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检查大便,黄豆粒大就可以了。
在检验科工作这么多年,每天都有很多家长来给孩子化验大便。但每天也都会有几个标本因为留取方式不对,而被拒收做不上化验。影响了孩子进一步看病治疗。所以,我想在这里,给家长朋友们科普一下便常规标本留取的正确方式。粪便到底怎么留取?需要多少够化验用?多长时间内送检?真的便在了尿不湿上还想化验怎么办?
需要化验的粪便要避免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污染。
我们要去做便常规,并不能把所有便便都拿去化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我们应选取哪一部分粪便拿去化验呢?
对于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表面、深处及粪便多端多处挑取粪便,粪便量有拇指大小即可。
外观异常粪便:挑取含有异常成分的粪便,例如黏液、脓血等。
做便常规,粪便标本新鲜很重要!留取后应及时送检。最好控制在一小时之内,最长不要超过两个小时。这样才能保证粪便中的有型成分不被破坏。
要用不吸水的,干净没有污染的容器。在医院的话,医院有专门留取粪便的便盒。在家里的话,可以用一次性保鲜袋然后及时送到医院化验。不可以用棉签蘸取粪便,更不能用卫生纸包着送去。
小宝宝每天穿着尿不湿,臭臭也避免不了的要拉在尿不湿上。这也导致了我们检验科最常见的不合格标本:抱着尿不湿来化验。
如果这时你想给宝宝化验便便,千万不要拿着包有粪便的尿不湿,直接奔向医院。你可以及时的将没有和尿不湿接触到的,最上层的便便刮取下来,放在保鲜袋里再送到医院。
最后,请各位家长朋友注意:粪便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速速收藏起来吧!
(以上注意事项同样适用于成年人粪便标本的留取)
便常规的检查
便常规的检查,在医院里看病,总是要做一些大大小小的检查,其中大便常规是一项很常见的检查,住院患者必查,门急诊患者也有一部分需要做这个检查。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便常规的检查相关知识。
便常规的检查1便常规白细胞
白细胞主要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上的变化一般可以有效反应人体肠道炎症的程度。
便常规白细胞就是通过对大便的检测查出白细胞的变化情况,一旦白细胞有异常,就可已初步推测受检者的肠道出现了感染。因为各种的肠道炎症会导致肠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白细胞聚集,组织通透性增高,进而白细胞增多。
便常规潜血
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正常粪便中无胆红素而有粪胆原和粪胆素,便常规潜血的正常情况下是阳性。当粪胆素含量减少时表明有胆道梗阻,完全梗阻时粪便外观呈白陶土样,粪胆素和粪胆原实验呈阴性。如粪胆原和粪胆素含量增加,对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便常规正常值
临床医生通常以大便常规检查结果了解病人胃肠道疾病。排泄物也能体现身体状况,看起来似乎很神奇,但其实很简单,只要便常规检测结果处于标准值,就意味着身体是健康的。
1、粪便颜色。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2、粪便形态。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3、粪便细胞。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4、粪胆素。正常参考值:阴性。阳性意味着可能有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5、粪便胆红素。正常参考值:阴性。
6、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便常规怎么检查
很多人觉得便常规检查是一项很麻烦的检查项目,而且便常规检查的工序比较脏,不是很受欢迎。
事实上,便常规检查并没有人们想象当中的那么不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可以到医院化验大楼拿装大便的器皿,装上一点新鲜的大便后即可拿到化验室检查。
在检查之前不需要特别注意其他东西,依旧是可以按照平时的生活状态来做事。
便常规的检查2一、外观性状
这一项检查主要是根据粪便的颜色和形状,初步了解食物消化情况,判断胃肠、胰腺、肝胆功能。正常情况下,粪便呈棕黄色,成形,质软,婴儿粪便可以呈金黄色。粪便颜色和性状受食物、药物和疾病影响,可以发生较大改变,常见的有如下异常:
稀水样便。就是常说的腹泻状况下排出的大便,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是急性肠炎。粘液脓血便。正常粪便内含有少许粘液,但一般肉眼不可见,粘液增多直至肉眼可见即为异常。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见粘液脓血便。阿米巴痢疾则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以血为主,有特别的腥臭味。鲜血便。粪便含有鲜血,血与粪便可以混杂,也可以不混杂,常见于结直肠息肉、肿瘤、痔疮等下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有时也可因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而出现鲜血便。柏油样便。
粪便呈黑褐色,质软甚至较稀,表面富有光泽,隐血试验阳性。这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红细胞经过胃酸破坏降解后与肠道内的硫化物在细菌作用下生成硫化铁,而硫化铁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所致。上消化道每日出血超过50ml即可出现柏油样便。服用活性炭、铋剂、铁剂也可以出现大便发黑,但隐血试验阴性,这一点可资鉴别。柏油样便常见于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淘米水样便。粪便含水量多,含有粘液杂质样物,外观非常形似淘米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白陶土样便。
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红素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生成胆素原,进而氧化成胆素,粪便呈黄褐色就是由于粪胆素的缘故。当胆管梗阻时,胆汁不能或仅有很少量进入肠道,粪胆素大幅度减少甚至缺如,此时的粪便呈白色或灰白色,类似陶土。白陶土样粪便常见于各种造成胆管梗阻的疾病,如胆管结石、胰头癌、胆管癌等。
二、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通常检查项目有细胞检查、细菌检查、寄生虫卵检查、食物残渣检查等。
1、细胞检查
红细胞:正常粪便中不应出现红细胞,一旦出现,意味着消化道有出血。出血部位较高如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等到随粪便排出时已被分解破坏,无法鉴别。因此粪便镜检发现红细胞意味着肠道下段有炎症或出血,如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等。白细胞:是人体抵御外来侵蚀的重要防线。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分为5种类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总数的变化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粪便中没有白细胞或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患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加,而在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阿米巴痢疾等,嗜酸性粒细胞会增加。巨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后,体积增大,吞噬性增强,可以吞噬细小颗粒、细胞碎片、白细胞、红细胞和细菌等,称为巨噬细胞。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可以在粪便中查见巨噬细胞。
2、细菌检查
正常人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多数为正常菌群,主要是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和葡萄球菌,细菌数量和种类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保持着细菌和人体的生态平衡。临床上说的肠道菌群失调,就是指的正常菌群消失或比例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伪膜性肠炎患者。肠道致病菌的检查主要通过细菌培养进行鉴定。
3、寄生虫卵检查
这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最直接的证据,粪便中常见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等。
4、食物残渣检查
正常情况下食物残渣在随粪便排出时已经充分消化成细小的颗粒,如果食物未能充分消化,常常能在镜下发现淀粉颗粒或脂肪小滴,一般见于胰腺炎、胰腺癌、小儿腹泻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三、隐血试验
消化道出血量少,粪便排出时红细胞已被破坏,粪便外观没有明显改变,肉眼甚至是显微镜均不能发现异常,这种微量出血称为隐血,检查隐血的方法就称为隐血试验。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消化性溃疡、胃癌、炎症性肠病、肠道寄生虫病、大肠癌等可以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中阳性率很高,同时隐血试验也是目前对大肠癌筛查应用最广泛的手段。
隐血试验常用的有免疫法和化学法。免疫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但对上消化道出血有漏诊的可能,主要用于检测下消化道出血;化学法简便易行,能覆盖上消化道出血,但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如免疫法,而且干扰因素多,摄入动物血液、肝脏或大量生吃蔬菜都可能造成假阳性,而服用维生素C可能造成假阴性。
大便常规有哪些注意事项?
简要解读了大便常规的化验单,相信大家对大便常规的意义和作用都初步了解了,那么大家在做这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为了避免干扰,检查前3天不要吃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如果不是治疗需要,最好停用铁剂、铋剂和维生素C。留取标本时,尽量不要混入尿液,也不要用灌肠或是使用油剂泻药排出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在粪便表面及内部不同部位多取几次;外观有异常的,尽量取沾有粘液或血迹的粪便。如果一时排不出大便而又急需检查时,可以用指套或棉签经肛门拭取标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