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入胆道时有一定压力,故造影完毕,应将T管连接引流袋,并开放引流24小时以上,以排出造影剂和避免逆行性胆道感染。
我做的题里有的,在哪里下载的就忘记了。。。
亲虽然晚了一年回答 。。 给个采纳吧!
放置T管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胆汁。
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反流。
T管阻塞时可用手由近向远挤压引流管或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切勿用力推注。
每日更换一次外接的连接管和引流瓶。
正常胆汁呈深绿色或棕黄色,较清晰无沉淀物,每天引流量约300~700ml。
胆汁混浊:提示感染。
胆汁颜色过淡、过稀:提示肝衰竭。
胆汁出现泥沙样沉淀:提示结石。
引流量过少:提示T管阻塞或肝衰竭。
引流量过多:提示胆总管下端不够通畅。
一般术后10~14天,如无异常可考虑拔管: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如无异常→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痛、黄疸等异常→经T管行胆道造影,如无异常继续引流造影剂2~3天,如无异常,即可拔管。
拔管后局部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
拔管后1周内应警惕有无胆瘘,甚至发生胆汁性腹膜炎,表现为发热、严重腹痛等。
T管留置者的家庭护理指导:避免盆浴,淋浴时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引流管伤口每日换药一次,敷料被渗湿时,应及时更换,以防感染,伤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保护;每日同一时间更换引流袋
1 妥善固定,防止滑脱,避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患者回病房后,立即将t型管接无菌引流袋,并用曲别针固定床旁,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将引流管扭曲、受压。如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阻塞时,应用无菌盐水缓慢冲洗,勿加压冲洗。
2.2 保持无菌,防止逆行感染
每天更换引流袋,并检查有无破损,注意无菌操作,平卧时引流袋应低于腋中线,防止胆汁逆流造成逆行性感染。
2.3 观察与记录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消退情况。一般术后 24h内t型管引流量约300~5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本组病例有1例术后第3~5天出现胆汁增多,约 1100~1450ml,胆汁内未发现沉淀物,为黄绿色,患者未诉不适。针对病情,给予继续观察,术后第6天引流量开始逐渐减少。
2.4 t型管周围皮肤的护理
每日清洁消毒t型管周围皮肤1次,并覆盖无菌纱布,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纱布,并局部涂氧化锌软膏保护。应严格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5 拔管的护理
本组病例均术后12~14天拔除t型引流管,其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黄色或黄绿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在x线下经t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端是否通畅,若胆道通畅,可夹管3天;若无发热、腹痛、黄疸,即可拔除t型管。拔管后1周内,应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发作,以及时处理。
2.6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胆道疾病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早期以胃肠外营养为主,静脉输入水电解质、氨基酸等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胃肠功能恢复有肛门排便、排气后,指导患者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低脂饮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