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2、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3、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150mEq/L)、血浆渗透压>310mOsm /L为主要特征。补水:高渗性脱水时因血钠浓度高,故应给予5%葡萄糖溶液。高钠血症严重者可静脉内注射2.5%或3%葡萄糖溶液。应当注意,高渗性脱水时血钠浓度高,但患者仍有钠丢失,故还应补充一定量的含钠溶液,以免发生细胞外液低渗。那么高渗性脱水怎样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烦躁不安、脉率增快、呼吸加快等,应警惕是否有输液量过多或输液速度太快、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
2、观察脱水情况:注意患儿的神志状态,皮肤、黏膜干燥程度,有无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程度,尿量,呕吐及腹泻次数及量等,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脱水减轻或加重。
3、观察酸中毒表现: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改变,小婴儿有无精神萎靡。注意酸中毒纠正后,由于血浆稀释、离子钙降低,可出现低钙惊厥。
二、高渗性脱水有哪些病因
1.摄水量不足
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危重患者给水不足,鼻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1)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患者或极度衰弱的患者等;
(2)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患者也会丧失渴感;
(3)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2.水丧失过多,未及时补充
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胸腹手术时内脏长时间暴露、糖尿病昏迷等。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1)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乙醇脱氢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
(2)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mmol/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三、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分类
(1)轻度缺水除有口渴外,多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
(2)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常有烦躁。缺水量为体重的4%~6%。
(3)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6%以上。
2、对机体的影响
(1)口渴因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渴感障碍者除外),促使患者找水喝。
(2)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除尿崩症患者外,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释放增多,从而使肾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中的水向细胞外转移。
(4)尿钠含量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增多而增高;在晚期和重症病例,可因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而致尿钠含量减少。
(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细胞脱水时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包括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
(6)脱水热脱水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受到影响,因而可以发生脱水热。
四、高渗性脱水有哪些治疗方法
高渗性脱水西医治疗
去除病因,使病人不再失液。补充已丧失的液体,可静脉输注5%葡萄糖或低渗盐水溶液。估计补充已丧失液体量有两种方法:
1、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按体重百分比的丧失来估计。例如中度缺水的缺水量为体重的4%~6%,补液量约为2.5L~3.0L。
2、根据测得的血Na+浓度来计算。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血钠正常值(mmol)]×体重(kg)×4。
例如,体重60kg 男性病人血钠浓度为152mmol/L,则补水量=(152-142)×60×4=2.4L。当日先给补水量的一半,即1.2L,另一半在次日补给,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
补液时需注意,虽血Na+升高,但因缺水,使血液浓缩,实际上,体内总钠量还是减少的,在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以纠正缺钠。如同时有缺钾纠正时,应在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以免引起血钾过高。经过补液治疗后,酸中毒仍未得到纠正时可补给碳酸氢钠溶液。
人体有60%是水,而我们的大脑则有75%以上的含水量,因此“水”是维持脑部正常功能运作的关键之一。过去10年来,有不少的研究都在证实人体的摄水量和大脑功能,尤其是认知功能和情绪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体内缺水,会显著降低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以及正向情绪,包括大人和小孩,因此当我们补充水分,改变体内缺水状况时,我们的视觉注意力、短期记忆力会进步,也会感到比较快乐。
如果现在还在以为体内缺水跟你没关系?那么就打错特错了!根据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有很多人常处于轻度缺水状态。2015年美国发表的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美国学童及青少年有水分补充不足的状况。
根据研究,在体内轻度缺水的状态下,人特别是儿童会有头痛、易怒、动作表现不佳、认知或学习功能减退等状况。
看到这里不免问一句,你都是感到口渴才喝水吗?
需不需要喝水,并不是用“口渴”来判断的,因为如果已有口渴的感觉,通常身体已经缺水一段时间,有脱水状态了。前面我们所提到的研究,受试者大多也都是在这样的轻度脱水状态,就明显有大脑学习率降低的情形出现。
幸运的是,水对于大脑作用,似乎不只有在于”量”这件事
2017年英国的最新研究发现,学龄儿童仅补充少量的水(25ml),这样的水量虽不足以改变体内缺水状态的,但也都能助于提升视觉搜寻能力及专注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水转变了口干的不适感,这样的转变就能促使我们的大脑工作更有效能,更何况补足了水分呢。
至于一天到底该喝多少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年男性每天应该喝1.7升水,成年女性的数字是1.5升。不同年纪和性别,每日应有的摄水量如下:(注意:这里代表的是一日的总摄水量,也就是等于从食物中+从其他液体中摄取的水总量)
欧洲食品安全局估算,人一天大约有80%的摄水量是来自液体,约有20%的水是来自食物,因此千万别逼孩子喝水喝到上面的建议量,取个大约就好。新加坡的健康促进委员会(HEALTH PROMOTION BOARD)提供的简单地建议准则:
1~2岁,每天1~3杯水(一杯水约250毫升) 3~6岁,每天3~5杯水 7~12岁,每天6~8杯水 13~18岁,每天8~10杯水记得,由于每个人活动量及排汗、排水的情况不同,因此要喝多少水及喝水的时机,也是会因人而异!
总之,水分与大脑记忆力、情绪、视觉专注力是有相关的,身体缺水会影响大脑的学习力与工作效率,这部分不容忽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