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名胜古迹
圆明园名胜古迹,来到北京肯定是需要去一趟圆明园的,圆明园是有着丰富的文化,我们都知道圆明园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它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下面看看圆明园名胜古迹。
圆明园名胜古迹1圆明园景点
圆明园四十景,指的是圆明园中四十处景点。盛时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等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而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圆明园有3个景区,分别是绮春园、长春园、西洋楼景区。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规模宏伟,有一百五十余景,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有“万园之园”之称,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1、绮春园: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了乾隆中期这个花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名字就改成了“春和园”。在1769年的时候,春和园归入圆明园,并正式定名为“绮春园”。
2、长春园:长春园的南部是具有大型的水景作为主体,整体的布置疏密得当、疏朗开朗。
3、西洋楼景区:清朝皇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
圆明园名胜古迹201历史背景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1860年的中国,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逼得咸丰帝仓皇出逃。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令人感到十分的惋惜和心痛。
迄今为止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02圆明四十景
圆明园四十景:
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淡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
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这四十景,并且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而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1、第一景‘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2、第二景‘勤政亲贤殿’
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
3、第三景‘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由九个岛组成,每个岛又独立成景,岛与岛之间有桥梁相连通。九州是国家领土的象征寓意“禹贡九州”。如果从高空俯瞰,九州景区连通南面的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很像一个乌龟,因为乌龟在古代有长寿与太平的意思,不知道是巧和还是故意,九州清晏又暗含了江山永固的意思。
4、第四景‘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
5、碧桐书院
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位于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
6、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
7、杏花春馆
杏花春馆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
8、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9、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馆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楼宇,有33间。
10、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
11、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
12、四宜书屋
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13、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仿扬州水竹居,内设水力土风扇,是园中最早的观水法。
14、北远山村
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
15、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
16、蓬莱瑶台
蓬莱瑶台位于福海中央,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17、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南隅,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器漆,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
18、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19、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同乐园南面,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9孔大石桥。
03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景色
截至目前去圆明园观看大概能看到,近半数的土地成为绿化地带,十几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多数建筑基址尚可找到,数十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颇引人注目。 圆明园园史展览馆, 圆明园遗址公蓬岛瑶台、涵虚郎鉴、观澜堂、别有洞天、涵秋馆、天心水面、凤麟洲等十余处遗址;绮春园的仙人承露台、
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别有洞天的四方亭;绮春园的仙人承露台、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别有洞天的四方亭;海岳开襟、、流香诸、得全阁、鉴园、狮子林;挖掘复位乾隆御题匾诗刻石31圆明园风景(20张)件;种植各类乔灌木35400余株,栽种莲藉藕10公顷,景色还是很美。
04景区路线介绍
首先,从圆明园南门进入圆明园(地铁站所在位置),沿大路一直往前走,先游览十二生肖、福海和西洋楼遗址;然后,沿福海岸向西走,游览圆明园西侧的众多自然景观,包括丘陵、湖泊、各种树和植物等;最后,从西侧的藻园门出来。因此,圆明园的景点主要包括东面的人文景观和西面的自然风光。
游览后的吃饭和休息:游览结束后,从藻园门出来,向左拐走到西苑。那里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呷哺等快餐厅。如果想吃中餐,可以从藻园门出来后直走,到前面的小巷子里去吃,物美价廉,完全没有景点周边饭菜极贵的景象,小老爷们,不要被骗了哦。
05门票价格
北京圆明园门票:10元
半价:5 元 / 人次,大、中、小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
60 岁以上— 70 岁以下的老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残疾人(凭残疾证);
免票: 1.2 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烈士家属(凭有效证件);
70 岁以上老人及离人员(凭老年证、离休证或身份证);
月票:每人 15 元 / 月 [ 每月 1 日至 5 日,持本人照片及月票底版(工本费 0.5 元)在绮春园宫门售票处办理 ] ;联票成人要25元,学生10元
园内景区(一)西洋楼遗址景区(含大水法、展览馆、迷宫)
成人: 15 元 / 人次
半价: 5 元 / 人次,大、中、小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
免票: 1.2 米以下儿童;离休人员(凭离休证)
圆明园名胜古迹3有海岳开襟、海晏堂、黄花镇、喷泉、方壶胜境、西洋楼、五竹亭等。
1、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是一处充满了人文情怀的独特景区,也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公园,被西方列强毁了之后留下了历史见证,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大量游客前往参观,在中国著名的园林当中,圆明园被陈为是万园之园,使得其地位远远超过了其他园林。圆明园前前后后的景色景色加起来有“四十景”,这四十景也是各有特色的。
2、下面就简单给小伙伴介绍几处我比较喜欢的景点吧:
(1)、黄花阵是按照欧洲迷宫而建的一个花园。这个阵还是以前的皇帝为了取乐而建造的,这个阵可谓易进难出。黄花镇南北的长度是89米宽度是59米,南北是长方形的,四面设门,在正中心有一个圆基八方,西式亭,寓意天圆地方。每年八月十五皇帝都会在这里举行灯会,皇帝就可以看着灯东流西奔,乐呵一番了。
(2)、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宫殿前是大型水池,而水池中含有十二生肖分列在南北两侧,这些生肖都是青铜制成的,是一个大型水力钟。
(3)、方壶胜境是人们公认的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只能看到焚毁后的一些建筑群了。不过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你依然可以感受它以前的那种壮美。
3、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区东南部,始建于582年。唐代进一步修建完善,并增建了大明宫、兴庆宫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582年,隋文帝下诏兴建新都,左庶子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并组织施工,年底,基本完工。隋文帝在北周时曾受封为大兴郡公,故命名新都为大兴城,宫城为大兴宫,宫城正殿为大兴殿,大兴殿正门为大兴门,新设禁苑为大兴苑。
大兴城平面布局规整,整个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构成。外郭城形状近方形,东西宽度略大于南北长度,由于城墙过长,修建时间仓促,大兴城初完工时城墙较低矮,以后陆续增筑过多次。
大兴城外郭城南、东、西三面各开三门,到了唐代相承未改。南面中间为明德门,东为启夏门,西为安化门;东面由北至南依次为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西面由北向南依次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
北面两门,都在宫城西侧,西为光化门,东为华林门,唐避武则天的祖讳改为芳林门。
城内靠北墙中央为宫城,其南为皇城,其余部分共有14条东西向街道,11条南北向街道,把外郭城分成排列规整的坊市。以全城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为界,两侧相互对称。
全城共有109坊,朱雀街西为55坊,朱雀街东因城东南角曲江池占去一坊地,比街西少一坊。此外,在朱雀街东西两侧,各用两坊地面积,修筑有都会市和利人市。
都会市在朱雀街东侧,唐代称为东市;利人市在朱雀街西,唐代称为西市。坊四面有围墙,通过固定的坊门出入,是相对封闭的居住区。东、西两市是商肆集中的商业区。
宫城即大兴宫,是皇帝寝居和处理朝政的场所。宫城内部分为三大部分,中间部分供皇帝寝居临朝。东面为东宫,是皇太子的寝居之地。西面为掖庭宫,是普通宫女的住所。宫城南面有门连同皇城,北面有门出城入大兴苑。
皇城在宫城的南面,是朝廷各个部门的办公区。除个别一些部门有特殊情况外,几乎全部政府机构,都集中在这里。
此外,祖庙和社稷坛也按照《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说法,分别排列在皇城城垣内的东西两侧。
为解决宫廷和城内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园林绿化用水,在大兴城中还设计了永安渠、清明渠、龙首渠、和曲江池水几条水渠,流贯外郭城、皇城、宫城和大兴苑。
曲江池本是一处天然水泊,秦汉时即曾修凿,辟为游赏胜地。宇文恺进一步疏凿整治,使其占去整个城内地势最高的东南隅处一坊之地,一方面作为水库,调剂城内供水,一方面也为城市开辟一处风景区,并在这里修建离宫别馆,供帝王权贵游赏。
隋文帝忌讳“曲江池”的“曲”字,便根据曲江池多芙蓉而改名为芙蓉池,同时将曲江池边的园林馆舍命名为芙蓉园。
大兴苑在城北,西起汉长安城故城,东止灞水、浐水岸边,北至渭水,南抵大兴城下。大兴苑的设置,主要是供帝王游玩,但它对保障大兴城特别是宫城的安全,也起到重大作用。
大兴城的宫城北墙,同时也是外郭城的北垣,墙外没有其他依托,而北面的龙首原为制高点,容易对宫城造成威胁。将城垣北面化作苑囿,可以充分利用北面的渭水和东面的灞水、浐水,以及四面的苑墙,拱卫皇宫。
唐代定都大兴城后,更名大兴为长安,同时将大兴宫、大兴殿和大兴门,分别更名为太极宫、太极殿和太极门,大兴苑更名为禁苑。从唐太宗时起,长安城陆续发生一些变化。
634年,唐太宗下令在宫城东侧北郭墙外的龙首原上,兴建永安宫,作为太上皇李渊避暑的离宫。635年改名为大明宫。至662年,唐高宗因患风痹病,嫌太极宫低洼湫湿,屋宇雍蔽,大规模扩建大明宫,并改名为蓬莱宫。670年,又改名为含元宫,但不久即复改回为大明宫。
唐高宗扩建后的大明宫,规模与太极宫不相上下,建筑之弘壮则往往过之。唐代除高宗、玄宗以外的历朝皇帝,都是以大明宫为主要宫寝,只是在举行一些特殊的重大典礼时,才依循礼制到太极宫中举行。
随着君主住所的迁徙,太极宫中的一切附属设置也随之转移到大明宫中,如大明宫中的少阳院,即是相当于太极宫东宫的太子寝宫。
由于大明宫在原来的宫城太极宫的东面,这两处宫殿又分别被称作东内和西内。
唐玄宗李隆基原来居住在长安城东垣下的隆庆坊,登基后避讳改为兴庆坊,714年,改建此坊为兴庆宫。至726年,又拓展兴庆宫,占据了北面永嘉坊的一半和西面胜业坊的一部分。753年,又大规模修筑兴庆宫的墙垣。728年以后,唐玄宗基本居住于兴庆宫内,故兴庆宫又被称作南内。
兴庆宫内有引龙首渠水汇注而成的龙池,是长安城内仅次于曲江池的水泊。
随着大明宫和兴庆宫的兴建以及其他实际情况,隋时城市街道坊市形态也陆续发生一些变化。
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开在外郭城北垣上,门南面正对翊善坊,坊墙如同影壁遮挡着宫门。为此只好将翊善坊和它南面的永昌坊从中一分为二,辟出通道,连接到皇城东面延喜门与外郭城东侧通化门之间的东西干道上。
兴庆宫扩建后,占去永嘉、胜业两坊的一部分,732年时在兴庆宫西南角修建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为拓展楼下地面开辟广场,又拆毁其西南面东市的东北角和它南面道政坊的西北角。
城东北角的永福坊,在玄宗时筑入苑地,作为专供皇子王孙居住的宅院,名为十六王宅。这便阻断了沿东城墙和北城墙下伸向城东北角的顺城街。
至唐宣宗时,为方便从曲江池去往新昌坊的青龙寺,又将曲江池与新昌坊之间的升道、广德、立政、敦化四坊一分为二,从中开出一条新路。
此外,唐代在外郭城北面的芳林、广化二门中间,又新开一座景耀门,这是外郭城垣较大的变化。
隋唐长安城内各区域人口居住疏密很不均衡。沿外郭城南垣的四排坊,除城东南角曲江池附近因辟为游览风景胜地而比较繁华以外,其他诸坊都很少有人居住。
长安城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北侧,尤以东、西两市周围地区最为繁华。
长安城外郭北垣诸门都通向禁苑,日常出入使用的是东、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门。
这九座城门除南面正中的明德门为五个门道以外,其他各门都是三个门道,中间的一个门道很少使用,可能只供皇帝出行。一般出入分别走两边的门道,“左入右出”。
街道的宽度,根据交通需要,分作几个等级。第一级是连同几座主要城门的街道。除了东西两侧靠南头的延兴、延平两门,由于城南部人口稀少,这两座城门离城外东西方向的大道也较远,行人比较稀少,因此街道宽度一般外,与东、西、南三面其他几座城门相对的街道,宽度都在100米以上。
皇城朱雀门到外郭明德门之间的大道最宽,达150米左右。这条大街向北,一直贯穿到宫城朝廷正殿,设计这样的宽度,不但凸现出朱雀大街的全城中轴线作用,还显示出强化皇权核心地位的用意。
另外,隋唐两代都在明德门外设有天坛,皇帝登坛祭天德的仪仗规模浩大,普通宽度的街道很难容受,也需要这样一条宽阔的道路。
第二级是城中大多数道路,宽度在40至70米不等。第三级是顺四面城墙下的道路,宽度在2.5米以内。
长安城内街道两旁大多挖有水沟,以排除路面积水,但因地面系颗粒细小的黄土,稍遇雨水,即泥泞不堪,排水沟也无济于事,晴天则车马一过尘土飞扬。
为保持路面的干燥清洁,744年以后,在一些主要街道的路面上,铺设从浐河岸边运来的河沙。为防止路沙散出,在道路两旁筑有低矮的土垣,当时人称之为“沙堤”。
隋唐两代是佛、道两教的兴盛时期,长安城中建有100多所寺院道观。这些寺观大多散布在城内各坊当中。此外在宫禁中也有专设的佛堂、道坛;东、西两市专设有供信徒放生的水池,名为“放生池”,池边建有供奉佛像的佛堂;还有一些著名寺院,坐落在城垣外边。
青龙寺是唐代长安城名寺,位于陕西西安铁炉庙村北,寺前身为隋灵感寺,是佛教密宗教派的根本道场,711改名青龙寺。寺址西北部有东西并列的两组院落遗迹。
青龙寺隋代灵感寺部分毁于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晚期为唐宣宗时重建,沿用至北宋。早期西院有中三门,门内设塔,塔北建佛殿,四周有回廊或院墙。
青龙寺东院中心亦有一殿堂。晚期西院伽蓝废中三门,在早期旧基上重建殿、塔,并修治回廊,新设北门。东院也重建了殿堂。晚期殿、塔规模不如早期宏伟。
青龙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天宝以后,日本、新罗等国僧人来中国学习密教,多到青龙寺求法。寺址的发掘,为研究唐代寺院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长安城中虽然寺观林立,却对城市建筑景观影响不大。当时寺观的建筑形式与平面布局,与富贵人家的住宅没有太大差别,长安城中有许多寺观就是由官宦舍宅改作。
体现寺院特色的建筑物主要是塔。长安城中最有名的佛塔应是城西南角和平、永阳二坊内的大庄严寺塔和大总持寺塔。
这两座塔,形制完全相同,塔身木构,都是由宇文恺规划建造。宇文恺意图用这两座高塔,来弥补城西南角地势较低的缺憾。
保存下来的慈恩寺塔和荐福寺塔,即俗称的大雁塔、小雁塔,也都是当时著名的佛塔。
唐代地官僚勋戚除在城内占有豪华的住宅,许多人还在城外近郊风景秀丽的地方建有别墅。别墅最集中的地方是城南沿樊川一线,其次在城东灞、浐两河附近以及蓝田附近的辋川也比较集中。
唐代长安城的经济和文化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发展得十分迅速。盛唐时期,它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
763年,唐代长安城被吐蕃占领15天。晚唐时黄巢攻入长安,在黄巢军和唐军的厮杀之中,城市遭到严重破坏。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把宫室拆毁,屋木也一起运走。后来,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对城市进行改筑,缩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长安城。
至此,有着总计306年历史的隋大兴城或唐长安城便宣告废弃。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规划和建筑,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当时就已为隋唐王朝周边的一些地方政权和域外邻国所仿效。例如渤海国上京城和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受到长安城的深刻影响。
圆明园始建于十八世纪清康熙年间(公元1709年)至公元1772年才基本建成,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