿瘤抗原(EBNA)和膜抗原(MA)。检测这些抗原的相应抗体反应,有助于EBV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n VCA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最初感染EBV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VCA-IGM,之后IGM抗体逐渐减少到无法检出的水平(正常情况下,IgM抗体持 续不超过10周。滴度下降,有时起伏。任何急性感染的慢性过程是罕见的),几乎同时VCA-IGG逐渐增加,并可在正常人体内终生存在。若此试验阴性,可 以排除EBV感染。 n EBNA可分为六种,其中EBNA1是唯一一种在所有EBV 相关肿瘤细胞中都表达的病毒蛋白,出现在所有持续受感染细胞的核中,其免疫原性表达相对迟些,仅数周或数月后形成抗EBNA-1抗体。一个明显阳性试验结 果(第二滴度阶段)显示曾有过感染。若VCA试验阳性,滴度为1:160或更高,结合阴性或弱阳性的抗EBNA-1试验,就表示一种急性、新的或复发感 染。 n EA是受感染细胞早期产生的抗原,比VCA的免疫原性要弱,因此它们诱导的抗体在原发性感染出现得较迟,然而在复发感染抗体通常可早期检出。 n 鼻咽癌刺激IgA类的EBV抗体合成,特别是抗VCA抗体。但这些抗体水平在正常EBV感染和复发时增加,所以仅高滴度有诊断价值(VCA- IgA>1:80),经治疗好转后抗体滴度可下降。VCA-IgM通常阴性,VCA-IgG滴度增高。多年实践证明IGA/VCA诊断鼻咽癌的特异 性低于IGA/EA,但后者敏感性差。除IGA之外,早期EBV复制周期中特殊的非结构抗原─DNA多聚酶、DNA核酸酶、DNA主要结合蛋白质亦被推荐 作为血清学诊断指标。 n EBV-VCA抗体临床意义:VCA-IgA≥1:10为阳性,说明感染过EB病毒(多在半年前或很久很久前),临床上与鼻咽癌、胸腺淋巴上皮癌、胃癌、直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非甲非乙型肝炎、 红斑痕疮、干燥综合症、Burkitt氏淋巴瘤、免疫缺陷宿主的淋巴瘤等疾病有关。;VCA-IgM≥1:5为阳性,说明有近期感染,(感染后多在2-3 周该抗体升高,在体持续时间不等)临床上与不明原因的发焼、乏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紫癜、抽风、川畸病、口腔脱皮等自身免疫病有 关;VCA-IgG≥1:80以上者,说明EBV被激活或激活了其它病毒基因及某些细胞基因,可作为EBV或其它病毒感染的参考招标。 n 正常参考值:EBV-VCA抗体 阴性 16.肿瘤相关物质(TSGF) TSGF 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原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一种可以简便快速地用于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对疗效观察、人群查体亦有很高的 应用价值。由糖类物质构成的糖脂、糖蛋白、寡聚糖等广泛分布于细胞内外和各种体液中,在细胞发生癌变时其代谢紊乱可引起体液中的含量升高,是国际公认的肿 瘤标志物;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也由于其瘤种特异性小而适用于普查筛选。几种小分子的肿瘤标志物组合在一起合称为TSGF,由于TSGF含量在肿瘤早期血清 中即会明显升高,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广谱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理想指标。 n TSGF对癌症早期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人群防癌健康检查中应用TSGF的检测及动态跟踪,可有效排除假阳性的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用以发现无任何 症状的早期癌症或早期复发癌症患者,可用于人群健康防癌检查或高危人群筛查,通过定期检测,及早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对自然人群特别是癌症高发区 人群每年进行一次TSGF检测。 n 通过TSGF检测可筛选出的不同瘤种、不同脏器的常见恶性肿瘤多达几十种,表明TSGF是恶性肿瘤的广谱标志。 n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显著升高,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间差异不明显;而良性肿瘤与健康人群间无显著差异,TSGF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指标,可在 辅助诊断恶性肿瘤方面发挥作用。急性炎症、胶原病等良性疾病会出现一过性的TSGF值升高,经治疗或自然康复,TSGF值会随之下降,而癌症患者TSGF 复查值呈现持续阳性,通过短期跟踪检测,即可排除假阳性干扰。临床病例统计表明2499例各类炎症疾病的假阳性为18.7%,随疾病的转归,绝大多数可在 一个月内转阴。 n TSGF也是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及动态随访指标,临床应用资料表明癌症病人治疗前TSGF检测值显著升高,经有效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SGF值明显下降,甚 至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复发或转移的患者,TSGF值反而上升。因此TSGF在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价值,治疗过程中可根据TSGF的检测结 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n 部分急性炎症(肝炎、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病症可产生交叉反应,引起假阳性。晚期癌症患者TSGF含量可能低于临界值。 n 正常参考值:正常人TSGF浓度范围为47±17U/ml; <64U/ml为阴性; ≥64U/ml而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