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揉耳朵有什么好处 提拉耳垂-改善气血循环
建议大家平日可用「提拉耳垂法」改善气血循环。首先,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至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若能坚持每天揉耳朵10分钟,绝对有利於五脏六腑及全身的气血循环。
同时,可用「手摩耳轮法」补肾气养生。首先,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2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慢性病症。
按摩耳穴-对应五脏六腑
中医师沙政平强调,人的耳朵上分布着93个穴位,不同位置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不同部位,尤其耳朵上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按摩耳朵就相当於给五脏六腑做按摩,治病、养生、延寿,只要这一招,全部搞定,是养生健体的捷径。不过,提醒大家,一般按摩上半部耳穴主要诉求安定神经,可治疗失眠或戒菸,也有爱漂亮的年轻人按摩耳穴抑制食欲来减肥;但建议按摩耳穴前要清洁或消毒耳朵,避免按摩过程破皮造成感染,养生不成反伤身。
保护耳朵方法-避免噪音
保护耳朵的方法很简单,原则只有一个,就是「避免噪音」。国外甚至有专家建议,使用家里的电器用品,如磨豆机、吹风机、吸尘器、果汁机、抽油烟机时,以及去看球赛、烟火等热闹的户外活动时,都要配戴耳塞,阻绝噪音。
对於耳朵的保健,中医师提到,有些观念要注意,平日若不小心有异物侵入耳朵,最好就医,不要自己试图取出,因为不当挖耳伤到耳膜。另耳朵进水时应使用棉花棒吸乾,但使用棉花棒要小心,不要用力摩擦耳道,以免造成伤口感染,引起并发症。
揉耳朵的正确方法
1.失眠要按上下耳窝:失眠,中医称“不寐”,大都由心、脾虚弱及肝气不畅造成,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耳窝中的“脾”“肝”穴位。
2.牙龈肿痛按耳垂: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1.失眠要按上下耳窝:失眠,中医称“不寐”,大都由心、脾虚弱及肝气不畅造成,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耳窝中的“脾”“肝”穴位。
3.心绞痛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心绞痛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最好抬高上身,然后可对下耳窝进行按压。
4.打嗝按上耳窝: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打嗝,中医称为“呃逆”,多是由于脾胃虚弱,以及暴饮暴食引起胃气上逆所致。
5.四肢疼痛揉耳轮: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捏耳朵会不会把耳朵捏大
不会的,常捏耳朵可清心明目,容光满面,常搓耳朵能美化容颜,常搓耳朵能治疗高血压、低血压,还可以通过对具体部位的按摩,有针对性地预防某些疾病。
大家可以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胀痛感,可防头痛、头晕、失眠等脑血管、脑神经病症;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头痛、头昏等。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沟使之生热,可降血压、清脑、明目。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压摩擦生热,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多捏新生儿耳朵有什么好处
建议不要按捏新生儿的耳朵,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什么帮助的,相反应该是有坏处才是。
什么是耳穴?
耳穴压豆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治疗时,医者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朵穴位处,然后施以按、压、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耳穴诊病
耳朵形似一个倒置的胎儿,人体内在脏腑与形体官窍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耳朵虽小,但耳穴却多达300多个。人体在身体不舒服时,往往会在耳朵相应的位置出现异常,比如颈椎问题,会在颈椎对应区域出现结节、血丝等现象;胃不舒服,会在耳朵胃区出现发红、脱屑等病理反应;如果经常失眠,那么在耳穴神门会压痛明显等。
耳穴保健
耳穴压豆疗法简便易行、花费少、适应广、易于患者接受,经常按摩耳部,可以起到通经活络、保护脏腑、防病保健的作用。按摩耳朵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按摩左耳,然后右耳,操作前将两手掌心搓热,然后双手握空拳,拇指在后,食指在前,沿耳廓从前向后,自上而下进行按摩,遇到某个部位不适,可以适当停留,反复进行按摩;最后可以反复搓揉耳廓数次,至耳朵发热,相当于对全身脏腑做了一遍按摩。
耳穴治病
耳穴治病早在古代已相对完善,比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描述:“艾耳后筋上阳维穴可治耳风聋雷鸣”,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现代的耳穴更加完备,已发展成为独立的耳医学,可以治疗范围更广的疾病。
1.各种疼痛类疾病:各种急性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等;
2.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征、产后遗尿漏尿等;
3.儿科疾病:感冒、发烧、咳嗽、厌食、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遗尿、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假性近视等;
4.内科疾病:失眠、便秘、腹胀、焦虑、抑郁、头痛、胃痛、心律不齐、高血压、肥胖等;
5.五官科疾病:麦粒肿、咽炎、牙痛、耳鸣、近视、扁桃体炎等;
6.皮肤科疾病:全身瘙痒、湿疹、荨麻疹、痤疮、皮炎等;
7.其他疾病:晕车、晕船、戒烟、戒酒、减肥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