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GB 5009.12-1996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法):
样品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83.3纳米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法):
样品经处理后,铅离子在一定pH条件下与乙二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形成络合物,经4一甲基戊酮-α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火焰原子化后,吸收283.3纳米共振线,其吸收量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二硫腙比色法(第三法):
样品经消化后,在pH 8.5~9.0时,铅离子与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加入柠檬酸铵、氰化钾和盐酸羟胺等,防止铁、铜、锌等离子干扰,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扩展资料
控制方法
1、遏制污染源头
我国是铅生产的大国,现在我国铅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铅矿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大范围的铅污染事件,2012年初在陕西省凤翔发生的铅中毒事件,就是由于在开采前没有及时搬迁附近居民,导致铅矿开采污染事件发生。
2、控制流通途径
传播途径包括通过水源、餐具、罐头等方式污染食品,定期检测受威胁区水体中铅含量的水平,严防重金属铅通过正常的流通途径进入食品,此外,定期对市场上的食品随机进行铅含量监测,发现超标食品及时处理。
3、治疗受害人群
铅对人体危害巨大,儿童身体中铅含量达到10μg/dL左右时,将会比同龄儿童智力低9%,定期对受威胁地区人群进行血铅监测,及时治疗中毒病人,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铅含量测定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据央视新闻,为避免危险物品被带进医院,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进入医院的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并配合安全检查。对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医院有权拒绝其进入。据北京市卫健委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37家医院开展安检,覆盖了大多数三级医院。
安检当然是有必要的,也一定是有局限的:
安检真能预防我们想防止的么?这里需要明确我们想防什么,我觉得我们是想防住一切,那么显然是不可能的,首先国内安检不能有效分辨液体危险物,但基本能辩认出它是否是液体,然后禁止一切大剂量液体携带,这算是补救,但仍无法保证小剂量多人次的危险品液体携带;其次安检仪原理是微计量x射线,所以显然不能穿透铅板,虽然有经验的安检员会对疑似铅版的物体格外留神,但隐藏在铅制屏蔽物内部的物体总有一定几率避过,而且一旦这种避过出现,几乎肯定是有意为之的极度危险的物品;
最后,3D打印技术等于把材料加工水平对基础技术的要求降低了几个档次,并且可以加工非常复杂的非金属部件,这些技术如果用于犯罪,我觉得目前安检系统很难识别。所以安检系统不是摆设,它能防止一大批危险品的危害,但没法防住所有的。
有没有更安全的方法?答案是有,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毫米波,其实安检原理都是电磁波与被测物体作用,将回波可视化以后通过人力分辨。毫米波穿透力不弱且频段范围很宽,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调整频率来排除某些材料的遮蔽,而且毫米波对人体细胞伤害不如x光那么强,相对更安全。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距离普及毫米波检测仪还有很长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