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的结婚率是持续下降的,有很多年轻人现在都是不愿意过早结婚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大城市的人来说,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一天基本上就没有多少时间去谈恋爱,再加上遇不到一个合适的人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是宁愿一直保持着单身的状态。
所以现在结婚晚就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了,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要么就是结婚特别晚,要么就是结婚特别早,那些处于中间结婚的好像人数并不是那么多。其实现在结婚特别早的也不是少数,接下来我就说说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结婚那么早。
一、太容易冲动了。有一部分年轻人之所以那么早结婚,就是因为他们太冲动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两个人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确实是感情比较好的阶段,但是这个时候的感情其实并不能决定以后两人跟在一起就会好,主要还是要相处上一段时日之后再去看看两人之前是不是能合得来。但是有些年轻人就不会去考虑那么多,他们可能就会比较容易意气用事,就是觉得当下感情特别好的时候,就有了想要结婚的冲动,两人跟的感情连一点风雨都没有经历过就去结婚,说实话这样的婚姻想要长久真的还是蛮不容易的。
二、受周围人的影响。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之所以会很早的结婚,就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结婚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对于一些经济没有那么发达的小县城或者是一些偏远的农村,那里人的思想就还是比较落后的,他们就会觉得孩子就要早些结婚。如果说周围人都很早结婚的情况下,也就不好意思很迟再结婚了。
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十八岁就被认为是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二十岁就到了国家承认的结婚年龄了。虽说男二十二女二十就到了法定婚龄,但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在有些地区的农村里,许多女生十八十九就被父母安排着结婚嫁人了,更甚至还有更小就嫁出去的。
或许我们现在的人认为这是早嫁了,但在古代,女子十八还未嫁人就会被他人耻笑,认为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且还会受到官府的惩罚。那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古代出现这样早婚的情况呢?
其一,古代的平均寿命短,目前流传的中国古代人民平均寿命30岁左右,主要是根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以及1936年实业部公布的的分年龄死亡率统计。在这样的看来,女子十五嫁人就也算是过了半生结婚了。 再加上可能因为整体人群年龄普遍偏低的因素,所以作为适应力强大的人类,早熟期也是提前到来,很多人在十四五岁就达到成熟期,可以生儿育女了。顺治帝十五岁得其长女,康熙十四岁做了父亲,这种早婚早育的现象在古代比比皆是。
其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又加上平均寿命又短,所以古代无法做到像我们现代这样做到六十五岁退休,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劳动力,这也是古代的“人口红利”。没有质量就只能指望数量了,有了足够的人力农业种植才能正常运转,手工业也才能生产。所以就希望人们能早娶早嫁,这样才能早生。
其三,满足统治者的需要。统治者无论是发动战争还是满足自己修建宫殿或其他的大型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古代战争是时时有发生,而再冷兵器时代,一国人口总量中可动用的兵源便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
而这些人力又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只能靠生育下来并通过十几年的成长才能得到,所以官方也大量参与管理人民的婚姻状态之中。最早规定女子早嫁的君王便是战国时的齐桓公,其对男子婚嫁年龄尚且比较宽松,三十岁,而女子则是十五岁必须出嫁,否则其父母会受到惩罚。
再后来的汉朝在《汉书·惠帝传》中就有明文记载:“女子十五年及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这对于古代平民百姓来说已经一笔巨款了。所以许多平民家庭为了整个家庭的需要,也会早早的为自己的儿女置办婚姻大事。
这种来自统治者和社会潜规则的要求,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女子早婚早育的问题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的始终,直到近代才被移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