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的准确位置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穴),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穴),向下沿鼻外侧(承泣穴、四白穴),进入上齿槽中(巨髎穴),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穴)环绕口唇(会人中穴),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穴);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穴),再沿下颌角(颊车穴),上耳前(下关穴),经颧弓上(会上关穴、悬厘穴、颔厌穴),沿发际(头维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穴)。
人体足阳明胃经图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穴),沿喉咙(水突穴、气舍穴,一说会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穴、中脘穴),络于脾。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它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足阳明胃经穴位: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
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督。主要是三大经络。头部正中从脊柱直到颠顶为督脉,两侧为膀胱经。膀胱经两侧也就是为胆经。面部主要为胃经。这是最主要的经络。
手三阳经包括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
大肠经。大肠经从食指上来,沿胳膊外侧往上,过肩膀头,经过肺,往上到鼻子,过人中穴(鼻唇沟的中点)。
三焦经。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沿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上行,经过手背、手臂到达肩部,在大椎穴(低头时可以在后颈部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下方的凹陷中即是)与督脉会合后转向前下进入胸腔,广泛分布在胸腔和腹腔。三焦经分布在人体体侧,就像一扇门的门轴,起到人体枢纽的作用。
小肠经。它起于双手小指,沿手背上行,止于耳中,经过心脏。小肠的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营养全身,糟粕下走大肠,水液归于膀胱。若小肠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消化吸收障碍等问题。
膀胱经。其循行方向是从头到脚,经前额、头顶、枕部、背部和下肢后正中线,最终到达足外侧的至阴穴(两脚小趾外侧、指甲旁)。
扩展资料:
头部是六条阳脉汇聚之处,头部的经络和其循行上的穴位是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穴位。比如百会、风池、哑门、翳风、太阳、印堂等重要穴位都在头部。
中医认为,时常按摩头部经络和穴位对养生健身大有益处,生活中最常用而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每日梳头。梳头可以起到通畅血脉、祛风除湿散寒的作用。
怎么梳头也是有讲究的,选梳子时不要选过于锐利的木梳或牛角梳,梳头时从前额正中开始,稍加用力,梳齿与头皮保持垂直,以均匀的力量向头顶、枕部、颈项部的顺序梳理,然后,按由前到后的顺序。
分别梳理左右侧头顶,最后以梳齿由上到下梳理左右颞部(太阳穴及周围)。每天1~2次,早晚各1次,每次5分钟左右,速度以每分钟梳理20~30下为宜。持之以恒就可以见到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二经络有啥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经络通,身体强,经络操做起来
足阳明胃经在头部,足太阴脾经在脚部,横脉在腹部。1、足阳明胃经起始于鼻旁,向上行至鼻根,然后沿着鼻侧的外缘下行,入上当中,环绕口唇儿一圈儿,然后交会于颏唇沟,循行过下颌,上行至耳前,在头脚截止。
2、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循于脚内侧,经过内踝,并沿腿部内侧直上,进入腹腔,与脾胃相连,上行至胸部,到达喉咙及舌根,经脉分支脉则从胃部分出,上至心经。
3、横脉在腰两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