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阳陵泉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在膝关节下方外侧有一个凸起的小骨头(腓骨小头),在此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处。阳陵泉穴与肝胆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能够有效缓解心烦、口苦之症。
3、侠溪穴:位于足背外侧,在第四脚趾和第五脚趾之间的白肉处。侠溪穴具有疏泄肝胆之火的作用,可用手指掐按,每日多次不限时按摩。
4、滑肉门穴:身体仰卧时,沿肚脐中线向上约一横指,再水平向外约三横指处。按摩有酸胀感。对肠胃功能引起的反酸、口苦等症状均有抑制作用。
5、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的凹陷中。是肝经上治疗疾病种类最多的穴位,几乎所有疾病揉按太冲都有一定的效果。
1 太冲穴
位置: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
适用于:肝火旺的症状,如易怒、目赤肿痛、咽痛咽干、鼻热干燥、头痛等症状。
做法:先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然后按摩太冲穴3~5分钟。
2 内庭穴
位置: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适用于:具有清胃热功效,主治:牙痛,口臭,咽喉肿痛,鼻干发涩,扁桃体炎,便秘、吐酸等病证。
做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按揉100次即可。
3 合谷穴
位置: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适用于: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等功效,主治牙痛、牙龈肿痛、青春痘、耳鸣、鼻发热出血,手腕及臂部疼痛、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
做法:有空即可按压,按压要朝向小手指的方向按,而不是垂直手背的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到穴道的疗效。
4 鱼际穴
位置:拇指(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适用于: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齿龈出血,扁桃体炎,鼻出血,发热等。
做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鱼际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任务就是保持人体全身气机疏通畅达,让身体之气畅通而不淤滞。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养肝重要穴位:肝俞、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
清明前养生保健可灸以下三组
第一组:期门,行间、太冲、大敦。此组穴位可以疏肝理气预防肝气旺上火
第二组:大椎、命门、神阙,足三里。此组穴位可以温中扶阳强筋骨
第三组:大椎、风府,合谷、风池。此组穴位可以疏风祛湿排寒湿
肝火旺症状可灸以下三组
第一组:期门,行间、太冲、大敦。此组穴位可以疏肝理气预防肝气旺上火
第二组: 颊车、迎香,合谷,太冲 。此组穴位可通经活络宣肺利窍,特别对因上火导致的头疼,牙痛有很好的疗效
第三组: 陶道,阴郄、复溜 。这组配穴可以滋阴降火,对阴虚导致的身体发热有很好的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