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患者发作期会出现旋转、呕吐,同时还会造成迷路、前庭、耳蜗器官损害。那么导致耳石症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导致耳石症的原因吧!
导致耳石症的原因
1、遗传性因素
耳硬化症患者直系先辈后代中有相同病的较多,约为54%有家族史,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半数以上病例可以发现异常基因。
2、内分泌紊乱因素
本病多见于青春发动期,以女性发病率高,且于妊娠、分娩与绝经期都可使病情进展加快,被认为与激素水平有关。
3、骨迷路包囊发育因素
人类出生时骨迷路包囊已发育完成,唯独在前庭前边缘的内生软骨层内遗留有一发育和骨化过程中的缺陷,称窗前裂。裂内有纤维结缔组织束及软骨组织,成年后可继续存在或发生骨化而产生耳硬化病灶,临床及颞骨病理所见之耳硬化症病灶,亦多由此处开始。
耳石症的症状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眼震十分特殊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耳石症不治疗有哪些危害1、影响交际,生活圈缩小,精神压力加大等。
2、中老年患者,多次发作可影响脑血管调节机能及大脑微循环,加重脑供血不足,诱发脑梗塞等症。
3、耳石症患者发作期会出现旋转、呕吐,同时还会造成迷路、前庭、耳蜗器官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死亡和前庭功能丧失,进而引起耳鸣、耳聋、共济失调等危害性。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思维下降、头痛痴呆、脑血栓、脑溢血、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甚至猝死。
耳石症的治疗 方法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有一定的效果。
耳石症的治疗有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手法复位为首选。
简单治疗
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有一定的效果。
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分为:Epley法、Semont法、Lempert法、Kim法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手法复位治疗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目前有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该项治疗。外地患者如果当地未能确诊,或者确诊后不能正确复位,也可联系到大医院诊治。
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 经验 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发生危险。
药物治疗
耳石症本身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眩晕发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
手术治疗
对于确诊的耳石症患者,经过反复治疗仍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耳石症有自愈的可能,前提是病情症状较轻时。耳石症指的便是耳石发生脱落的现象,而当机体出现眩晕的症状时,便需要去医院进行手法复位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机体可能还会有恶心、呕吐、头重脚轻等症状表现出来。耳石症好了以后还会复发,复发的原因还是相对局限的,主要是因为导致患者发生耳石的诱发因素未得到完全的清除,生活中比较多见的顽固性失眠患者,失眠症状为改善,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耳石症的复发,为避免耳石复发,应注意对耳石的病因进行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