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期
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长50~60μm宽20~30μm,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厚而透明,由最内层的脂层及两层壳质层组成,壳质层有一光滑的蛋白质膜。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已有一个蝌蚪形的幼虫。
成虫期
成熟的虫卵被吞食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
,幼虫沿小肠下行至结肠发育为成虫。
自吞食虫卵到发育为成虫,需要15~28天。成虫在回肠下段或盲肠前端进行交配,雄虫即死亡随粪便排出。部分雌虫亦可随粪便排出。妊娠的雌虫在盲肠结肠移行,头部可钻入粘膜吸取营养,并可吸血。雌虫一般不肠内产卵,当患者熟睡时爬出肛门受到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排卵,一条雌虫含约5000~17000个。排卵后的雌虫大都枯萎死亡。粘附在肛门周围的虫卵,在温度及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经6小时左右即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成虫。
答:
肛门里拉出白色小虫,一般是蛲虫;有绕虫病的幼儿和少年,到了夜晚基本都有肛门瘙痒的现象(掰开肛门可见一厘米左右长、1-2毫米粗的白色小虫),那是蛲虫在夜里喜欢到肛门口产卵之故;蛲虫病是因为经常用不洁净的手拿食物吃而感染。
治疗蛲虫病(包括常见的蛔虫和钩虫)很简单,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即可杀灭肠道寄生虫:
一)药店里的驱虫药一般有两种:丙硫咪唑(肠虫清),一次治愈率可达96%;另外一种是甲苯咪唑(安乐士),一次治愈率可达到87%―100%。按说明服用,如果一次未杀灭干净,可在间隔一周后再吃一次即可。
二)也可用绿色对人无害的驱虫法:每天早晚吃一次洁净的生南瓜子,每次半两,嚼细成浆咽下即可,连服3-5日即可除去肠胃寄生虫。
蛲虫,学名蠕形住肠线虫,是蛔目尖尾科住肠线虫属下的动物。
蛲虫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雌虫大小约为8~13mm×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长直而尖细,常可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见到活动的虫体。
蛲虫雄虫较小,大小约为2~5mm×0.1~0.2mm,尾端向腹面卷曲,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大小约50~60μm×20~30μm,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
扩展资料蛲虫呈世界性分布,其感染率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无密切联系。即使在发达国家蛲虫亦较常见,例如美国的蛲虫病是最常见的蠕虫病,估计感染人数为4200万。
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各个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5~7岁幼童感染率较高。蛲虫其分布具有儿童集体机构及家庭聚集性的特点,而且蛲虫生活史简单,虫卵发育迅速,感染期虫卵抵抗力强(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存活20天),因而蛲虫病流行广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蛲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