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形腿的定义是定义: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它是由于先天遗传,后天营养不良,幼儿时期坐、走姿势不正确所引起的,造成股骨内收、内旋和胫骨骨外展、外旋所形成的一种骨关节异常现象。
0型腿, 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
发病机理
缺钙和遗传是O、X型腿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
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当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就会牵拉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形成膝内翻。反之形成X型腿。
由此可见,认为O、X型腿都是骨头弯了,是一种误解。
扩展资料:
治疗方法
1、检查后如果发现是缺钙或者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导致的,就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维生素ad
2、关节肌肉酸痛导致的伸直不利,一般是因为由于剧烈运动、意外损伤原因,多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可以选择使用正骨水、风花油或服用舒筋健骨丸、活血 止痛胶囊以消肿止痛,并且通过做针灸理疗帮助恢复。
3、遗传导致的o形腿等,O型腿的人走路多为外八字,即行走的时候,双足尖向外分,在行走的时候,腿部会向外用力,膝关节受到向外分的力。
久而久之,站立的时候膝关节就会无法并拢,变成O型腿。所以要先调整走姿,良好的走姿应当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
4、x型腿,是最常见的下肢畸形,青少年比较多见主要是因为佝偻病。骨骺坏死或骨骺发育异常,导致出现膝内翻不仅影响外观,且造成下肢负重力线的转移,日久可继发张力侧的韧带松弛髌骨脱位髌骨软化,需要到院里通过做外科手术矫形治疗。
腿部变直有可能会影响到腿部的功能以及人体健康,因此一定要重视。平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睡姿,注意多运动,可以多踢球,打乒乓球,还要适当补钙,这些都有利于减少腿部弯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膝内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X型腿
邻居家的宝宝菲菲走路时只有踮着脚才能正常走路,菲菲妈妈很着急带着她去医院检查。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菲菲妈妈,这是典型的马蹄内翻畸形。而患上这种病的关键原因,就是让菲菲过早的学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小区众大妈的讨论:"你家孩子真棒,这么早就学会走路了,以后肯定是干大事的!"
"才八个月大就会走路了,你家孩子真是个小天才!"
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牵着八九个月大的孩子,练习走路。许多家长理解的"天才"就是孩子小时候能早点发育,比其他孩子先学会走路,先张口说话等,这就被视为家长眼中的"聪明"。难道真的是让孩子越早学会走路越好吗?
所以宝宝学习走路时间的早晚与宝宝智力水平的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家长们应该做的,就是 耐心等待宝宝自己对学习走路做好准备,顺应宝宝骨骼生长的规律,这样才能在学步时事半功倍。
婴儿的张口说话,学步,坐卧等动作,都能给家长带来很大的惊喜。但是这些都是宝宝自然而然的过程,家长不能随便干预。很多家长都认为宝宝越早开始学习走路越好,并且将宝宝独立行走看成宝宝发育良好的迹象。
但是,并非如此。
这项研究的科研人员还认为宝宝学习走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站立-蹲站-扶走-走,不能跳跃每个阶段,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总要遵循这些阶段。
在宝宝刚出生后的几个月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动作发展,因为宝宝如果动作发展受到阻碍,会严重影响到日后的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宝宝心理上产生障碍。
1、8-10月
这个阶段中的宝宝已经开始模仿着大人的站立姿势,渐渐自己站立起来,并且渐渐掌握平衡。这时候 家长应该帮助宝宝站立 ,让宝宝在站立时忘记恐惧感。
2、10-12月
这个时候宝宝已经能平稳地站立了,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开始教给宝宝 如何进行蹲站动作 。家长可以自己摆给宝宝蹲站的动作,让宝宝学习,或者把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
3、12-13月
这时宝宝就可以完全开始学习走路了,父母可以扶着宝宝走, 让宝宝走路时克服恐惧感 。比如可以让宝宝从妈妈这一头慢慢走到爸爸那边,反复多次熟能生巧。不断练习之后,宝宝对于自己走路的状态也会越来越熟悉,并且慢慢的适应这种状态。
4、13月左右
这时候宝宝差不多已经会自己扶着身边的家具或墙壁走路了,而且在这个阶段中, 父母可以让宝宝开始学习上楼梯。
5、13-15月
这时的宝宝基本上已经能够自己平稳的行走了,父母可以在这时让宝宝学习走上坡和下坡,但是注意 坡的倾斜度不要过大。
虽然家长不能过早的干预宝宝的学步 ,但是当宝宝发出自己努力站立或开始爬行等信号时,就表示宝宝要开始学习走路了。 而这个时候父母要做好的,便是宝宝学步前的准备工作了。
如果宝宝跨阶段学习走路,可能对宝宝产生下面的影响:
1、毁了宝宝腿型
一岁之前的宝宝往往自身的骨骼没有发育完善, 下肢的肌肉并不足以支撑自身的力量 ,如果宝宝跨阶段学习走路,下肢部分会由于没有适应承担过重的重量而导致变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型腿"和"X型腿"。
2、使宝宝患上扁平足
扁平足,顾名思义,就是足部塌陷。一岁之前的宝宝足部骨骼也尚未发育完全,如果跨阶段学习走路,全身的力量会一块压在宝宝足部, 会让宝宝足弓承受不了 ,长期如此容易让宝宝患上扁平足。
3、使宝宝视力下降
这也是许多家长不会注意到的,认为过早学步最多只影响身体上的不足,怎么会影响到眼睛呢?其实一岁之前的宝宝大多数都是"近视眼"。在宝宝走路时候自己自发的调整焦距和屈光度。所以 如果他们跨阶段学习走路,视力调整跟不上,引起眼疲劳。
时间,并不是衡量宝宝学习走路的因素。 如果宝宝自然而然地对学步做好准备,也就表示他们的腿部肌肉足以支撑住自己的重量,这时他们会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并且迈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宝宝在站立之前,或者躺在妈妈怀里,或者坐在某个地方,当他们站立起来之后,会感觉失衡,又或者摔了几次后,就不再敢练习走路了。因此,让孩子感觉安全是家长最需要注意的。
1、让宝宝在学步时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
前不久南阳的一个一岁宝宝在学习走路时摔倒了四次,最后造成脑部损伤,昏迷不醒,不免让人们心疼不已。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宝宝学习走路时给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 让宝宝带上轻便的护膝等护具,最好在宝宝行走的地板上铺上缓冲垫,避免宝宝摔倒后造成身体损伤。
2、最好让宝宝光脚学步
在前不久一个大火的综艺《妈妈是超人》中,贾静雯让自己女儿波妞学习,走路时都是光脚走路,就算在户外也是如此。
因为宝宝如果光脚走路,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面的起伏程度,而且还会主动用脚趾抓紧地面。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锻炼宝宝的走路姿势而且对于宝宝平衡感的培养也有很大优势。
3、摔倒后给与鼓励
如果宝宝摔倒了,家长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不但可以增加他们安全感,还能培养孩子自信、勇敢。让他们感觉摔倒并不可怕,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会把摔倒看做困难或者障碍。
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小天使,在宝宝开始蹒跚的学步时,也是开始正式接受这个世界的"仪式",家长们不要盲目地与其他人攀比,所有的技能小宝宝都会逐渐掌握。
所以,正确学习走路的方法,就是少干预,多观察。父母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过多的干预宝宝的学步,多给他们一些支持和耐心,静候花花。
PS:如果孩子在20个月后仍然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咨询医生。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 育儿 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
,更多科学 育儿 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到底什么是美腿?美腿的标准在哪里?虽然用数字来为腿美不美做评分,听起来好像有点物化女人的感觉,不过那些对自己身材曲线没自觉的美眉们,有些数字的依据还是很有帮助的。
美腿的理想标准尺寸(量腿部最粗部位的围度)
大腿的理想尺寸=身高×(0.29-0.3)cm
小腿的理想尺寸=身高×(0.2-0.21)cm
脚踝的理想尺寸=身高×0.118 cm
更多精彩:睡前床上瘦腿操(组图) 导致腿部肥胖的错误走姿 三个方案修炼纤长玉腿
美腿的理想尺寸表单位:cm
身高 腿长 大腿 小腿 脚踝
150 68.3 46.5 30.0 18.0
153 69.6 47.4 30.6 18.4
155 70.5 48.1 31.0 18.6
157 71.4 48.7 31.4 18.8
160 72.8 49.6 32.0 19.2
163 74.2 50.5 32.6 19.6
165 75.1 51.2 33.0 19.8
167 76.0 51.8 33.4 20.0
170 77.4 52.7 34.0 20.4
173 78.7 53.6 34.6 20.8
跟身材一样,美腿也有它的比例和尺寸,它的计算方式是这样的:
1. 小腿长度:大于身高的26.3%;
2. 最大圆周:大约是小腿长度的3/4;
3. 三围尺寸:上围等于最大圆周,中围是上围加下围除以2,下围是上围的63%。
4. 以此为标准,如果你的身高为160公分,那么你的小腿标准长度应该是42公分上下,最大圆周应该在32公分左右,上围32公分,中围26.5公分,下围20公分左右。 从侧面看,理想小腿曲线的前缘应该是一条垂直线,后缘略微弓曲;从正面看,不论前面还是后面,内缘应该是一条垂直线,而外缘要体现一定的弧度。小腿曲线的比例还需考虑到身体线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