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通常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通常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和传染性,因此及早进行丙肝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了解丙肝的临床症状对于丙肝的及早发现有帮助,那么患有丙肝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丙肝症状主要有如下几种:
1、潜伏期2-26周,平均7-8周。较输血后乙型肝炎平均8~11周为短。有报告短潜伏期丙型肝炎,大多见于第Ⅷ因子的血友病患者,潜伏期最短者Ⅲ2~4周,大多数1~4周。散发型丙型肝炎(无输血史者)的潜伏期不易确定,有人分析家庭内散发病例潜伏期为12周。潜伏期的不同,可能反映丙型肝炎因子的不同或同一因子的不同剂量所致。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较多,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女性较男性易发展为慢性,经皮肤传播较肠道传播易发展为慢性。
2、重型丙型肝炎在散发性病例中很少见,发展为暴发型肝炎者多系重叠感染所致。
3、丙肝病毒感染后的临床或自然演变过程,一般规律是:约1/4的患者有显性症状,3/4呈无症状;临床上1/3为黄疽型病例,2/3为无黄疸型。在住院的丙型肝炎总病例中,约有1。5%的患者发展为暴发型肝炎,半数以上发展为慢性,从丙型肝炎急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变成慢性丙型肝炎的平均过程约10年,发展到肝硬化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需30年左右。
4、无症状供血者传播丙型肝炎给受血者,以及从一个供血者连续6年采集的血液,对黑猩猩仍具有传染性,提示有慢性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携带率甚至比乙型肝炎更高。
5、生化和组织学康复后2~3年,常常又出现转氨酶缓慢升高或间歇升高。
6、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比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峰值较低,转氨酶升高于3种特殊的类型,即单相型、双相型及平坦型。无症状及无黄疸病例较多,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除非定期检查肝功能才能作出诊断。
以上就是丙肝症状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专家提示由于丙肝的危害性巨大,并且具有传染性,因此,及早的发现,进行及早的治疗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健康,而且也能预防丙肝的继续传染,保证了身边的人的健康。
丙肝是丙型肝炎的简称,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丙肝像乙肝一样,具有传染性。但是大家对丙肝的了解程度不如乙肝,在生活中对丙肝的认识不到位,就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导致加重。丙肝后期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在生活中,要了解到丙肝的传播途径,避免感染这个疾病。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暴露
这是现在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不容被注意到,因此非常容易引起忽视,导致感染丙肝之后还不知道以哪种方式感染的。共用剃须刀、毛巾、牙刷、纹身针或者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都会导致感染丙肝的风险。静脉注射毒品不仅会增加感染丙肝的风险,还会增加艾滋病、乙肝、梅毒等风险。
2、性传播
丙肝感染者的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都携带有丙肝病毒,因此与感染者进行高危的性行为都会出现被感染的风险。同时,丙肝的感染者免疫低下,可能还携带其他病毒,例如艾滋病病毒、梅毒等,这些都可能会被感染上。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丙肝患者的血液里含有病毒,因此输感染者的血液或血制品容易被感染。现在献血会筛查丙肝抗体,但由于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出现窗口期,少数感染者无法产生抗体,检测的试剂条敏感度不够高等原因,都会导致无法筛查出丙肝患者,就会导致接受血液或血制品的人大大增加被感染的概率。
3、母婴传播
患有丙肝的母亲可能会把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感染过程主要在产道分娩时被感染。真正出现在子宫内被感染的概率比较低。母亲的病毒量在怀孕时出现阳性的话,就会增加感染的几率。不过现在有母婴阻断药可以降低婴儿被感染的概率。
4、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丙肝患者的血液里含有病毒,因此输感染者的血液或血制品容易被感染。现在献血会筛查丙肝抗体,但由于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出现窗口期,少数感染者无法产生抗体,检测的试剂条敏感度不够高等原因,都会导致无法筛查出丙肝患者,就会导致接受血液或血制品的人大大增加被感染的概率。
温馨提示
丙肝由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和丙肝患者的亲密接触。并且由于丙肝的前期症状不明显,传播途径比较多,就会容易造成忽视,延误病情。因此要应多了解丙肝的卫生知识,避免感染。
不是很严重,但是慢性的就非常麻烦。以前很多人不了解丙肝,最担心或者说最想了解的是患有丙肝有什么临床表现?下面将介绍丙肝的表现和治疗方法,建议到医院肝病门诊就诊。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 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当患有丙肝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 1.肝功能 包括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2.丙肝病毒抗体 抗HCV。3.丙肝病毒定量 血清HCVRNA,了解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4.影像学 腹部肝胆脾超声检查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必要时行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以了解病情损伤程度。5.肝组织活检 是评估患者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1.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2.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