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
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 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三) 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1、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
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的条件:
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三)临床路径的变异的处理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1、记录。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2、分析。 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
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3、报告。 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4、讨论。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五、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
(一) 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二)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
(三)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四)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不是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记录一下呢?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而苦恼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xxxx〕8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会议精神,我院于 年 月启动了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探索、不断深化,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评价组、科室实施小组等组织网络体系。
(1)领导小组由院长任主任,业务副院长任副主任,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信息科、财务科以及试点科室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确定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审核临床路径文书,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2)指导评价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科专家为成员,负责对本院制定实施临床路径、开展试点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培训临床路径试点科室医务人员,组织制订并实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定期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及时反馈领导小组和试点科室。
(3)科室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该科室高年资医护人员
为成员,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定期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二)遴选专业病种
xxxx年,我院根据卫生部下发的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择5个专业6个病种(内科专业肺胀;外科专业乳痈、腹股沟疝;骨伤科专业单纯胸腰椎骨折;针灸科专业项痹;妇产科专业盆腔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在取得一定经验后,我院不断深入探索,xxxx年,扩大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范围,外科专业增加痔(混合痔)、精浊病;骨伤科专业增加股骨颈骨折;内科专业增加中风病;针灸科专业增加偏痹病;妇产科专业增加症瘕病。随着业务发展和收治病种变化,xxxx年,我院深入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进行调整,现有四个专业15个病种(外科专业胆石、痔(混合痔)、脾心病、肠痈、泌尿系结石、精浊(慢性前列腺炎);骨伤专业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胫腓骨骨折;针灸专业腰腿痛、项痹病、中风;内科专业肺胀、胸痹、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实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三)注重培训指导
1、通过院刊、简报、院内网等方式积极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专业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强化培训,让各科室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本科室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要求、步骤、环节、措施等。
3、指导评价组加强对各科室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1、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平时督导、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院考核,考核结果与各科室评优评先挂钩。
2、实行单项考核。医院于xxxx年下发了单项考核指标的通知,要求各临床科室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质控办负责考核,根据各科室完成情况严格落实奖惩规定。
二、工作成效
通过不断探索,深入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促进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提高了疾病诊治的准确性、预后的可评估性;
二是降低了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
三是降低了医疗费用;
四是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思想汇报专题以xxxx年、xxxx年为例,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三、存在问题
1、现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病种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凸显专科特色。
2、有些患者较难按路径规定时间做好相关检查,存在认识的误区,住院不愿意检查,仅要求药物治疗;患者的习惯或工作状况使部分患者无法按路径要求实施下去,从而出现变异退径现象。
3、个别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临床路径不一定能达到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而且浪费纸张,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医院成本费用,因此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推进。
4、督导力度有待加强,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评估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过程评价资料不完整,不利于总结总结和积累经验。
四、整改措施
1、应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专业病种范畴,根据病种收治情况,做好调查研究,适时调整病种,不断优化路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要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积极的正面信息,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院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院、科两级培训教育,转变医务人员传统观念,想方设法调动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4、不断总结,勇于创新。要加强对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总结,善于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稳步推广。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我院自xx年开展试行临床路径工作以来,对部分病种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现总结评估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成立了由医务科长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病案管理员,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试行病种,实践临床路径管理。确定了1个试行病种——————痔疮折,并制定了相应的文本文件,第一季度来共实践临床路径病种9例,其中1例因合并其它疾病、患者转院治疗、初诊有误、病情变化等情况退出或终止路径,其余8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试行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小组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小组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并对下一步试行工作提出质量改进建议。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行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试行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
2、加强医疗质控室成功推行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不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适合的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它疾病或有并发症,或者病情变化较多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下一步工作:
1、逐渐增加试行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
2、继续加强质量控制。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科室质量监控,确保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目录1 拼音2 基本信息3 发布通知4 临床路径全文 4.1 脂肪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1.1 适用对象。4.1.2 诊断依据。4.1.3 治疗方案的选择。4.1.4 标准住院日为221天。4.1.5 进入路径标准。4.1.6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5天。4.1.7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4.1.8 手术日为入院第≤7天。4.1.9 术后住院恢复≤10天。4.1.10 出院标准。4.1.11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4.2 脂肪瘤临床路径表单 5 临床路径 1 拼音zhī fáng liú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7nián xiàn yī yuàn shì yòng )
2 基本信息《脂肪瘤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
3 发布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7] 5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了23个专业20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上述临床路径已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WWW.cma.cn/kjps/jsgf/)上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7年5月31日
4 临床路径全文脂肪瘤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
4.1 一、脂肪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4.1.1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脂肪瘤(ICD10:D17.101,D17.201,D17.305,D17.503,D17.504,D17.702,D17.718,D17.902)
行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软组织病损切除术,小肠病损切除术,大肠病损切除术(ICD9CM3:86.3072,83.39017,45.33008,45.41001)
释义:
(1)本路径适用于外科手术途径治疗脂肪瘤患者。对于浅表脂肪瘤或深部肌间脂肪瘤患者,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腹盆腔脂肪瘤,则可能行部分肠段甚至联合脏器切除术。
⑵对于病变性质尚不明确的患者,在病变切除后,标本送作病理检查,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其他治疗。
4.1.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腹部外科学》(教育部教材委员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体格检查:四肢及躯干皮下肿物,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肿瘤质软、界限清楚。肿瘤位于肌肉间深部组织的可见局限性隆起,肌肉收缩时可触及肿块。位于小肠及结直肠壁粘膜下或浆膜下的肿瘤体征不明显。位于腹膜后及肠系膜内肿瘤较大者可触及腹部质软肿物。
2.临床症状:肿瘤较小时常无临床自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局部疼痛,肿瘤较大可伴有局部不适,部分肿瘤临近关节部位偶可伴有活动受限;部分肠周肿瘤可导致腹痛、腹胀、肠梗阻等症状。腹盆腔内的病灶往往在检查时偶然发现,无临床症状。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提示局部脂肪样改变,质地均匀,界限清楚。
4.内镜检查:胶囊内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下黄色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可见肠壁内低回声病变,质地均匀,界限清楚。
5.病理检查:完整切除活检可明确作出病理诊断。
释义:
(1)浅表皮下脂肪瘤或深部肌间脂肪瘤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单发脂肪瘤多位于腹壁、胸壁、腰背部、肩部、颈部,常呈椭圆形,长轴多与皮肤平行,多发脂肪瘤多成对称性,质地稍硬,可伴疼痛;腹盆腔脂肪瘤多位于小肠或结直肠,肿瘤较小时可无明显症状,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有腹胀、腹痛、腹部包块甚至反复肠套叠、肠梗阻症状。在腹膜后肾周、肠系膜内也可以见到脂肪瘤,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包块数量、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毗邻关系、内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等;CT及MRI也有助于肌间及腹盆腔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选择。另外,胶囊内镜、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肠壁内脂肪瘤的诊断及鉴别。
⑶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均应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常规石蜡包埋,HE切片染色行病理组织学分析。
4.1.3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腹部外科学》(教育部教材委员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
手术指征:1)体格检查或影像检查四肢或躯干(胸壁、腹壁、背部)皮下软组织肿块,2)局部不适症状,3)单发肿瘤大于35cm,4)肿瘤临近关节部位局部活动受限,5)不能除外软组织肉瘤需明确病理诊断。
2.深部肌间肿瘤切除术
手术指证:1)体格检查或影像检查四肢或躯干(胸壁、
腹壁、背部)深部肌间脂肪样肿物,2)局部不适症状,3)单发肿瘤大于35cm,4)肿瘤临近关节部位局部活动受限,5)不能除外软组织肉瘤需明确病理诊断。
3.腹盆腔脂肪瘤切除术
手术指证:1)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包块和或影像检查肠道壁存在脂肪瘤样肿物, 2)伴有明确相关性肠道不适症状(反复发作肠套叠),3)单发肿瘤大于35cm,4)不能除外软组织肉瘤需明确病理诊断。
释义:
(1)对于皮下浅表脂肪瘤或深部肌间脂肪瘤,若肿瘤较大,明显影响患者局部活动,或伴有明显不适症状,或肿物性质不明、不除外恶性者,则予以手术局部切除。
(2)对于腹盆腔脂肪瘤,若肿物引起不适症状,如腹痛、腹胀等,甚至出现反复肠套叠、肠梗阻症状时,则予以手术切除。手术入径可选择开腹或腹腔镜下肿物切除,脂肪瘤切除主要以肿物局部切除为主,必要时则需切除部分肠段或联合其他脏器切除术。
(3)术前充分评估脂肪瘤对患者的影响及潜在风险,若肿瘤较小、对患者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则可暂不予处理,密切观察。但对于深部肌肉间和腹盆腔脂肪瘤应持积极处理的态度。
4.1.4 (四)标准住院日为221天。释义:
(1)皮下浅表脂肪瘤
皮下脂肪瘤大多在门诊经局部麻醉即可切除,故术前准备时间短,多于手术当日即可出院,部分患者术后住院恢复23天。
(2)深部肌间脂肪瘤
深部肌间脂肪瘤术前准备时间短(约1天),同时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前即可完善术前检查及化验,多数患者可在术后当天即可出院,部分患者术后住院恢复23天。
(3)腹盆腔脂肪瘤
患者入院后,术前准备24天,手术日为入院第57天,术后住院恢复614天,由于部分腹盆腔脂肪瘤患者需行部分肠段切除术,故术前部分检查需肠道准备,因此,术前准备阶段可适当延长,但应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尤其是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快,可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日,各医疗机构根据临床科室不同的运行状况在此时间范围内完成诊治均符合路径要求。
4.1.5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瘤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释义:
(1)患者术前辅助检查考虑肿物为脂肪瘤可能性大,且肿物引起明显不适症状,或影响活动,或需明确肿物性质者。
⑵具备手术适应症,且无下列禁忌症:
①全身状况恶化无法耐受手术。
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有明显缺陷,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营养不良无法耐受手术者。
⑶入院检查发现其他疾患或伴随疾病时,如该疾病必须于术前治疗或调整,否则增大手术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延长术前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影响患者预后,则不宜进入路径,如:控制欠佳的高血压,严重的控制不良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出血倾向,严重感染等。
4.1.6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5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4)超声
(5)腹盆腔脂肪瘤病人需要腹盆腔CT或MRI和肠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肺功能等。
释义:
⑴必须进行的检查,不仅仅是术前明确诊断,同时也是明确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症的关键,术前必须完成,不可或缺。临床主管人员需认真分析结果,对疑难者或出现指标明显异常者必要时可复查明确,且应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直至指标符合手术要求。
⑵对于皮下浅表脂肪瘤或深部肌间脂肪瘤,往往在局麻下便可完成手术,因此对患者心肺功能要求较低,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具体麻醉、手术方式增减相关术前检查项目。
⑶若患者常规心电图异常,或既往存在心脏疾患者可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测;对长期吸烟者,既往肺部疾患者应进行肺功能检查。
⑷对于腹盆腔脂肪瘤患者,则需全麻下手术治疗。对于需行全麻手术者,高龄或超高龄患者需常规进行心肺功能评估。
4.1.7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释义:
(1)对于行单纯脂肪瘤局部切除者,手术切口为I类切口,按照规定,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对于腹盆腔脂肪瘤需行部分肠段切除的患者,手术切口为Ⅱ类切口,术后有发生感染的风险,按照规定于围手术期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选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但应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使用剂量及疗程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手术分级、发热情况、血象情况综合判断。结肠肠道内存在厌氧菌属,通常情况下应联合抗厌氧菌药物。
4.1.8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7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耗材:吻合器和闭合器(肠道脂肪瘤需联合肠切除吻合,肠道重建用)。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术中病理:冰冻(必要时)。
5.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释义:
⑴对于腹盆腔脂肪瘤需行部分肠段切除患者,应用外科器械进行切除吻合在具备相当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已经逐步成为常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这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手法吻合。器械吻合会增加相应的治疗费用。
⑵对于术中考虑肿物性质待定,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性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结果明确诊断,修正分期,明确手术方式及范围。
⑶严重贫血影响手术治疗者应术前输注血制品纠正,除非出现急性失血或预计可能出现手术失血较多的情况,否则不鼓励术中常规输血。
4.1.9 (九)术后住院恢复≤10天。1.术后病理: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2)免疫组化。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释义:
⑴脂肪瘤标准的病理报告应包括大体标本描述及病理诊断内容。病例报告中需包含肿瘤的分类分型。根据具体情况(如不典型脂肪瘤)及各地区具体病理检测条件决定是否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检测。
⑵术后1~7天应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按时复查,包括血象,肝肾功能,电解质情况,血糖等,及时掌握患者状态并完成相应处置。除此常规项目外,可根据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异常情况添加相关检查以便准确把握并正确处理。
4.1.10 (十)出院标准。1.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或门诊可以处理)。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⑴在伤口基本愈合,无感染、无积液及脂肪液化情况下,可出院后拆线。
⑵出院证明材料中,应包括:肿瘤的详细病理诊断,手术时间及方式,下一步治疗方案,定期复查等。
⑶无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4.1.11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围手术期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脂肪瘤切除术切除范围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等决定,可分为皮下浅表肿物局部切除术,深部肌间肿瘤切除术,肠道脂肪瘤切除术(肠壁部分切除修补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结肠部分切除吻合、联合脏器切除术等)。
释义:
⑴围手术期时伴随疾病,住院期间必须予以治疗或调整改善,否则可增加手术风险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延缓恢复。如:高血压、未良好控制的糖尿病,呼吸道感染、梗阻造成营养不良、出血、贫血等情况。因此造成术前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住院费用增加,应视为变异情况。
⑵患者出现危急生命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
⑶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感染(腹盆腔、伤口、肺感染等)、出血(急性出血、慢性失血)、吻合口漏、机械性梗阻、伤口延迟愈合等情况,部分并发症需进行再次手术解决,部分需经过相应的非手术治疗,因此造成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住院费用增加,应视为变异情况。
⑷患者或家属于术前准备期间因自身原因提出放弃手术或终止治疗出院,或于术后恢复期间在尚未达到出院标准但因自身原因提出终止治疗自动出院的情况,应视为变异情况。
4.2 二、脂肪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脂肪瘤(ICD10:D17.101,D17.201,D17.305,D17.503,D17.504,D17.702,D17.718,D17.902)
行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软组织病损切除术,小肠病损切除术,大肠病损切除术(ICD9CM3:86.3072,83.39017,45.33008,45.410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21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住院第4天
(手术准备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确定诊断和手术日期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根据体检、检查等结果,进行术前分期,制订手术方案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 麻醉科医师看患者并完成“麻醉前评估”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外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
□ 胸片、心电图、超声、腹盆腔CT和/或MRI、肠镜
□ 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必要时)
长期医嘱:
□ 外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患者既往疾病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术前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或消化道梗阻患者)
□ 次日晨禁食水
□ 当晚、次日晨肠道准备各一次
长期医嘱:
□ 外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临时医嘱:
□ 术前医嘱:
□ 常规准备次日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皮下浅表肿物局部切除术,深部肌间肿瘤切除术,肠道脂肪瘤切除术
□ 次日晨禁食水
□ 次日晨留置胃管、尿管
□ 常规皮肤准备
□ 当晚次日晨肠道准备各一次
□ 抗菌药物
主要护理
工作
□ 介绍病房环境及相关制度
□ 入院护理评估
□ 指导并协助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
□ 告知特殊检查(如结肠镜、腹部盆腔ct等)注意事项
□ 入院第二日晨空腹留取化验
□ 实施相应级别护理
□ 饮食指导
□ 相关治疗配合及用药指导
□ 肠道准备
□ 告知患者检查次日晨禁食水
□ 手术前皮肤准备、配血、抗菌药物皮试
□ 手术前肠道准备及物品准备
□ 手术前心理疏导及手术相关知识的指导
□ 告知患者术日晨禁食水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住院第5天
(手术日)
住院第6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7天
(术后第2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根据术前诊断明确决定手术范围
□ 确定有无麻醉并发症
□ 上级医师查房
□ 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
□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切口感染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切口感染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管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禁食水
□ 胃肠减压接负压吸引
□ 记出入量
□ 腹腔置引流管接无菌袋
□ 留置尿管接无菌袋
临时医嘱:
□ 测BP、P
□ 吸氧
□ 手术中标本送病理检查
□ 抗菌药物
□ 补液
长期医嘱:
□ 同前
临时医嘱:
□ 测BP、P
□ 补液
□ 抗菌药物
□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 止痛(必要时)
长期医嘱:
□ 同前
临时医嘱:
□ 测BP、P
□ 补液
□ 根据情况行胸片、腹部超声、CT检查并行引流等相应处理
□ 抗菌药物: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 术日晨完成术前常规准备
□ 置胃管、尿管,术前半小时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 全麻复苏物品准备
□ 执行一级护理
□ 观察患者情况
□ 书写重症护理记录
□ 准确记录出入量
□ 各种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 腹壁造口患者执行造口护理常规
□ 评估患者疼痛等级,实施疼痛护理
□ 执行一级护理
□ 禁食水
□ 半卧位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书写重症护理记录
□ 准确记录出入量
□ 各种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 协助患者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
□ 用药及相关治疗指导
□ 执行级别护理
□ 禁食水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书写重症护理记录
□ 准确记录出入量
□ 各种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 协助患者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
□ 用药及相关治疗指导
□ 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811天
(术后第37天)
住院第1217天
(术后第812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 上级医师查房,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切口感染
□ 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拔除胃、尿管
□ 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管
□ 上级医师查房,手术效果评估
□ 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管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外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酌情)
临时医嘱:
□ 测BP、P
□ 拔胃管
□ 拔尿管
□ 补液(逐步增加经口进食量,减少肠外营养,直至完全停止)
□ 根据情况行胸片、腹部超声、CT检查并行引流等相应处理
□ 抗菌药物治疗(酌情)
□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长期医嘱:
□ 外科三级护理常规
□ 饮食(逐步恢复)
临时医嘱:
□ 测BP、P
□ 拔除引流管
□ 拆线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 执行级别护理
□ 饮食指导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准确记录出入量
□ 协助患者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
□ 观察患者排便情况
□ 用药及相关治疗指导
□ 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
□ 执行级别护理
□ 饮食指导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协助患者活动,预防并发症发生
□ 观察患者排便情况
□ 用药及相关治疗指导
□ 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1320天
(术后第13天)
住院第21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完成出院小结
□ 完成病案首页的填写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明天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外科三级护理常规
□ 普食
临时医嘱:
□ 测BP、P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
工作
□ 观察患者情况
□ 出院指导
□ 告知拆线后相关注意事项
□ 进行出院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5 临床路径
脂肪瘤(县医院适用).do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