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成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就是用葡萄糖和相关的钙元素和锌元素等组合而成的,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副作用虽然比较低,但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也是药物来的,因此吃的时候还需要多小心,接下来具体说下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吧。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作用与功效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可以冲水喝,那么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作用与功效是什么呢?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为矿物质补充剂,含有钙、锌两种元素,可治疗由于缺钙缺锌引起的疾病,如骨质疏松,骨发育不全,佝偻病,手足抽搐症,改善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妇女的缺钙情况,治疗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缺乏,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痤疮等疾病。
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的不良反应有可见轻度恶心、呕吐、便秘等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高。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适合多大孩子喝
刚出生的婴儿是不能喝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那么葡萄糖酸钙口服液适合多大孩子喝呢?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对于年龄没有要求,也就是多大的孩子都可以吃,只要是没有禁忌证就可以。葡萄糖酸钙一般是在饭后口服,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是最佳的时期,葡萄糖酸钙主要是用来治疗或者预防缺钙。对于孩子来说,除了要补充葡萄糖酸钙之外,最主要的是口服维生素D。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建议每天口服维生素D,一般一岁的孩子要每天口服400单位,1-3岁每天口服800单位,能够满足对钙的需要。维生素D是帮助钙吸收的,除了口服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多出去户外活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一般它的主要适用人群是包括老年人,小孩,妇女,妊娠期的妇女、绝经期的妇女,根据不同年龄,其葡萄糖酸钙口服口服剂量是不一样的。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什么时候吃最好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副作用相对比较小,那么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什么时候吃最好呢?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最好还是饭后吃,但不是饭后立即吃,而是饭后一个小时之后再吃。葡萄糖酸钙比较容易和平时饮食中的一些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建议还是在食物消化了以后再进行服用。同时建议多晒太阳增加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促肠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所含锌为体内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份,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味觉等作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适合饭后服用,钙锌元素这些都应该慢慢吸收,因此,在饭后食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更有利于功效的发挥。但是,每个人的使用药物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在使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之前,大家应该先到医院向医生进行咨询,又或者到药店进行咨询。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婴儿怎么喝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婴儿同样可以喝,那么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婴儿怎么喝呢?
一般情况下,如果确定宝宝缺锌、缺钙的话,是可以服用的。但是如果不缺锌,不缺钙的话,不建议家长们盲目地补充。如果盲目的给孩子补充这些微量元素,不仅没有效果,甚至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如果宝宝有出汗多、挑食,或者发育异常的情况,建议可以先去医院抽血化验微量元素,看看孩子是否缺什么,然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所以说,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婴儿能喝,但是不能盲目地喝,同时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按量喝,不可喝得过多。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为过饱和溶液,遇冷时可能出现白色药物析出,可加温溶解后服用,不影响疗效。如不溶解不要服用,因此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婴儿喝的时候直接溶解倒入奶瓶中就可以了。
骨质疏松症即“骨折病”,是指发生在骨折后的组织、器官结构改变及功能障碍。其中包括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症,皮肤和肌肉的弹性下降,长时间卧床,也会引起心肺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早期治疗及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密切相关,对骨折的不当处理可导致骨折复位不良、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治疗骨折病的最佳方法就是预防,做到科学、合理地治疗骨折。第二种方法是在骨折治疗后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肌肉等长缩性锻炼,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局部适度按摩,肺功能训练等。另外,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粗暴,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以下疾病就是常见骨折软化
骨质软化症(ricketsandosteomalacia)是以新近形成的骨基质矿化障碍为特点的一种骨骼疾病。其结果导致非矿化的骨样组织(类骨质)堆积,骨质软化,而产生骨痛、骨畸形、骨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该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四类:
①维生素D营养性缺乏。②维生素D的代谢活性缺陷。③骨矿化部位的矿物质缺乏。④骨细胞、骨基质紊乱。
在青春期前,即长骨生长板闭合前到闭合期发生损害为佝偻病。在成人,骨骺生长板闭合后的骨矿化损害,称骨质软化症。骨质软化症从儿童开始,人的一生中存在着骨的再建,即骨组织在不断进行骨吸收和骨形成的更新替代(骨转换),并影响骨的所有表面(或称包被)—骨外膜表面、骨内膜表面、皮质内表面(哈弗氏管内表面)和骨小梁内表面。骨软化症的病理学变化就表现在几乎大多数骨表面都因矿化障碍,而有大量类骨质堆积,使骨质变软,骨小梁变薄和数量减少,皮质内哈弗系统,变得无规律,并有大的管道生成。类骨质增多是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重要特点,但不是它们所特有的。也发生在骨转换率高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Paget骨病、甲亢和氟骨症及给予某些二磷酸盐以后。
二、骨质软化症主要有哪些症状体征
骨软化症因成人的骨骺每年仅有5%是新添加骨,必须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形成矿化不足的新骨,引起骨质软化,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随着骨软化加重,长期负重或活动时肌肉牵拉而引起骨畸形,或压力触及了骨膜的感觉神经终端引起明显的骨痛。开始或间断发生,冬春季明显,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加剧。几个月或几年后渐变为持续性,并发展到严重、剧烈的全身骨痛,活动和行走时加重,可出现跛行和鸭步态,弯腰、梳头、翻身都感到困难。严重者骨质进一步软化,也可出现胸廓内陷,胸骨前凸,形成鸡胸,而影响心、肺功能。长期卧床、坐位可使颈椎变短,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导致脊柱侧弯畸形、驼背,身高缩短。骨质变软长期负重,使骺岬下沉前凸,耻骨前突作鸟喙状,两髋臼内陷,耻骨弓成锐角,骨盆呈鸡心或三叶状畸形,可导致难产。肌无力也是一突出的症状,特别是在伴有明显低磷血症的患者。手不能持重物或上举,双腿下蹲后不能自行独立站起,常需扶物或靠他人扶起,不能自行翻身坐起,或上述动作需花费很大力气缓慢地做才能完成,其机理与肌细胞内磷耗空有关。长期活动减少可发生失用性肌萎缩,更加重肌无力,并易与原发性肌病相混淆。这种骨质软化的病人,轻微外伤就会导致病理性骨折,特别是肋骨骨折,甚至发生后病人自己可能还不知道。多数骨质软化症因血钙降低都不同程度伴有代偿性甲状旁腺功能增加,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继发性甲旁亢,进一步加重了骨病变,并可使诊断复杂化。继发甲旁亢者虽可使血钙有所提高,但加重了低血磷,使肌无力和肌病更为明显。
三、骨质软化症的疾病病因是什么呢
本病的特征是新形成的骨基质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进行矿化。骨的矿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钙、磷代谢,成骨细胞功能及矿化部位的酸碱环境等许多因素。引起佝偻病及骨质软化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对机体钙、磷代谢起重要作用,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回吸收;刺激骨钙的回吸收;在PTH的协同作用下,动员骨盐的溶解;维持钙、磷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有利于骨质中骨盐的沉着,促进新骨形成。因此,维生素D缺乏及代谢障碍是引起佝偻病及骨质软化症的重要原因。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1)日照不足:
据估计,人暴露在日光下,每平方厘米的皮肤每小时可产生6U维生素D3,正常日照每天可产生维生素D310~100μg,如有充足的钙、磷饮食,足以防止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的发生,但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日照量和紫外线的吸收,如季节、温度、空气污染等。季节可明显影响日照量和维生素D的产生,在冬、春季由于日光照射量的降低,25-(OH)D3水平与环境气温的关系大于平均每天日光照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烟雾、煤炭粉尘的污染进一步降低了有用的紫外线光,事实上,佝偻病可能是空气污染性疾病的第一个例子。再者,皮肤色素、服装传统习惯、户外活动减少也是导致日光照射减少的重要原因。皮肤色素增深可导致紫外线吸收的减少,寒冷地区或赤道附近为避免寒冷或炎热日光照射包裹婴儿过严,亚洲姑娘和妇女习惯呆在屋里、穿传统服装和闺房中窗帘紧闭的习惯均可使母亲及孩子日光照射不足。近年来日益拥挤的城市,楼房密集,楼层迅速增高,街道日照逐步减少,人们紧张工作,户外活动减少,特别是不少老年人寿命延长和体内代谢衰减,行动不便使外出活动更少,这些均导致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出现骨软化或亚临床型的骨质软化症。
(2)摄入不足:
在美国一些儿童吃素食导致佝偻病已有报告。还有一些地区的面粉中含有较高量的植酸盐和木质素,植酸盐可结合钙、锌,增加其排泄,木质素可和胆酸形成复合物,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均可导致骨质软化症。
(3)胃肠道病变及术后常伴有维生素D的吸收不良:
胆道疾病如胆汁性肝硬化,胆道梗阻影响脂肪的吸收,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胰腺功能不良也可引起维生素D吸收减少。
(4)吸收不良:
目前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许多原因是小肠、肝胆功能紊乱,胰腺疾患伴肠吸收障碍。患吸收障碍综合征时,维生素D丢失不仅仅包括口服给予的维生素D,而且还有内源性产物。这些紊乱包括:胃切除术后、小肠切除或旁路吻合、克罗恩病、面筋不应症、区域性肠炎、憩室多发性营养不良、停滞(盲)环综合征、硬皮病、胰腺外分泌不足、胰管黏稠物阻塞症、慢性脂肪泻、胆道阻塞、肝管外胆管阻塞、先天性胆管闭锁等。英国一报告,25%小肠旁路手术病人有骨软化的组织学证据,并有25-(0H)D3水平降低,但骨软化的X线表现不太常见。骨质软化症也是部分胃切除(通常是毕式Ⅱ型)的手术并发症之一,但报告的骨病发生率差别很大。Edd比较胃切除术后和消化性溃疡而未手术病人的放射学检查,显示前组在胸、腰椎骨矿化上有明显病变,有5.8%发生病理性骨折。以前研究多数认为在胃肠营养障碍和肝胆疾患时,维生素D缺乏的一个重要共同特性是干扰了25-(0H)D3的肠肝循环,但Clement等最近研究显示25-(OH)D3的肠肝循环是微不足道的,因此25-(OH)D3的肠肝循环对维生素D缺乏究竟负有多大责任,目前尚无统一说法。对维生素D的吸收,胆盐是必须的,胆道阻塞如先天性胆管闭锁、肝管外胆管阻塞等均有维生素D水平降低。胰腺疾患伴吸收障碍的骨软化发生率不是很多,25-(OH)D3水平也有差异,但它们可有明显低血钙伴继发甲旁亢。总之,胃肠、肝胆疾患引起的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常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除维生素D吸收障碍外,常同时伴有钙、磷、镁的吸收不良,加之日光照射减少,慢性腹泻致全身营养不良,均可影响维生素D水平和骨的矿化。还有药物消胆胺可在肠道结合胆酸,增加骨软化的危险性,甚至超过了它治疗的原发病。
(5)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造成相对缺乏早婚多产的妇女在妊娠末期和哺乳期发生骨质软化症并不少见,特别是亚洲地区。这可能和该地区的多子多福的传统,妊娠末期和哺乳期足不出户,门窗紧闭的风俗习惯有关。而妊娠和哺乳使母体需钙量又大大增加,初生婴儿的骨骼约含钙23g、磷14g,这些矿物质大部分是在妊娠末期从母体获得,哺乳期妇女每天要付出300~500mg钙,如果这时母体没有较多量的维生素D合成和足够量的钙补充,就很容易导致骨质软化症。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也是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时期,除人工喂养的婴儿因摄入牛奶钙磷比例失调易患佝偻病外,近期研究显示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仅40~50U/L,水溶性维生素D硫酸盐活性也仅1%~5%,不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再者青春期(1l~17岁)骨骼发育旺盛,血25-(0H)D3平又偏低,而这一时期常常忽略了维生素D的补充,是迟发型骨质软化症的重要原因。
四、骨质软化症的鉴别诊断是怎样的
首先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佝偻病鉴别。对临床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用足量维生素D3万μg(120万U)治疗后效果不佳,应考虑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与肾脏疾病有关。这类疾病包括:
1、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有家族史,Ⅰ型发生于1岁以内婴儿,身材矮小,牙釉质生长不全。佝偻病性骨骼畸形。血液生化的特点有低钙血症,低磷酸盐血症,血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氨基酸尿症。Ⅱ型发病年龄早,其特征有生后头几个月脱发,皮肤损害同时具有Ⅰ型的临床特点。
2、低血磷性抗D佝偻病为伴性连锁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故常有家族史。多见于1岁以后,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常伴骨骼严重畸形。血液生化特点为血磷特低,尿磷增高。这类患者需终身补充磷合剂。
3、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为先天性远曲肾小管分泌氢离子不足,以致钠、钾、钙阳离子从尿中丢失增多,排出碱性尿,血液生化改变,血钙、磷、钾低,血氯高,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该类患者有严重的骨骼畸形,骨质脱钙,患儿身材矮小。
4、肾性佝偻病可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引起肾功能障碍,导致血钙低,血磷高,1,25-(0H)2D3生成减退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普遍脱钙,多见于幼儿后期,有原发疾病症状及小便、肾功能改变。佝偻病的骨骼系统改变如头大,前囟大、迟闭,生长发育缓慢应与呆小病,软骨营养不良等鉴别。呆小病有特殊面容,下部量特短,伴智力低下,血钙、磷正常,X线检查骨化中心出现迟缓,但钙化正常。软骨营养不良,四肢粗短,血钙磷正常,X线显示长骨短粗和弯曲,干骺端变宽呈喇叭状,但轮廓光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