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福寿螺体内寄生虫比较多,不太适合食用。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现为我国入侵物种,尤其是会对水稻造成重大影响。福寿螺最早是作为高蛋白食物引进食用的,但是福寿螺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没煮熟的话,会造成寄生虫感染的疾病。所以说,福寿螺本身没有毒,可以吃,但是却还有大量的寄生虫,最好是不要食用。
福寿螺的螺壳坚硬、厚实,螺口有硬的角质盖子,因此汤汁很难进入螺肉。螺内的螺旋形构造像迷宫一样,不利于热量的传导。它的个头本来也比较大,也不太容易烧透。因此,福寿螺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多烧一会儿。福寿螺的肉质比较老,如果煮的时间太长,嚼起来很费劲。
福寿螺不能吃的原因
一、福寿螺藏有大量的寄生虫,一只就多达3000至6000条,必须经过100摄氏度的高温才能彻底煮透。而大多人是在餐馆吃的,饭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少有人能够彻底杀毒煮那么久。而且即使感染也不是当时就能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也很难去追究商家的责任。
二、福寿螺的口感没有田螺好,福寿螺是外来物种,吃起来的口感并没有从小吃的田螺香。其实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在现在环境污染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对于各种水产品都要煮透才能吃。
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生存环境的复杂性把它们变成了一种杂食性螺类。福寿螺学名,Pomaceacanaliculata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有2对触角,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有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厘米,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
福寿螺原产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等。广泛分布于北美,亚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
广东多地福寿螺泛滥,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每个福寿螺含有6000条寄生虫。众多福寿螺,并非我们国家土生土长产物,而是入侵生物一种。最早源自国外引进,是可食用经济型螺蛳,而后因为福寿螺超强繁殖能力,加上缺乏天敌,使其在我们国家迅速蔓延开来。
含有众多寄生虫福寿螺,我们尽量避免食用,家中有小孩情况下,也不要随意触碰福寿螺。这样建议都是为了,避免我们被福寿螺寄生细菌感染,从而损害到自身身体健康。
有关福寿螺的来源,可以归结为下面这两个方面。
一、最初从国外引进,用于可食用经济型螺蛳福寿螺的祖籍在阿根廷、巴西这些地方,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可食用型经济螺蛳,被引入到我们国家内。引入最初看中了福寿螺个头大、肉多特点,却不曾想到福寿螺,竟然含有大量寄生虫。
随着人们食用福寿螺,出现发热、腹痛情况,严重时候还有人,差点因此失去生命。这才使得人们,意识到福寿螺,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温柔善良,经过研究发现福寿螺含有大量寄生虫,正是这些寄生虫,使得人们食用后生病。
二、自身繁殖能力强,缺乏天敌变得泛滥引进本土福寿螺,在含有大量寄生虫情况下,很快又被人们从食谱中剔除。一些偷跑到野外环境中福寿螺,就在我们国内扎根繁衍。其繁殖能力很强,产下卵块可以多达上千个卵。加上其在国内缺乏天敌,数量就迅速泛滥起来。
福寿螺个头大,成年福寿螺有外壳保护,使得一些食用螺丝的鱼类和鸟类,拿它们没有任何办法。福寿螺就这样,在我们国家慢慢泛滥起来。
生活中的我们,要正确区分福寿螺和田螺,田螺呈现青褐色,福寿螺则呈现偏黄色,加上福寿螺尾短、盖头扁,使其较容易分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