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到四十为壮年。
出处与详解:
壮盛之年。多指三四十岁。
1、 南朝 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2、唐刘禹锡《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汩没风尘,有足悲者。”
3、宋陆游《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
4、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5、《明史·王慎中传》:“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洋赡,卓然成家。”
6、王统照《沉思》:“他有三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个壮年的画家。”
扩展资料:1、少年:少年是指十一岁左右至十七八岁这一时期的孩子,从少年期开始,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时期。
2、儿童:儿童年龄范围的争议: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儿童是指多大的人?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
3、老年: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mào]:70岁。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壮年指三十至四十岁的年龄;壮族新年。
壮盛之年,多指三十至四十岁的年龄。
1、 南朝 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2、唐刘禹锡《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汩没风尘,有足悲者。”
3、宋陆游《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
4、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5、《明史·王慎中传》:“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洋赡,卓然成家。”
6、王统照《沉思》:“他有三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个壮年的画家。”
壮年的来历:
关于壮年的来历,相传社王原系孤儿,自幼在壮乡乞讨长大,力大无穷,能除邪降魔。
后来妖魔作祟,壮乡遭难,人们四处逃散。社王不忘壮人养育之恩,驱魔消灾,护田守寨,使壮人重返家园安居乐业。当人们欢庆丰收之日,社王才在寨边大树下依棚栖息不,时值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社王,便把十二月初一定为开年旦日,就地修社王棚祭以祈佑护。
壮年:35——45岁。
拓展资料
新年龄分段,指的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性质为分段。
壮盛之年。多指三四十岁。 南朝 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唐刘禹锡《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汩没风尘,有足悲者。”
宋陆游《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