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是由于手术消毒不严、内部脏器穿孔或破裂、邻近器官炎症等原因引起腹膜发炎、化脓等变化。一般根据病程不同而将之分为急性腹膜炎和慢性腹膜炎两种。
急性腹膜炎发病剧烈,表现持续性腹痛,体温升高,呕吐,腹胀和白细胞增多。病犬不愿活动,行动谨慎,呈弓背姿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射式呕吐。呼吸呈胸式呼吸。触诊腹壁紧张、收缩上提。腹腔积液时,叩诊有水平浊音,浊音区上方呈鼓音,下腹部向两侧对称性膨大。
慢性腹膜炎体温正常,症状轻微。但腹膜常与腹腔内脏器(如胃、肠等)发生黏连,有时引起腹痛、腹水和水肿。
X线检查,腹壁呈毛玻璃状。腹腔穿刺可有多量红黄色液体流出。
本病治疗原则是除去病因,控制感染,制止渗出,促进吸收,增强机体抗病力。取林格氏液50~250毫升、地塞米松5~10毫克、先锋霉素1000~2000毫克静脉滴注,每天1次。腹水过多者,应及时穿刺放液,同时向腹腔内注入0.2%普鲁卡因青霉素10毫升。为制止渗出,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20~30毫升,也可用3%氯化钙溶液20毫升加25%葡萄糖液20~40毫升,静脉注射。对腹腔脏器发生穿孔、破裂或黏连的,应及时剖腹修补。
为防止败血症产生,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0~50毫升、维生素C1.0~1.5毫升、40%乌洛托品溶液5毫升,每天1~2次。并视具体情况,实施强心、缓泻、利尿等对症疗法。
结肠炎,以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明显增加,以轻中度病人占多数,但重症也不少见。
一、得了结肠炎,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呢?
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起病多为亚急性,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病情轻重与病变范围、临床分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
是本病活动期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轻者排便2~3次/日,便血轻或无;重者>10次/日,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
2、腹痛
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亦可累及全腹。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轻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重者如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可有持续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
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体征
轻、中度病人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病人可有明显压痛。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体征,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反应
1、发热
一般出现在中、重度病人的活动期,呈低至中度,高热多提示病情进展、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存在。
2、营养不良
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多出现在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
(三)肠外表现
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少见的淀粉样变性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活动期时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黏膜糜烂、溃疡及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时隐窝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排列紊乱及数目减少,杯状细胞减少,出现潘氏细胞化生及炎性息肉。
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腹腔脓肿少见。少数重症病人病变累及结肠壁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表现为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可致急性穿孔。病程超过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型
按其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1. 临床类型
①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②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指缓解后再次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2. 疾病分期
分为活动期与缓解期。活动期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指排便<4次/日,便血轻或无,脉搏正常,无发热及贫血,血沉<20mm/h。重度指腹泻≥6次/日,明显血便,体温>37.8℃、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75%正常值,血沉>30mm/h。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为中度。
四、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
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症状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包括控制炎症治疗和对症治疗。癌变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病程漫长者。病程大于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活动期病人应有充分休息,调节好情绪,避免心理压力过大。急性活动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性疾病。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医疗随访,不要擅自停药。反复病情活动者,应有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以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及致死率较高。
主要症状:
湿型
患猫多于发病两个月内死亡。 胸腹腔有高蛋白的渗出液。 依胸水多少而出现从无症状到气喘或呼吸困难。 渐进性无痛腹部肿大,雄猫可能会阴囊肿大。可能出现呕吐或下痢。 中至重度贫血。 于临床检查上会发现脊椎两旁的肌肉进行性耗弱消瘦,且腹部呈现进行性膨大.
干型
干型主要是会造成器官的脓肉芽肿病变,猫咪会呈现进行性消瘦, 眼睛混浊、眼前房蓄脓、缩瞳、视力障碍等症状。 少数伴随多发性进行性神经症状,包括后躯麻痹、痉挛发抖、眼球震颤和个性改变等症状。肝、肾、脾、肺脏、网膜及淋巴结出现结节病变;腹部触诊可摸到肠系膜淋巴的结节。 贫血、黄疸。
预防和控制
(一)降低环境中冠状病毒的粪便感染的机会
1.一个砂盆至多只能供给1-2只猫用。
2.砂盘和外围环境需每天清洗
3.砂盆清掉猫砂后,需用1:32倍的漂白水或使用热肥皂水清洗消毒。1%
4.砂盆与食盆应尽量隔开,并置于易清理的地方。
(二)适当的居住环境和照顾
1.每区不超过居住8-10只猫
2.维持每群3-4只猫以下,以降低粪便的交互感染。
3.尽量饲养于屋内以便能做好控制。
(三)定期做FCoV的血清学抗体检测
1.因FECV可经由基因重组或变异转成FIPV,因此控制FECV和控制FIP一样重要。
2.FCoV的抗体检测不能被用来诊断FIP N4U
3.FCoV血清学检测结果不能被当为环境FIP是否已被完全根除的指针
4.新的份子加入猫群前最好将FCoV阳性与阴性的猫咪加以区隔开来
5.种母猫在分娩前应做血清学检测,阳性母猫于仔猫5-6周龄时就要将之隔离
6.FCoV阳性的猫虽然处于发展成FIP的高危险群中,但藉由降低紧迫因子和鄱便的接触感染,能够将低FIP的发病率降低。(四)FCoV疫区的繁殖场应将幼猫早期离乳和隔离
1.幼猫隔离房应于一周内出清并彻底清理与清毒。
2.母猫分娩前1-2周就应搬到隔离产房。
3.幼猫隔离房应有专属的食盆、水盆和砂盆,并应彻底清洁与清毒。
4.由于干净为此区首要注意的事,为避免人为的机械性传播,人员进入前应要换专属的衣物和鞋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