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虫一般是指卷叶虫,螟蛾科绢野螟属动物。夏秋季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天窗”。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9—10月因该虫为害致桑叶枯黄,影响秋季饲蚕或引发蚕病。桑螟的为害面积逐年扩大, 虫口密度逐年提高,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秋季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0mm,翅展20mm,体茶褐色,被有白色鳞毛,呈绢丝闪光,头小,两侧具白毛,复眼大,黑色,卵圆形,触角灰白色鞭状。胸背中间暗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光,前翅具浅茶褐色横带5条,中间l条下方生1白色圆孔,孔内有1褐点。后翅沿外缘具宽阔的茶褐色带。卵长0.7mm,扁圆形,浅绿色,表面具蜡质。末龄幼虫体长24mm,头浅超色,胸腹部浅绿色,背线深绿色,胸部各节有黑色毛片,毛片上生刚毛l一2根。蛹长11.0mm,长纺锤形,黄褐色。胸背中央具隆起纵脊,末端生细长钩刺8根。
青虫分布江苏、浙江、四川、山东、台湾、安徽、江西、湖北、广东、贵州植桑区。山东年生3—4代,贵州3—5代,江苏、浙江、四川年生4—5代,广东顺德6—7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蛆孔等处越冬。广东湛江年生10一11代,台湾10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三代区翌年春天化蛹,各龄幼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第3代为害重,老熟幼虫于9月下旬一10月上旬蛰伏越冬;四代区各代幼虫发生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以4代为害最重。成虫有趋光性,把卵产在梢端叶背,常2—3粒沿叶脉产在一起。卵期28天,幼虫期12—19天,蛹期5—27天。夏、秋季多湿利于虫卵孵化,为害重。天敌有广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守子茧蜂等。
先看整体色调,再看一斗线二头色三肉身与腿四项翅。
1.按色调来看。
青虫类以青为基色。
这里讲的青色并非色彩中的青,而是其头、项、翅、肉所反映的褐中泛青之色,深色的青虫近似黑色。
黄虫类以黄为基色。统体呈黄色者大多属黄虫,但若与其他颜色混合时也较难区别。例如黄头、金翅、大牵背之虫,便不属黄虫类,而属青虫类的老白青。
紫虫类为紫头、紫体为主色,以不夹杂青色、黄色为真紫。
可以审察脑线的颜色和形相来作出判断,凡脑线白色、耳线连环、顶线细长呈游丝状者为青虫类。当然,个别优良品种如红砂青的斗线呈粉红色,部分较差的青虫斗线呈姜黄色,这种出轨现象也是存在的,但毕竟是少数。
2.按体貌来看。
凡脑线呈黄色,耳线粗阔连环,画眉角明显,顶线中长或稍短阔者为黄虫类。
反之,上述的老白青,虽头黄、翅黄,却因脑线白色而归属青虫类
紫虫脑线呈红色,耳线不连环或呈单线,斗线细而隐沉者,则是典型的紫虫类。但亦有例外;有的深色紫虫脑线呈白色,如紫壳白牙。
大青虫是绿色的,她的表皮比较粗糙,不会咬人,它的足上面有很多的像钩。大青虫的表皮比较粗糙,不会咬人,它的足上面有很多的小脚,像钩子,小脚可以贴在手上和叶片上,有利于啃食菜叶。
红薯叶,又称地瓜叶,即红薯生长过程中的茎上的叶子,是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