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 多有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二)血、尿淀粉酶测定 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止常。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等都可有血清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2倍。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在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但尿淀粉酶值受患者尿量的影响。胰源性腹水和胸水中的淀粉酶值亦明显增高。
(三)血清脂肪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四)C-反应蛋白(CRP) 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评估与监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性,在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
(五)生化检查 暂时性血糖升高常见,可能与胰岛素释放减少和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有关。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患者,多于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血清AST、LDH可增加。暂时性低钙血症(<:2mmol/L)常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若血钙低于1.5mmol/L以下提示预后不良。急性胰腺炎时可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这种情况可能是病因或是后果,后者在急性期过后可恢复正常。
(六)影像学检查
1.腹部平片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内脏穿孔等。“哨兵袢”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水。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征。
2.腹部B超应作为常规初筛检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腹胀常影响其观察。
3.CT显像CT根据胰腺组织的影像改变进行分级,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估其严重程度,特别是对鉴别轻和重症胰腺炎,以及附近器官是否累及具有重要价值。轻症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大和增厚,胰周围边缘不规则;重症可见胰周围区消失;网膜囊和网膜脂肪变性,密度增加胸腹膜腔积液。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疑有坏死合并感染者可行CT引导下穿刺。
胰腺癌的检查:
(一)血液、尿、粪检查 :黄疸时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血清碱性磷酸酶、GGT、LDH、亮氨酸氨基肽酶、乳铁蛋白、血清核糖核酸、5’核苷酸酶等可增高。胰管梗阻或并发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可升高。葡萄糖耐量不正常或有高血糖和糖尿。重度黄疽时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粪便可呈灰白色,粪胆原减少或消失。有吸收不良时粪中可见脂肪滴。缩胆囊素胰酶泌素(CCK-PZ)和胰泌素试验,胰腺癌患者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淀粉酶值和碳酸氢盐浓度均显著减低。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 :为筛选出无症状的早期患者,胰腺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近年有较大进展。但尚无一种理想筛选早期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目前认为糖抗原(CA199)联合监测可提高对于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与准确性。从粪便、血液、胰液中突变K-γαs基因检测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辅助性检查手段,但其临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证实。
(三)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显像首选筛查方法。B超对晚期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0%,可显示>2cm的胰腺肿瘤。可显示胰腺局限性增大,边缘回声不整齐,典型病变边缘呈火焰状,同声光点减弱、增加或不均匀,声影衰减明显,胰管不规则狭窄、扩张或中断,胆囊肿大,侵及周围大血管时表现血管边缘粗糙及被肿瘤压迫等现象。 2.X线钡餐造影 可间接反映癌的位置、大小及胃肠受压情况,胰头癌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或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呈反“3”形等征象。如用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则观察更满意。
3.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除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壁和壶腹有无癌肿浸润情况外,插管造影主要显示:胰胆管受压以及主胰管充盈缺损、移位、瘤腔形成,胰管阻塞、突然变细或中断,断端变钝或呈鼠尾状、杯口状,狭窄处管壁僵硬、不规则的部位和范围等。诊断正确率可达90%。直接收集胰液做细胞学检查及壶腹部活检做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必要时可同时放置胆道内支架,引流减轻黄疽为手术做准备。少数病例在ERCP检查后可发生注射性急性胰腺炎和胰胆管感染。
4.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是无创性、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胰胆系统的检查手段,显示主胰管与胆总管病变的效果基本与ERCP相同。但缺点是无法了解壶腹等病变,亦不能放置胆道内支架引流减轻黄疽为手术做准备。
5.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ERCP插管失败或胆总管下段梗阻不能插管时,可以通过PTC显示胆管系统。胰头癌累及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扩张和阻塞,梗阻处可见偏心性压迫性狭窄。还常见胆总管的围管性浸润,造成对称性胆总管狭窄或不规则胰管。PTC还用于术前插管引流,减轻黄疸。
6.CT可显示>2cm的肿瘤,可见胰腺形态变异、局限性肿大、胰周脂肪消失、胰管扩张或狭窄、大血管受压、淋巴结或肝转移等,诊断准确率可达80%以上。
7.选择性动脉造影经腹腔动脉做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脾动脉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显示胰体尾癌可能比B超和CT更有效。其显示胰腺肿块和血管推压移位征象,对于小胰癌(<2cm)诊断准确性可达88%。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8.超声内镜检查超声胃镜在胃内检查,可见胃后壁外有局限性低回声区,凹凸不规整的边缘,内部回声的不均匀;超声腹腔镜的探头可置于肝左叶与胃小弯处或直接通过小网膜置于胰腺表面探查。结合腹腔镜在网膜腔内直接观察胰腺或胰腺的间接征象,并行穿刺活检,胰腺癌检出率将近100%。
(四)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 :在CT、B超定位和引导下,或在剖腹探查中用细针穿刺作多处细胞学或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率高。
以上阐述仅供参考,祝好运,如需详询请百度嗨我。
胰腺癌是属于比较难以早期发现的癌症。主要是胰腺部位隐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从上图可以看到,胰腺属于腹膜后脏器,位于胃的后方,被十二指肠包绕胰头,下方与横结肠系膜相连,胰腺尾部是脾脏,四周都被其他脏器环绕和覆盖。
因此,胰腺病变尤其是癌症,很难早期发现,并且经常被误认为是上腹部其它脏器病变,比如胃或肝胆疾病。胰腺炎比较容易发现,主要是疼痛明显,医院就诊后通过CT和血液淀粉酶诊断。
胰腺癌难发现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经济简便的超声检查更难发现胰腺问题。主要是胰腺被隐藏在胃肠后方,而胃肠内含有大量气体,超声不容易透过观察。
胰腺癌,好发部位是胰头,就是被十二指肠包绕的部分。此处含有胆总管下端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肿瘤容易导致胆总管梗阻,引起患者黄疸表现。另外,胰腺癌的疼痛也是比较特殊,后背持续性疼痛,比一般胃痛明显,服用治疗溃疡药物不缓解,蜷身时可能减轻。
发现胰腺癌相对有效的检查工具就是腹部增强CT或者核磁共振。发现胰腺占位,并且增强扫描后肿块有强化。可以通过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胰腺癌的治疗,如果是中早期,争取根治手术,一般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大;如果肿瘤偏晚期,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需要化疗或放疗局部控制,同时针对不同的症状对症治疗,减轻痛苦。
上腹部疼痛以为是普通胃病,最后却确诊断胰腺癌。这其实也并不奇怪,症状多数是没有特异性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某个症状就对应一个病。多种疾病可能有相同或类似的症状,同一疾病会有很多症状,想靠症状来判断疾病,是靠不住的,只能作为一种可能的线索,需要进一步检来确认。比如,上腹痛,很多疾病都可能会有,尽管以胃病引起的居多,但并不是只有胃病才有上腹痛,除了胃病,肝病,胆病,胰腺疾病,甚至心脏病都可能会有上腹痛。而胃病可不只是胃炎,可能胃溃疡,也可能胃癌,你也不能想当然认为就是胃炎。
所以,如果出现上腹痛,要进一步检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当然可以从最常见的胃病着手,比如做胃镜检查,如果排除了胃病,或者查出所谓的胃炎胃溃疡之类,但按照这种病治疗,没有效,就要想到可能是其他病,要进一步检查。
就胰腺癌来说,也可能会有上腹痛,单就症状来说,无法判断是不是胰腺癌引起的,不过,非要从症状上来找个倾向,胰腺疾病(不只是指胰腺癌,也包括胰腺炎等)除了腹痛,可能会有腰痛酸痛,但不是一定有。最终还是要通过影像检查等来进一步检查,发现占位病变要活检或手术确诊。
门诊上有一位这样的患者,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在外应酬,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感觉上腹部疼痛不适,以为只是一般胃炎,所以就吃了点治疗胃病,可吃了几天药以后,症状没有明显变化,并且有加重的趋势,于是赶紧就去了医院做检查,消化科大夫给他做了胃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就让患者做了全腹增强CT,结果提示:胰腺体尾肿块,同时在肝脏上也出现转移灶,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后证实胰腺癌晚期。
在消化科门诊上上腹部疼痛症状患者非常常见,大多数人以为是胃病发作而已,人们所认为的胃痛不确切,他们也不能非常准确指出胃在哪里。其实上腹部除了胃,还有其他器官的存在,连接胃的十二指肠,肝胆胰脾等脏器。因为内脏器官神经在腹腔里相互交叉,除了胃内本身疾病,还有可能是由于其他脏器所致,尤其当心胰腺疾病。
在生理解剖的位置看,胃在上腹部中间,在胃的后下方藏着犹如长条状的胰腺,正是因为两者位置体表投影相同,故常常两者出现疾病时都有上腹部疼痛不适的症状,出现一系列上消化道症状,诸如上腹疼痛、嗳气、腹胀等,也会有消瘦等全身症状。由于胰腺位置隐匿,在腹腔里手肠道气体的影响,腹部彩超检查胰腺疾病敏感度不够,如需明确诊断,应尽快进行腹部增强CT,如果有条件可行核磁共振。
由此可知,上腹部疼痛不仅仅是胃的疾病,在常规用药效差和无效时,应及时行进一步明确诊断,尤其重视胰腺疾病。
本期答主:任翔宇,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 健康 知识。
上腹部根据腹部体表位置九分法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发生疼痛症状与区域内脏器发生病变有关,有时候腹部外脏器发生病变也会引起腹痛症状。由于上腹部的为、十二指肠、肝胆、胰腺等脏器位置比较邻居,并且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上腹部发生疼痛症状首先考虑胃、十二指肠、胰腺、肝胆等脏器的病变。
按解剖位置来说,胰腺和胃在腹腔的左上和中上部位,并且胰腺在胃的下后方,所以平时生活中发生左上和中上腹部疼痛症状都被人们认为是胃发生了疾病,这也是胰腺炎、胰腺癌等胰腺疾病被误认为是胃病的原因所在。
在临床上有这样一种诊断思路:成年人长期持续的存在上腹部疼痛症状,胃镜检查不能解释腹痛原因,或者原有胃部疾病引起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在服用治疗胃部疾病的相关药物后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要警惕胰腺发生病变的可能,需要及时进行血尿淀粉酶、血糖、糖耐量实验、肿瘤标志物等化验检查,以及相关的腹部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超声、穿刺活检等检查进行确诊。
最后再说说胰腺癌的症状表现特点与这些症状发生的原因,供大家了解。 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表现是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黄疸,食欲降低和消瘦等。
1.上腹疼痛、不适: 通常是最早发生的症状。早期因为肿块压迫胰管,使胰管发生不同程度的梗阻、扩张、扭曲及压力增高有关,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隐痛、钝痛、胀痛,位置比较深或靠左一点。中晚期胰腺癌时,肿瘤侵犯腹腔神经丛,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并且向腰背部放射,使人不能平卧,在卷曲坐位时疼痛症状稍有缓解,但是会严重影响或者的正常睡眠和饮食。
2.黄疸: 黄疸的特点表现为进行性加重,这是由于癌肿压迫或浸润胆总管所导致的。黄疸出现的早晚和胰腺肿瘤发生的位置相关,癌肿距离胆总管越近,黄疸症状出现的越早;胆道梗阻越严重,黄疸的程度越深。同时小便为深黄色,大便为陶土色,并有伴皮肤瘙痒,有时候会有出血倾向。这时候巩膜及皮肤发生明显黄染,肝脏及胆囊增大。
3.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缺乏、腹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有些病人会有恶心、呕吐症状。癌肿侵犯十二指肠时还会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症状。
4.消瘦和乏力: 胰腺癌或者由于饮食减少、消化不良、睡眠不足和癌肿消耗等因素造成进行性消瘦、乏力、体重下降表现,晚期或者会有明显的恶病质及发生肿瘤转移的相关表现。
5.其他症状表现: 胰头癌会导致胆道梗阻,一般情况下不伴有胆道感染,如果合并胆道感染,可能与胆石症的存在有关。有些病人会有轻度糖尿病表现,以及抑郁、焦虑、个性狂躁等精神神经障碍表现,其中以抑郁最为常见。以上这两种症状表现也是慢性胃部疾病及肝胆疾病与胰腺癌鉴别的一点线索。
谢谢阅读!
首先上腹部疼痛是很多疾病的一种症状,腹腔脏器极大部分都会导致疼痛,但这一症状也是很容易导致误诊及漏诊的,所上腹部疼痛并不一定是单纯的胃病。
下边小克为大家一一分析上腹部疼痛的疾病,上腹部是指两侧第十二肋骨弓的连线以上,膈肌以下,主要脏器有胃、十二指肠、胰腺、肝及胆囊等。所以这些脏器的病变都会导致上腹部的疼痛。
1、胃部疾病,主要有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胃穿孔等疾病,这些疾病的疼痛多在左上腹部及中腹部,主要是钝痛、隐痛,而且还伴有胃部一些症状。有恶心呕吐、打嗝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主要是行胃镜检查。
2、胰腺炎、胰腺癌,这类疾病是主要是胰腺的病变。胰腺炎主要是中上腹部的疼痛,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主要是腰背部呈束带状的放射痛,还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休克,腹泻、主要是饮酒或暴饮暴食所引起的,弯腰及倾斜坐位是有所缓解。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疼痛为主,主要是根据癌的位置,疼痛在左上腹及右上腹、中腹部、还有可能出现在右下腹及脐周围疼痛,甚至有全腹部疼痛,还伴有陶土样大便、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进行性的黄疸。检查主要以CT 为主。
3、胆囊炎、胆囊结石、肝炎及肝癌。这些都是肝胆部位病变,主要是右上腹部及右下腹部疼痛,疼痛呈隐痛或是绞痛,但是伴有恶心、黄疸、还有右侧肩背部的放射痛。
因此引起上腹部疼痛的疾病有很多,但是要根据具体的发病因素及伴随症状、辅助检查去确诊。而胰腺癌小克上边也分析了,主要是以疼痛为主,而且伴随症状也是很明显。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 健康 知识,谢谢!
非常可惜,胰腺癌晚期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差的,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大部分患者在诊断后半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只有5%至10%。为什么胰腺癌预后这么差,除了胰腺癌本身恶性程度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胰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因为早期胰腺癌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即使出现症状,也很难与其他疾病区分。
胰腺位于我们腹腔的深面,位于腹膜后,前面有胃,肠管,厚厚的肚皮,所以,即使出现了不舒服,也很难被发现,常常被当成胃痛,消化不良等疾病,导致延误诊断。
所以,我们强调胰腺癌应该以筛查为主,以下人群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长期饮酒,长期吸烟,肥胖、糖尿病患者,既往有慢性胰腺炎,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反复发作的胆源性胰腺炎等等,对于上述人群,需要从40岁期,开始接受筛查,由于胰腺的位置太深,前面有肠管阻挡,用彩超看得不是很清楚,如果想要检查胰腺癌,建议选择腹部CT或者MRI检查,看得更清楚,更容易发现早期的病变。
总而言之,不要等到出现不舒服才去就医,这时候往往是胰腺癌的中晚期,治疗效果要大打折扣。
疾病在西医上最终判断还是依靠病理。病理活检为金标准。
上腹部疼痛有很多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癌,胰腺癌,胆囊炎,心肌梗死,早期阑尾炎,胆囊切除术后症,肝脓肿等等。
一般胰腺癌病人症状可有上腹部不适,体重减轻,黄疸,脂肪泻等症状,但有时可能都没有症状。一般临床上对于怀疑胰腺癌的患者,首选无创检查手段如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如CA199),如腹部彩超也很重要,当然胰腺CT及MRI对于胰腺癌诊断有更高的判断性。如需进一步明确,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ERCP胰液细胞刷取;超声内镜下引导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确诊肿块的病理类型。
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腹胀、腹痛等不适与胃炎、胃溃疡这些胃病症状极为相似,依照常理,没有人会怀疑胰腺癌,延误就诊。
胰腺位于左上腹、腹膜后器官,它的前面就是胃,若胰腺肿瘤增大致包膜紧张会有隐隐约约的钝痛,由于与胃的位置重叠,不好区分是胃疼还是胰腺疼。
胰腺分泌消化液对蛋白质、脂肪、糖有作用,若发生肿瘤其功能受损,病人消化功能不好,腹胀,肿瘤较大压迫消化道也会发生恶心、食欲减退、腹胀等等不适,同胃病也不好区分。
胰腺癌没有明确的筛查意见,一般50-60岁的中老年人,若出现顽固性厌食、消化不良、消瘦、上腹痛、背痛等等情况,最简单的就是做个B超,胰腺有没有肿块?胆道有没有扩张?如果怀疑胰腺有问题,进一步检查胰腺CT、MRI大多都可以发现。
胰腺癌大约有60%-70%发生在胰头,肿瘤会压迫胆总管胰腺内的部分,胆汁排泄不畅,“无痛性黄疸”是其比较典型症状,却往往是晚期。
肿瘤标志物CA19-9是胰腺癌相对敏感指标,大约80%左右的病人异常升高,临床多联合CA50、CA242以提高敏感性,但是特异性不高,辅助诊断意义。
胰腺癌病理标本获取不易,通过内镜在十二指肠穿刺活检是胰头癌诊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成功率不高,也不方便,临床上常常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而诊断胰腺癌。
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感谢提问。
上腹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兼有以下特点需要考虑胰腺癌:
1.体重下降:进行性消瘦是重要表现,胰腺癌病人会有明显的体重下降,特别是胰尾部的肿瘤,消瘦甚至早于其他任何症状。
2.中上腹痛牵涉背部,前倾体位稍缓解:胰腺位于腹腔深部,是腹膜外位器官,临床症状隐蔽,腹痛具有其特点。
3.黄疸:胰腺癌的好发部位在胰头部,而胆总管大多走行在胰头部,一旦肿瘤压迫胆总管,就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
4.腹水:特别是男性,上腹痛伴有腹水的情况需要注意排除胰腺癌。
当怀疑胰腺癌的诊断时,需要完善全腹部CT增强和MRCP,必要时PET-CT扫描,若需要化疗,则需要超声内镜下穿刺以获取肿瘤组织,此外,一部分胰腺癌病人血清CA199会显著升高,B超诊断胰腺癌不敏感,容易漏诊。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
癌症一发现即晚期,这在国内很常见,一方面由于很多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重视程度不够。上腹部疼痛可以由很多疾病引起,不仅包括常见的胃炎、胃溃疡等胃病,也可能是肝胆胰疾病和肠道疾病。以下给几个建议有助于大家发现早期癌症!
如何早期发现癌症?
不管是胰腺癌或是别的肿瘤,早期症状都不太明显,要想早期发现需要判断疾病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 老年人;有家族遗传史,即自己父母亲戚有相关癌症发病史;不良生活习惯和职业接触史,即抽烟喝酒、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不 健康 、工作接触染料等化学制品;如果自己属于高危人群,一方面有不舒适的地方(尤其是反复发作老不好的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尽快就诊;另一方面每年体检,工作单位有安排更好,没有安排的自己也要自费体检, 健康 永远是第一位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