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丹田,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丹田已被各门各派气功或运气方法(如唱歌及说话用丹田气,可减小声带受损机会),广为引用。
锻炼方法
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
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扩展资料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
《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
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丹田词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