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与按摩真的不一样吗?两者间有什么不同?
1)从历史沿革变化看:按摩是古称,在我国明代就把按摩的名称改为推拿了,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这不单是名称的改变,而是表示这一疗法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法认识的提高。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很少,常用的是按和摩两种手法,按法是单纯的向下用力,即所谓“按而留之”,摩法则是在体表作环行摩擦,属平动的范围。以后随着治疗范围的扩大,手法也相应有了发展,除了按法、摩法等常用手法外,又出现了推法。推法虽也属平动类手法,但却是一种有方向性选择的直线摩擦手法,因此对疾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手法用力方向的不同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各种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除向下的压力外,还有向上的提力以及相对用力的挤压等。手法的分类也逐渐合理,适应症也逐渐扩大,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飞跃。
2)从手法变化看:按摩只有四五种手法,原始时就只有按和摩,推拿的手法三十余种,在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医宗金鉴》一书,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按摩从业人员手法始终还停留在基本手法上。
3)从小儿按摩看:明代不仅设有按摩科,而且按摩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也有线(如前臂的“三关”、“六腑”)和面(如手指指面部的“脾”、“肝”、“心”、“肺”、“肾”等)。在小儿推拿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其中《小儿按摩经》可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推拿正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沿革而开始的。《香案牍》中记载“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此处摸先生就是指治病疗效很好的民间推拿医生。
4)从治疗范围看:按摩只是保健和消除疲劳,而推拿是治疗疾病。当代推拿科治疗的疾病有:腰背痛、腱鞘炎、滑囊炎、感冒、便秘、泄泻、胃下垂、痛经、闭经、半身不遂、高血压、哮喘等等。
5)从从业人员看:由于两者目的作用不同。其服务场所名称和构成人员也不同,保健按摩是以盲人按摩师为主体,或经过短时间训练的按摩师,推拿或叫治疗按摩以医疗机构、诊所为主体。
(1)盲人保健按摩的审批权在工商局和残联,其按摩师只需经专业培训,并获得劳动局颁发的上岗证即可,一般均为非医务人员;开诊所的审批权是卫生局,推拿医师需要专科学历,他们大都是医专、医学院、中医学院毕业的学士,还有硕士、博士、博士后,他们当中有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还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取得行医资格。
(2)按摩师有保健的能力,但难诊断和治疗疾病,既使能在按摩时发现客人身体上存在的疾病,也不提供治疗,而应告知病人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按摩师及其机构只能被视为一种保健服务场所,不是医疗机构。
(3)目的和方法也完全不同。保健按摩是用按摩手法达到养身保健目,是中医保健方法之一,以健身防病为主,诊治病伤为辅。推拿(治疗按摩)包括伤科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是应用推拿手法达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疗法,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以诊治疾病为主,健身防病为辅。
(4)其手法有明显区别:
A、推拿就是用手推或者拿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它主要通过手法功力,配合经络系统发挥的调整作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外治疗法。其治疗范围广,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如落枕、扭伤、肩周炎、腰腿痛、感冒、慢性腹泻、失眠等。手法包括滚、揉、刮、摩、擦等,方法很多,不是简单的用手推或者按捏。
推拿手法的要求是柔和、均匀、有力、持久,针对穴位达到深透。针对不同的疾病,身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推拿手法和技巧。推拿具有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润滑关节、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对一些慢性病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如消化不良、便秘、胃病等。要求推拿医师都应具备完整的医学常识如解剖、生理、放射医学等和专业知识,不是人人皆可为之的。
B、按摩院或街头按摩摊点的推拿是预防或保健或消除疲劳,方法是用手或肌体的其他部分接触人体,进行技巧性的机械动作。手法简单,主要是按、摩、揉、弹、叩、敲。家庭成员学会也可以相互按摩,达到保健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是长期的慢性损伤积累造成的,除非受了严重的外伤,真实的原因往往与青少年时期养成不好的坐姿习惯有关,久坐就等于把整个上身的重量都压在腰椎间盘上,时间长了,就能使间盘掉出一部分,建议配合中医膏药调理。挂什么科
骨科——以手术为主
神经外科——以手术为主
神经内科——以口服药物为主
疼痛科——以神经阻滞为主
中医科——以针灸按摩推拿为主
康复科——以运动和理疗为主
缓解方法
1、卧床休息:急性腰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休息。卧床休息2天比长期卧床休息的效果更好。屈膝屈髋侧卧位并将一枕头垫于两腿之间,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的压力。
2、外敷疗法:使用中医膏药调理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止痛作用,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根据个体差异在7~15kg之间,抬高床足做反牵引,共2周。脊椎滑脱、活动型肝炎、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禁用。
4、锻炼方法:平卧在床上,双膝弯曲把脚放在床上,而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约10公分,这时你会感到腰背肌在用力。坚持约3-5秒钟放下,如此反复10下。依此方法每天做3次。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受潮。
2、注意卧床休息,睡平板床,且采取平卧位。
3、忌烟酒、油腻、生冷、辛辣。
4、有条件可多游泳,但是注意不要受凉,不要劳累。
5、晚睡前热敷腰部,烫烫脚。
诊断流程1. 患者于骨科就诊前,应尽量将症状按照时间先后或程度轻重归纳一下,理清思路。
2. 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问诊,病史采集内容可能包括:
脖子不适情况,发生部位,持续时间;
有无肢体麻木;
有无头晕、心慌、恶心、耳鸣、视物模糊;
有何诱发因素,最近是否工作劳累;
之前有无类似症状,持续多久,怎样缓解;
四肢是否有无力感,走路是否正常;
是否尝试按摩、贴膏药等治疗措施,效果如何;
职业是什么;
脖子是否受过外伤。
3. 如实叙述近期情况,并遵照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4. 必要时住院检查、治疗。
诊断依据
医生会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做出诊断。
类型 诊断依据
神经根型颈椎病
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上肢麻木、疼痛,且此疼痛和麻木可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放射。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
MRI显示相应神经根受压征象。
脊髓型颈椎病
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走路时双下肢有踩棉花感,或者在胸部有束带感觉。
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狭窄。
MRI显示颈脊髓受压。
交感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慌、眼花、耳鸣、恶心、心动过速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过伸过屈侧位片显示椎体间滑移与成角。
椎动脉型颈椎病
曾有猝倒发作,不伴有意识丧失。
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过伸过屈侧位片显示椎体间滑移与成角。
旋颈试验阳性。
食管型颈椎病
进行性吞咽困难。
X线片显示椎体前缘巨大骨赘,吞钡试验阳性。
类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食管型颈椎病
就诊科室
颈椎病一般就诊于骨科,部分患者由于严重肌萎缩、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等症状,可就诊神经内科,排除神经内科疾病可能。
在治疗颈椎病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然后挂骨科的号,因为这个科室是专制骨科疾病的,能够通过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检查,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少走一些弯路,少浪费金钱,定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1、止痛药物治疗颈椎病
止痛药物可以起到缓解颈椎因为患病时间够长而引发比较严重的颈椎疾病疼痛症状的,建议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不同的患者可能对于药物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建议患者应该尽可能对症用药,并且按疗程调整用药方案。
2、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颈椎病
活血化瘀的药物一般选择中药治疗比较理想,例如口服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是用中药进行热敷治疗等,患者还应该注意如果有药物过敏后其他的不适反应的话,要尽快考虑停止用药,以免会出现药物中毒的情况,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多休息,注意颈肩部的护理。
3、按摩治疗颈椎病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物理治疗、按摩治疗及运动治疗的效果都是非常理想的,如果病情过于严重的话,可能医生就会让您多休息,不要刺激患病部位了,而如果患者病情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其中按摩治疗一定要注意力度,避免对颈椎部位造成二次伤害!
4、牵引法治疗颈椎病
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