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要是因为外感疾病造成的身体里有即食或者是虫积,气滞血瘀。
实证,中医名词。指人体受外邪侵袭,或因痰火、阏血、虫积、食积、水湿等阻滞所引起的实性证候。与虚证相对而言。如面赤、气粗、痰壅喘、满、痞块症结、肿胀、腹痛、拒按、便秘溲赤、舌苔厚腻、脉实大有力等。
虚证,中医名词。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与实证相对而言。如面色不华.精神疲惫.气短音低.自汗盗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舌质淡胖或瘦瘪.脉虚细无力等。
扩展资料
虚的含义非常丰富,涉及到人体各个方面。气血津液都会在疾病的某个阶段出现亏虚不足的状况,气虚,涵盖了心气不足,肺气不足,脾气亏虚,肾气不足,气虚导致的肝气瘀滞,或者营卫气虚,宗气不足等,都是气虚范围内的。
津液的亏虚,也是虚证中的一个方面,阴津不足,不能濡养脏腑,在上,则双目干涩,口舌干渴,苔红少津,在中,则有舌红苔或淡或黄;心统血,肝藏血,血液不足则心肝血虚,心无血,则血不养心,出现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肝血亏虚,则四肢拘挛,两目干涩,在女子则月经量少等血虚症状。
阴虚,则是基于津血亏虚之上,当津血亏虚到一定程度,则产生阴虚,出现阴虚火旺,则有舌红苔黄,肝阳上亢,腰膝酸软无力,潮热盗汗等。
然而气血津液是相互依托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所以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不足,血无力运行,无力生化,血不足,气无所依托,得不到滋养,气与津液也是如此。所以“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整体分析,辩证论治,区分虚中夹实,实中夹虚。
中医所讲的“证”是疾病的证据和表现,是泛指异乎于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总称,可以概括表示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互相斗争的情况。故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不足的证候的总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虚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证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人说,自己这个虚那个虚,要补补,还很多肾虚,各种找寻补肾良药等等。
可是,你真的虚吗?
中医里的虚指的是什么?
虚,指衰弱、不充实。在中医九种体质中关于虚的体质就有三种,分别是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
气虚体质
气虚,是指主要因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由于元气的功能低下,脏腑以及各脏腑之气的功能也会随之低下。
心气虚症状:
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适,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细无力。
脾气虚症状:
纳少、脘腹胀满,进餐后尤为严重、面色白或萎黄、大便溏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
肺气虚症状:
哮喘、咳嗽乏力、自汗、咳嗽、畏风。
肾气虚症状:
久病不愈,或房事损伤,精气不足,功能衰减。
重庆万家燕医院何治亮教授建议:
不吃寒凉、肥甘厚腻的食物,寒凉食物易伤阳气,油腻食物上脾气。适当加强运动,增强脾胃消化能力,使大便通畅,四肢有力,精力充沛。乐观开朗,少忧虑,适当运动。
阳虚体质
阳虚就是生命之火不旺盛,主要涉及到肾阳、脾阳、心阳的亏虚。
阳虚体质症状:
畏寒怕冷、性欲减退、舌体胖大娇嫩、腹泻、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情绪低落、腰腿酸痛。
重庆万家燕医院何治亮教授建议:
饮食上应忌食生冷,宜食温热食物起居上要注意保暖,多做适宜的活动,动则生阳,少熬夜,不宜久居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季节变换时要注意夏不贪凉,冬季温补。
阴虚体质
人体阴阳调和平衡,身体才会 健康 。津液属阴,如果津液亏虚,就会导致阴分不足而阳气亢盛,阴衰阳盛,久而久之,导致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症状:
形体消瘦,皮肤干燥耳鸣,眼睛干涩,口唇红且干,咽喉干燥手心、脚心、心口发热,心燥不宁,而且体温却是正常的情绪波动大,易兴奋烦躁,精力足但缺少任性和恒心尿少,尿黄,大便干结胃火旺,食欲好,但干吃不胖。
重庆万家燕医院何治亮教授建议:
行动和思虑都是阳气活动的过程,在消耗阳气的同时也在消耗阴液。“静能生水”,安静的调养方式能减少阴液消耗。打坐、假寐、瑜伽都适合阴虚体质的人。
注意:古语有云,实证易治,虚症难调,很多患者疾病难以治愈多是病情虚实相交,调治困难,建议在出现身体不适千万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建议在专业中医师辨证体质后对症治疗,以免引起不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