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妇幼医院 王永宽
主任医师,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有丰富的
儿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擅长儿童营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小儿哮喘、小儿神经精神、内分泌、脑瘫、癫痫、多发性抽动、性早熟,甲减及儿科疑难病症的诊治。 儿科特需门诊时间:周二、四上午 儿科普通门诊时间:周一、三、五、六上午钱亨强 主任医师、副教授,1963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儿科学学会顾问,福建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学会常委。专业特长:有丰富的儿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儿科疑难病症,小儿咳嗽、肺炎;小儿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症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小儿血尿、蛋白尿、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及小儿浮肿、遗尿、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的诊治。 儿科特需门诊时间:周三、五上午 儿科普通门诊时间:周一、二、四、六上午郑启安 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现侧重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及危重症急救。 儿科特需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儿科普通门诊时间:周二下午、五上午应鄂华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现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脑瘫、癫痫等,曾发表论文多篇。 儿科普通门诊时间:周三、五上午张伯秋 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现从事儿科专业,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儿科肾脏病、呼吸道疾病的诊治,熟练儿科各种常规技术操作。 儿科普通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福建省立医院 蔡忠钦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周一、五上午(特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六上午)省立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专业33年,擅长肾神经疾病的诊治,在小儿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方面造诣尤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二篇论文被第22次国际儿科学术会议录用,主编了《儿科临床难点分析与处理》等3部著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林瑜 主任医师 福建省立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儿科研究室主任从事儿科专业25年,擅长儿科专业肾脏疾病的诊治、经皮肾活检技术等,在儿科肾脏疾病方面造诣尤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了《儿科临床难点分析与处理》专著1本。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疾病学组委员,福建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福建儿科肾脏病协作组组长。 协和医院 陈达光 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和三个全国学会的委员。曾任四个省级学会的主任或副主任职务,福建医科大学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研究中心主任及协和医院儿科行政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终生政府特殊津贴。曾多次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毕业后从事儿科工作近50年,亦曾经作为政府委派的专家在国外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培养了硕士研究生多名,出版专著多部,对小儿癫痫、多发性抽动症、孤独症、弱智、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脑瘫、遗尿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和智力性格等多种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身障碍疾病如厌食、神经性呕吐等多种疾病有较深的造诣。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周六上午。陈征 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研工作40年,在儿科临床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擅长小儿肾脏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的临床治疗,特别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新生儿惊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教深入的研究。专家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四、周六上午、周五下午。华雪玲 副教授、主任医师,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儿科学会委员,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儿内科临床、教研工作,曾到广州等地进修,对小儿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肾炎、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的诊治和慢性咳嗽、哮喘和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治。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李健 副教授、主任医师,现任福建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及协和医院儿科行政主任,儿科教研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儿内科临床、教研工作,在儿科临床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曾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作为卫生部委派的专家在国外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如:急性白血病、小儿贫血(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淋巴瘤、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谢文煌 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三上、下午,周二、五上午,周六上午特诊 专科专长: 小儿癫痫、小儿神经系统疾病陈宁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下午,周五下午 专科专长: 小儿肾病、肾炎、血尿、遗尿及常见风湿病的诊治 追问: 哦 多谢
满意请采纳
晚间出汗,其实有二种,一种属于正常,孩子火气旺。第二种属于夜间盗汗,这个需要中医调理。
区分的方法很简单,孩子出汗时候,用嘴舔一下,咸的就正常,淡的就是盗汗。
自己孩子应该不嫌脏吧,呵呵
这个叫盗汗..引起小儿盗汗的原因很多,应具体分析,辨证施治。一般来说,小儿盗汗可归纳为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两种。
一是生理性盗汗。婴幼儿时期,由于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者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均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内。此外,盗汗还见于睡前吃过较烫的饮食,或被子盖得太多大厚,或室内温度过高等。上述诱因均可使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号,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出汗,尤以躯干、面部显著。
二是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小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有一点要注意,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佝偻病主要见于两岁半以下的儿童。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之外,患儿常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胸部X线摄片等,往往可发现异常,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由此可见,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父母,不能一见小儿盗汗就盲目服药,这是很不可取的。
一旦小儿出现盗汗,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临床上对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用调整生活规律,祛除生活中的致热诱因。比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控制剧烈运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卧室温度不宜过高,冬天最适宜的温度为24-27℃最好穿单衣入睡,不要穿毛衣、毛裤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如有条件应该使用睡袋,这样更保险。
一般来说,若能祛除上述种种诱因,小儿盗汗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一时出汗不止,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心,出汗所损失的只不过是水分和电解质,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除此以外,也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中药调治。如常用的有甘麦大枣汤,即浮小麦30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煎汤代茶饮用,有较好的收敛止汗作用。
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盗汗,幼儿护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被褥或睡衣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夜间更换衣被要特别小心,动作要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另外还要勤休浴,因为体内的盐分和代谢产物随汗液排泄,这些物质积聚过多会阻塞皮肤上的毛孔,使得汗液不能及时排出,对健康的危害比盗汗本身要大的多。
此外,对易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质锻炼,如空气浴、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小儿盗汗随之而止,这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有用,年轻的父母们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