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口服液为解表剂,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身上有汗、有黄痰、有黄鼻涕。
小柴胡颗粒,中成药名。为和解剂,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之功效。主治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于。
并且不建议普通患者自行服用小柴胡颗粒。
小柴胡颗粒,里面寒热药物并用,有寒的黄芩和热的党参,这是张仲景记载在《伤寒论》的名方,针对的是所谓的“少阳证”。伤寒之后,表寒入里,位于半表半里时,属于“少阳证”。名医用它的效果很好,但一般患者很难把握,只能从症状上判断,多是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但这些症状很多时候都有,未必都是少阳证,未必都能用“小柴胡”,更别说拿它当作感冒药了。
你的感冒症状若是和风热感冒相符,就服用双黄连口服液。
若是和风寒感冒相符,(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注意,风寒感冒,身上不出汗。就服用感冒清热颗粒。
其实逍遥丸即不是补阴的也不是补阳的,在中医的方剂分类中,不只有补益剂,中医现代的方剂分类是以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基础的,一共有8种,而逍遥丸属于和解剂,所谓和解剂就是治疗一些表里、脏腑不和引起疾病的药物,而逍遥丸是治疗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至于说“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那是因为逍遥散的主要药物柴胡,从古至今都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意思是柴胡会耗伤肝阴,扰动肝阳,这里主要就是指肝阴虚火旺,主要症状有,暴躁易怒,两目干涩,耳目生疮,口渴,小便黄,睡眠差还可以有眩晕等症状一、 三泻心汤,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跟甘草泻心汤
1、柴胡汤的煮法煮泻心汤:先用比较多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然后把渣渣捞掉,然后再光煮那个汤,把它收到三碗。
2、柴胡汤在我们中医的归类是所谓的和解剂。因此呢,这个三泻心汤也很自然的就被归类在和解剂里面了。
3、泻心汤的结构,治上面的热跟下面的寒不得交通,所以要调的是寒热升降。
4、临床应用上一旦用了术之后,药物的作用点会被锁定在中焦,而不容易下到下焦。
5、拉肚子,水泻用理中汤,完谷不化、下利清谷用四逆汤。
6、大泻汤里面有必定会用的五味药。我们来说一号药是芍药,二号药是黄芩,三号药是姜(或生或干),然后四号药是大黄,五号药是甘草。如果加上黄连就变成大泻心汤
7、 三黄泻心汤,它主症当然是心下痞
(1)结胸按起来是硬邦邦的。但是,相对来讲,这个心下痞的病,你这个胃的地方啊鼓起来像个气球一样哦。但是按下去它就像个皮球一样,并不是有很实的东西在那里的。那当然它的压痛也是没有那么明显。我想这个痞证的压痛就是他并没有很明显的痛,但是越按进去越不舒服。
(2)三黄泻心汤的基本病机,就是不必去考的中下焦,就是有热邪呢塞在上焦,这样就形成三黄泻心的这个病机。
(3)上火、高血压、觉得脑发胀,其实很多时候都有机会会用到三黄泻心。当然它至少有一个鉴别点是痞证,因为有了痞证比较容易去定义这到底是什么邪气。
二、 【15.5】 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大黄 二两, 黄连 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温之。
1、心气不够是指这个人心阴不够,所以这个人是心阴虚所以会阴虚发热,所以这个人才会样子破血妄行。因为当心阴虚而热气太多的时候,处于心气不足的状态,吐血或者流鼻血,除了热气本身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病机存在,就是有瘀。有类似血栓之类的东西塞住了,走不通,所以他才要血找别的管道喷出来。所以他除了热之外还是有瘀的。因此呢,在这里稍微煮过一下的二黄或者三黄泻心汤,本身就相当威力的破瘀药。
2、黄连、黄芩是寒而燥的药,不是寒而润的药。寒而燥的药其实就有破阴的效果。
3、三黄泻心汤本身虽然是消火降火的药,但是它本身也是破阴实的药。
4、一般人可以直接用化瘀药,素食者先吃六味丸滋阴,然后再吃三黄泻心去破那个血。
三、 【 8.33 】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大黄 二两, 黄连 一两, 黄芩 一两
右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1、热气淤在上头,他甚至这个人是会脑溢血的,有的时候脑溢血之后这个人还停留在三黄泻心汤证的时候,你还要开三黄泻心把他这个热气降下来,脑子才能够血压不那么高哦,脑压会降下来,慢慢自己去吸收掉那些瘀血哦,所以,用的时机是很多很多的。
2、可以回去看看医案。因为就是热气淤在上面。当然后面还有一条是附子泻心,就是比较标准的上热而下寒的体质哦。当然后面还有一条是附子泻心,就是比较标准的上热而下寒的体质哦。
3、《辅行诀》的那个大泻心汤也是退淤血非常漂亮的方子。治的是心慌、心乱,然后胸口啊,这些地方很痞闷,然后嘴巴发苦,舌头脱,然后脸发红,它说面赤如新妆,好像你刚画,涂了腮红一样,然后吐血、衄血、下血,各种因为热所以血被逼出来的状况。
4、三黄泻心治疗流鼻血特别有用。
四、 附子泻心汤证
【 8.34 】 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 二两, 黄连 一两, 黄芩 一两, 附子 一 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1、附子泻心汤对付上热下寒还是蛮好用的。
五、 半夏泻心汤证
1、《金匮要略》17-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1)半夏泻心汤主症还是抓心下痞,:呕而肠鸣,心下痞者。也就是这个人的病哦是心下痞之外,他的征兆是容易呕吐,然后肚子会咕噜咕噜响。
(2)当你的肠胃道咕噜咕噜响的时候,好像是基本的那种吸收营养的能力不好的时候,它会努力地想要动,变成一种代偿反应。所以肠鸣的话,至少在张仲景的书里面,指向寒证的机会是比较多。
(3)胃发闷、发胀,慢性肠胃炎、浅表型胃炎,轻微型胃溃疡,就都是心下痞的症状。
六、三个泻心汤都有可能会有肚子咕噜咕噜响或者拉肚子的现象,然后心下痞那也是都差不多。 要抓主症的话,心下痞而容易吐半夏泻心汤。心下痞而会一直嗝气出来的,那要吃饱了之后,会有一个气嗝出来的,那个是生姜泻心汤。如果心下痞而烦躁失眠的是甘草泻心汤。
1、半夏泻心汤它的痞我们称之为痰痞--呕利痞
2、吃肉的人呢要虚就阳虚嘛,吃素的人要虚就阴阳两虚
3、体质本来就比较偏虚寒的人,吃泻心汤脾胃很容易倒。所以这种情况的话,一呢就是做一些加减味,二呢就是可能要换到虚劳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