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自闭症有哪些早期症状
小儿自闭症患儿在出生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在出生后的30个月内,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越来越迟钝。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1岁如出现缺乏与别人无目光对视、对家人呼叫没反应或较少应答、不会与人交流、不会说话等;2 3岁出现不参照也不模仿,不展示也不炫耀,不点头也不摇头,不安慰也不分享,不想像也不假装,不恋亲也不怕生,不合群也不服从等表现,应警惕是否为自闭症。这类症状并没有早期或晚期的说法,明确诊断的年龄与家长带患儿就医的年龄有关。
目前仍未能确定自闭症的具体病因,研究表明可能和遗传有关,也可能是脑部功能失调所致。自闭症的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依据诊断标准做出。当患儿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患儿越早得到治疗和康复训练,回归 社会 的可能性越大。
本内容由吉林省人民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姚洪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真假自闭症要分清
真性自闭症就是先天智力缺失症。假性自闭症:与真性自闭症相对,假性自闭症患儿大脑思维区域无器质性病变,完全可以拥有正常的思维能力。
这部分患儿智力缺失是由于后天某方面能力的发展不足影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与真性自闭症存在本质的区别。比如,在各种类型的自闭症中占比非常高的专注力严重不足型自闭症,患儿由于专注力缺失而无法获取知识。
同时,他们的专注能力在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未能得到提升,智力发展落后于同龄人,这就是典型性的假性自闭症。
再比如,国内在自闭症中占比最大的自闭症儿童。他们普遍胆子都很小,根本不敢与人对视,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 情感 到恐惧、害怕,直接表现为远离及躲藏。
他们不敢直面任何事情,因此失去了获得知识的机会。
被误判的假自闭症孩子有机会获得重生对于这类患儿,如果他们没能在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提升自控力和胆量,就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演变成智力障碍,这也是典型的假性自闭症。
如果能及时了解患儿的真实情况,假性自闭症是可以经由训练回归正常的。
真性自闭症是因为基因突变造成器质性的损伤,后天无法弥补;
而假性自闭症是由于先天能力的不均衡(某方面的能力不足或能力过强),后天又没能得到及时的纠正,致使儿童的智力严重落后于正常儿童,经过训练后,仍可归于正常儿童的行列,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属于正常儿童的极限发育不平衡状态。
所自闭症在专业里面是称为孤独谱系障碍,那么其实这个疾病在我们的儿童青少年中是有很常见的,它起病通常是在我们说的三岁左右,宝宝自闭症的早期表现主要为:第一,与人的交往问题,比如跟人没有目光的接触等。第二,兴趣比较狭隘或行为刻板等,比如反复做一些奇怪的行为等。第三,语言发育迟缓,比如两三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如果出现上述这些早期症状家长就应该警惕小朋友是否存在自闭症的问题。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这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精神障碍。但是这种疾病如果早期发现,早期尽早进行治疗的话是完全可以缓解症状,降低致残率的。那么宝宝自闭症的早期表现有哪些呢?
1、不会说话或语言障碍。患儿语言发育迟缓,主动说话少,时常缄默不语。有的患儿不理解别人的语言,不能与人交流。
2、特殊依恋。患儿突然对人反应冷淡,但对某些无生命物体或小动物表示出特殊的兴趣,并产生依恋。
3、患儿对人缺乏相应的 情感 体验。常避开别人的目光,缺乏眼对眼的注视,很少向远处望,面部常无表情。
4、不与其它小朋友玩。患儿平时不愿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闻不问。
5、适应能力差。有些患儿往往强烈要求保持现状,不肯改变其所在环境、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反复不断要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 游戏 。
如果你家的宝宝出现了上述症状,那么可能是出现了儿童子病症,所以一定要积极就医诊断治疗,早期治疗致残率会大大降低哦。
语音内容
我是一位5个月宝宝的宝妈我个人自闭症儿童多会出现,不愿意和人交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没有 情感 和感觉冷默,不会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话少安静,智力低下等等症状。
自闭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精神障碍,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严重的还会有自杀倾向,如果发现有自闭症,线上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常见是有语言障碍、 社会 交往障碍喜欢独处兴趣爱好丧失,行为上是比较刻板的。会反复做重复性动作,智力障碍等表现,当活动被制止了后,则会出现反抗的行为。
建议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多观察宝宝多和宝宝做 游戏 ,多带他去人多热闹的地方,多让他和小朋友玩耍,不要让他长时间的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要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要让他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必要时去医院开药让宝宝吃。
由于目前对于自闭症还没有更好的诊疗措施,加上自闭症一般发病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正是宝宝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医学界普遍认为对自闭症患儿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心智行为训练可以帮助宝宝挖掘潜能,通过早期干预的方式帮助宝宝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因此早期识别自闭症便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1岁以内自闭症婴儿行为表现特点现,临床上有这些预警征象:
极端的气质与行为,一种是特别容易哭闹、特别难安抚;另一种是过于安静,完全不需要家长的陪伴。
眼神接触差,尤其是与妈妈或其他带养人没有眼神接触、对视或者时间偏短。
对声音反应差,特别是对叫自己名字时毫无反应,不看妈妈或其他带养人。
互动游戏的企图差,如不爱跟妈妈玩“躲猫猫(Pi Ke Beng)”“大眼瞪小眼”等游戏。
注视物体的兴趣强于注视人的兴趣,如不喜欢看妈妈的脸,更喜欢看自己的手或眼前的物品。
对需求和分享时的手指指示延迟或缺乏,如9-10月龄以后婴儿会用手指指引家长看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表示需要或根据家长说出的简单常见物品用手指指出;一直没有食指指物的动作。
反复的咿呀发声少,前语言期2-3月龄元音如“a、o、ao”,6月龄后辅音+元音如“ma、da、ba、dai”等发音少。
ALSO曾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爱尔公益基金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开展了一项调查,8000多份有效问卷显示,自闭症孩子早期被观察到的异常表现前三位是:呼名不应、没有语言、缺少目光交流。
邹小兵教授的“四不”简易筛查法(1岁前后)
不看或少看: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
不应或少应:呼之不应,不听指令,不合作,独自嬉玩。
不指或少指:无恰当的身体语言,如手指指物、参照、显示、炫耀、即时模仿、点头。
不说:不会说话或说话迟(就诊的首要原因)。
自闭症的早期预警信号(红旗信号)
4个月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
6个月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
9个月时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
12个月时听力没有问题但喊其名字不理睬;还不会咿呀学语。
16个月时不会说任何一个单词。
18个月时不会用食指指点东西;目光不会跟随别人的指点看东西;不会玩假扮游戏。
到24月龄大,还不能说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不包括模仿或重复的语言)。
在任何年龄出现语言功能、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上述自闭症早期表现的预警征象重点关注了由于社交动机缺乏或不足导致的社交功能受损,语言发展进程异常等,还需要关注儿童在有社交障碍的同时,是否还有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
重复动作(如反复看手、转圈、摇晃、蹦跳等)。
重复行为(如反复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听或唱同一首歌、看同一部动画片或某一段动画片等)。
重复刻板语言(如每次听到游戏就会说“one、two、three go”再往后说等)。
强迫行为(如总是走同一路线、吃同一种食物、用固定的杯子喝水等)。
强迫思维(如重复问题、难以摆脱的痛苦)。
对某些物件或事情(如天气、宇宙奥秘、恐龙等)不寻常兴趣。
以上摘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马扬的《孤独症的早期识别》
语言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
社会交往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
智能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围生期因素,围生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免疫系统异常,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