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肠吻合手术的后遗症

胆肠吻合手术的后遗症,第1张

胆囊炎、胆结石和脂肪饮食(上海医科大学 吴家芸教授)

胆囊炎、胆结石是常见的疾病。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许多人都知道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应忌脂肪饮食,这是为什么? 胆囊手术后,是否还要忌脂肪饮食呢? 为什么有些检查和治疗又需要吃些脂肪餐?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了解胆囊、胆管的解剖和生理。

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梨形的囊袋,肝脏每天平均产生约800毫升胆汁,除少量胆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肠外,绝大部分经胆囊10倍浓缩后贮存于胆囊中。胆囊收缩时,将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挤入胆总管,并进入十二指肠内,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饮食中的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能刺激肠粘膜释放出一种“缩胆囊素”的物质,使胆囊收缩,排出胆汁。但如果胆囊内有结石或胆总管结石阻碍胆汁的正常排出,胆囊强烈收缩时,便可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诱发胆囊炎或胆管炎的发作。部分胆囊内带菌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亦可发病。

由于胆囊炎的病人,绝大多数伴有胆结石,所以患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要忌脂肪饮食,以免诱发疼痛和胆囊炎的发作。

胆囊是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场所,作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进脂肪食物时,由于没有浓缩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部分病人会出现腹泻。此外,作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胆总管常常扩张,以部分地代替胆囊的功能。如果胆管代偿功能失调,则在进食脂肪饮食后,也可出现类似胆绞痛等症状,所以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也应该忌脂肪饮食,至少在手术后的1~2年内,应该忌脂肪饮食。

患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要了解胆囊功能情况,需口服碘番酸或碘阿酚酸片等药物作胆囊造影检查。药物经肝随胆汁排出,进入胆囊,浓缩后,胆囊阴影便可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进食脂肪餐后,若在30~40分钟内缩小为原来的l/3或l/4,则说明胆囊功能正常。在胆囊功能良好的病人,如果仅有1~2颗,大小在2厘米内的结石,可以采用体外震波碎石的方法,使大结石碎成颗粒状,再服鹅去氧胆酸溶解结石,这时,脂肪饮食能使胆囊收缩,将碎石和胆汁一起排入肠道中,随粪便排出。此时吃脂肪饮食,却是治疗的需要。因此,了解胆囊、胆道的解剖和生理,就能正确地理解胆囊炎、胆结石与脂肪饮食的关系了。

震波能治胆结石(上海医科大学 王炳生教授)

胆结石是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然而,许多病人都希望能够用非手术方法消除胆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机的问世,给一部分胆结石病人带来了福音。利用液电、压电或磁电效应制成的体外震波碎石机,能在体外发出高能震波,穿过人的皮肤和组织,将能量聚集在结石部位,使结石粉碎,加上口服溶石和利胆的药物,使碎石溶解或排出。这种不要开刀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深受广大病人的欢迎。

然而并非所有的胆结石病人,都可以用体外震波治疗。需符合下列条件才能用此法治疗:第一,胆囊结石直径在12毫米以下者1~3颗,13~20毫米者1颗;第二,口服胆囊造影剂时,胆囊浓缩和收缩功能良好,而且是含钙量小,能透过X线的阴性结石;第三,在碎石机的B型超声图像上,能清楚地显示出胆囊的轮廓和结石的位置。此外,经过胆道造影检查发现的胆总管、左右肝管、范围局限的肝内胆管结石,如果能够在碎石机的B超图象上显示出来,也可以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

如果有下列情况者,则不能或不宜作震波治疗。如口服胆囊造影剂时,胆囊不显影,胆囊内有含钙量高不能透过X线的阳性结石,单颗胆囊结石的直径大于25毫米,胆囊多发性结石,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广泛性肝内胆管结石等。

胆囊结石经震波治疗后,要继续服用熊去氧胆酸,并在结石消失后3个月内,仍需继续服用。应注意饮食,少吃油腻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应定期做B超检查,观察有无结石再生,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服用溶石药物,再次复震治疗或改用手术治疗等。胆管结石经震波治疗后,要服用舒胆通、利胆醇或中药等利胆药物,以便结石排出。并定期做B超复查,必要时,做胆道造影检查,以了解结石消失情况。

1988年以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外科用EDAP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胆结石703例,均未发现对心、肺、肝、肾、胰和胃肠道有所损害,只要没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一般都能接受震波治疗。

牛奶可防胆结石

临睡前喝一杯全脂牛奶,可防胆结石。因为牛奶能刺激胆囊,使其排空。这样胆囊内胆汁就不易潴留、浓缩,结石就难形成。

胆道结石分哪几种类型?

当你走进结石“王国”时,就会为那些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胆石而惊叹不止。那颜色,有的洁白如玉,有的漆黑似墨,而更多的呈深黄色、棕褐色或紫褐色;那形状,有的圆如珍珠,有的形同鸽卵,还有的呈三角状、多面形、棍棒状等等;其硬度,有的坚如顽石,有的软似米粉,当你用刀将结石切开时,可以看到有的以内核为中心、呈放射状结构,有的则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呈层状结构,也有的杂乱无章;有的一石屹立,独占鳌头,有的众石并存各不相扰;有的大小、形状相差不多,有的则大小不等。当这些千姿百态的结石被你尽收眼底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问道:为什么同样发生在胆道系统的石头,却有如此多彩的状态?医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与结石的成因,成份和发生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家们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胆石进行分类:

(1)按胆石内所含成份可分三类:

①胆固醇结石:由于胆汁中所含的胆固醇过多,溶解不掉而逐渐沉积。单发者居多,质地坚硬、呈圆形或椭圆形,结石内约含胆固醇98%,外观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表面光滑,光彩很好看,切面有放射状线纹。也有多发结石呈多面或粒状,X线平片不显影。

②胆色素结石,是我国最多见的一种结石。形状不定,质软易碎,剖面无核心或分层,称“ 东方型结石”。结石由胆色素、钙盐、细菌、虫卵等组成。结石的大小不等,小的像泥沙,大的有黄豆大小,外表为黑色或棕红色,数目较多,体积较小,常常随胆汁的排放流动,成为胆总管结石。

③混合性结石:不论是胆色素结石或胆固醇结石,在结石形成后,又可以在原来的结石外面,再有胆固醇或胆色素、钙盐的沉积,从而形成胆色素胆固醇混合性胆石。由于所含成份比例不同,可表现各种颜色和形状,一般多见的为球形或多面形,颜色有灰白色、黄色、棕色、黄绿色、黑色,剖面为层状,各层色调不一,X线平片常可显影。

我国的胆结石根据各地报道,混合性结石最多,胆色素结石次之,胆固醇结石最少。由于胆石可堵塞各种不同部位,所以引起胆石症的症状也各不相同。这与胆石的大小、位置、有无炎症有很大关系。

(2)按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总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三种:

①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和混合性结石。胆石在胆囊内,一般不引起黄疸,也不产生绞痛( 除非卡住了胆囊管)。患者平时偶有中上腹或右上腹的饱闷感,有时有嗳气、嗳酸、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在吃油腻食物后,症状可以加重。也有部分病人可以终身没有症状。

②总胆管结石:多见于胆红素结石。胆石可以原发于总胆管,也可以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当胆石在总胆管内卡住时,病人出现疼痛,常有黄疸、寒战、发热,大便呈灰色,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一样。如此时又有总胆管炎症时,就能导致高热、昏迷等严重征象。当胆石移动位置或从胆道口排到十二指肠内,病人的黄疸及炎症症状都可趋向消退。

③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5%左右。由于胆石较小,呈泥沙样,容易往下流动,因此多数同时有总胆管结石。病人常从幼年时就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发冷、发热、黄疸等病史。这是由于胆石阻塞了胆汁的流通,胆汁被阻塞不能排出,就转而进入血液中,这时病人的眼睛、皮肤就会发黄。医生把这种现象叫作“梗阻性黄疸”。也因为胆道被阻塞,时间一长,讨厌的细菌就乘机在胆道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胆道炎。还能进一步侵入全身,引起中毒、休克、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神志淡漠、白血球超过20.0×109/L,体温达39℃以上,医学界把这种现象叫“重症胆管炎”。其他还能上行感染引起肝内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

在古代有胆结石这种病吗?

胆道结石病可能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在埃及的木乃伊(公元前1085~前945年)中,便发现有胆囊结石。不过,从其发生率看来并不是那样的常见。据认为公元前4世纪之前,便已有关于胆石症的临床描述。我国的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女尸,经过尸体解剖,发现胆囊内含有胆固醇结石及胆色素结石。祖国医学很早便有关于胆道疾病的临床描述。

世界上最大的胆石有多重?

同样是胆石,在不同病人身上数量却不一样,少的只有1~2颗,多的达几千颗,鼓鼓囊囊一袋。小的似芝麻,大的像鸡蛋,甚至可以有斗那么大。

1952年12月29日,英国伦敦的查林·克罗斯医院为一位八十岁老妇取出一颗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胆石,竟达6.29kg。

我国海军某医院外科,1981年9月26日在55岁的男患者总胆管内,取出结石215g。

胆道结石都发生在胆囊里吗?

不是,除胆囊里可发生胆结石外,凡是胆道系统胆汁流经的地方,都可发生结石,如胆道的肝外和肝内部分。肝内部分包括左、右肝管和密布于肝叶内的肝胆管分支;肝外部分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颈管、胆总管、壶腹部。结石可以就地产生,也可以来自上面的胆道随胆汁流下来。

人为什么会发生胆结石病?

胆结石病即胆道内胆汁的某些成分(胆色素、胆固醇、粘液物质及钙等)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析出、凝集而形成石头导致的疾病。结石可以发生在胆道的任何部位。但是大多数人是不会发生胆结石病的,这是因为胆结石的生成必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在胆道内形成结石。胆结石的发生与饮食、感染、胆汁停滞等因素有关。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促进胆结石病的发生呢?①长期食入高糖、高脂膳食者,可造成胆汁中三种脂类(胆固醇、卵磷脂、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过饱和而引起胆固醇结石。②与胆固醇结石相反,惯用低蛋白、粗碳水化合物饮食者容易发生胆色素结石。在农村,沿海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胆红素结石的发病率高。胆汁培养带有大肠杆菌生长,大肠杆菌在繁衍过程中产生酶,超过胆汁中存在的葡萄糖二酸-1、4-内酯对其的抑制作用;使结合胆红素水解,而形成胆红素结石。胆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慢性复杂过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胆囊内为什么会生石头?

胆石症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人们研究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到现在为止医学家还不能很明确地指出胆石形成的直接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专家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因素:

(1)胆汁中主要成分比例失调:胆汁中的成分上面已说过,除水以外,固体成分有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等三种主要化学成分,混在一起呈粘稠状态。大家都知道,水与油是不相容的。胆固醇是脂类物质,它也就不溶于水。正常人的胆固醇之所以能够比较稳定地溶解在胆液中,主要因为胆汁中有足够的胆盐和卵磷脂形成了胶粒的缘故。如果胆液中胆固醇增多,或者胆盐和卵磷脂减少,它们之间的比例失调,胆固醇就过剩了,就形成了胆固醇结晶。又因为它们相互聚拢,越聚越多,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结石。另外如果饮食中热量(热卡)过高,糖的比例过高,也会抑制肝脏分泌胆盐,胆固醇就溶化不了。又如在饮食中胆固醇(肝、蛋、肉类等)含量多,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量就增高2~3倍,这样胆固醇在胆汁中呈“过饱和 ”状态。这种胆汁在医学上称为“致胆石性胆汁”。这种结石称胆固醇结石。

(2)胆道蛔虫症:日本学者对手术取出的胆红素钙结石进行研究,发现结石内55%有蛔虫卵。我国青岛某医院对413例胆石进行解剖,发现以蛔虫残体为核心而形成结石占70%~84%,湖州第二医院一护士长,曾把术中取出的胆石10粒,锯成两半,发现石头里有蛔虫残体5粒,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发现有团团蛔虫卵及蛔虫角皮3粒,以上说明蛔虫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因素之一。

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小肠里有多种细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因此粘附在蛔虫体上的细菌也以大肠杆菌为最多。而蛔虫又有一个特殊的习性,就是见孔就钻,无孔不入。十二指肠中有一个地方叫十二指肠乳头,它是一个很小的细孔,该处是蛔虫从肠道钻入胆道的必经之路。尖头尖脑的蛔虫常常拼命地往胆道里钻。蛔虫钻进胆道以后,有的大批产卵,有的很快死掉,腐烂变黑,变成段段残体。残体和虫卵这些异物,有的受胆道运动的影响和胆汁流动的作用,自然地排入肠道;有的阻塞胆道、存留在胆道里,逐渐形成为结石的核心。这时随着蛔虫进入的大肠杆菌,把胆道作为活动的温床,趁机繁殖起来,引起胆道发炎、水肿,使分泌物增多、凝聚,起到形成结石的网架作用。又因为大肠杆菌能释放一种酶,纷纷出来捣乱,东窜西撞,把胆汁中原来的结合胆红素大大地破坏了,变成了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与胆汁中的钙相结合,形成微小颗粒往下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微小颗粒通过由糖蛋白形成的网架而相互聚拢、淤积,包在以异物为核心的周围。一层又一层,一层包一层,就像滚雪球似地越来越大,胆结石就这样形成了,这就是混合结石。在手术室里,医师在开刀过程中,从病人的胆道里有时取出来的石头,蛔虫还有一半露在外面呢?例:

邵某某,经手术,在总胆管内取出蛋形混合结石一粒,头部有蛔虫半条,结石大小为2.5cm ×1.6cm×2cm,重31g。

有人曾做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将一根很细的线头放进兔子的胆囊,经过几个月后,一根细细的线头变成了一颗圆圆的石头。

(3)女性激素:雌激素能直接影响肝脏的酶系统,使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内含胆酸盐减少,胆固醇分泌量增加,还能干扰胆囊收缩功能,造成胆汁排放受阻,胆汁淤积,促使胆石的发生。

(4)肥胖及体力活动过少: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转换率较正常人高,使胆汁内胆固醇排泄量增多容易析出,形成结石。不爱好运动、有静坐习惯、肥胖、腹壁松弛、瘦子的肝脏下垂、饮食中长期缺乏脂肪、胆囊肌张力减退者,都可使胆汁慢性淤积而形成结石。

(5)精神状态:长期精神紧张、抑郁会使内脏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胆囊功能,造成胆汁淤积。因为精神不愉快会导致抗病白细胞减少,从而破坏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专家们观察过一组失去妻子的男子,在头14个月中,他们的白细胞数明显减少。

(6)遗传:已证实胆石症的下一代发病率高于一般人,其中部分遗传者主要因胆汁中先天性胆酸盐含量过低,使胆固醇非常容易过饱和而不容易溶解,析出形成结石。

胆结石中由哪些成分组成?

胆石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胆结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目前,许多科学家正致力于胆石症的研究,企图了解胆结石形成的原因和确切的过程,并以此来寻求预防和治疗胆石症的有效方法。研究胆石症的原因,首先要弄清胆结石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现代分析化学的进步,为研究胆石成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通过应用化学微量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光谱、电子探针,以及质子激发X线发射分析等各种现代科技方法,发现胆结石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包括胆固醇、胆红素钙、碳酸钙、磷酸钙、磷脂、蛋白质,以及铜、铁、锰、锌、铅、锶、钛、铬和镍等多种金属元素,而且每一个病人身上的胆结石的成分也不完全相同。胆结石的成分尽管如此复杂,但科学家们发现,有一些结石的胆固醇含量超过结石重量的一半,而另有一些结石则以胆红素钙及其衍生物为其主要成分。于是,人们将这两类结石分别称为胆固醇结石和胆红素结石。胆石成分的分析为研究胆结石的成因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迪。我们知道,胆固醇和胆红素本是胆汁中的两种主要成分,于是接下来人们就着手探索原来已经溶解在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红素,是在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过程才发生沉淀析出,再形成结石的。

我国为什么以胆色素结石多见,而西方国家则以胆固醇结石多见?

我国的原发性胆管内色素结石约占胆石病例的50%。与胆色素结石紧密相关的疾病亦称为中国胆道阻塞综合征。这和我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有关。我国人的饮食成分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平衡;加之广大农村、沿海地区的生活方式,蛔虫在人体内的寄生相当广泛,蛔虫可将细菌带入胆道内。细菌亦可经门静脉血流到肝脏并排至胆道内,肠道内细菌尚可通过奥狄氏括约肌返流入胆道内;胆道感染发生在几乎全部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胆汁中细菌密度很高,反复的胆道感染降低了胆道组织的抗损伤能力,使胆管上皮再生不良,增加了胆管狭窄的发生率,造成胆汁停滞。胆汁停滞有利于胆汁内细菌繁殖及产生大量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均是形成胆管内色素结石的重要原因。

而西方国家的结石则以胆固醇为主,其饮食结构为精制碳水化合物。日本人的胆石原先三分之二为胆色素结石,但其近年来随着饮食的西化,这种结石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而胆固醇结石则显著增多。1984年我们对北京地区的胆结石分析,发现与日本胆石类型的变动相似,这种变动趋势与我国城市居民中蛔虫感染率下降,饮食中蛋白、脂肪的含量增加有关。非洲的黑人中胆石症少见,Capron认为与黑人饮食中丰富的纤维素含量有关。然而在用西式化饮食及生活水平较高的黑人中,胆固醇结石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所以,饮食和生活习惯与胆结石的类型呈正相关。

哪些人容易患胆结石?

胆石症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患胆结石。那么,哪些人容易患胆石症呢?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胆石症的“危险因子”。有这些“危险因子”的人就容易患胆结石。胆固醇结石的“危险因子”包括:

(1)年龄大 青少年患胆石的极少。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因此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患胆石症,年龄越大,患胆结石的人就越多。

(2)女性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胆固醇结石,女性病人一般要比男性病人多2倍以上。多次妊娠的妇女更容易患胆结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或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妇女,患胆石症的也较多。

(3)肥胖 肥胖的人容易患胆石症。肥胖的人有长期的过度营养,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可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4)饮食 经常进食较多,食物中含有多量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和糖,就容易产生胆固醇结石。西方式的饮食方式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

(5)某些疾病 患局限性回肠炎的病人,容易发生胆固醇结石,这是因为病变的回肠不能完全吸收肠内的胆汁酸,造成胆汁酸的过量丧失所致。同样的道理,作了回肠切除手术的病人,也容易患胆固醇结石。

凡有上述“危险因子”的人应该经常警惕胆石症的发生,如一个中年以上的肥胖妇女,在饭后经常感到上腹饱闷,甚至胀痛不适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以确定有否胆结石。平时避免进食过多和过度肥胖,对防止胆结石也有一定的作用。

什么是胆结石的十大诱发因素?

据科学家研究,胆结石有以下十大诱发因素:

(1)经常喜欢吃高糖、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

(2)患胆道寄生虫病者,如蛔虫、肝吸虫病等。

(3)女性激素增高者。

(4)肥胖及体力活动减少者。

(5)胆囊及胆道感染者。

(6)身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

(7)长期服降血脂药物:如安妥明、烟酸。

(8)情绪:长期精神紧张、抑郁。

(9)遗传。

(10)手术:如迷走神经切断术,破坏了胆囊的排空功能;小肠远端广泛切除术,引起胆盐的肝—肠循环障碍等。

胆结石为什么可引起胆道出血?

胆结石引起胆道出血常常与在胆结石基础上合并感染有关。发病机制有三种类型:①肝内弥漫性小胆管炎、胆管周围炎型。主要病变在汇管区,区域间小叶管与小叶间静脉相沟通发生多个小胆管血管瘘,广泛的小胆管出血汇集成胆道大出血。②肝脓肿型。多发性胆源性肝脓肿汇集成大脓肿,脓液腐蚀肝动脉或门静脉分支,导致胆道出血。③肝胆管溃疡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梗阻上方肝胆管粘膜上皮脱落形成多个溃疡,溃疡可穿透邻近肝动脉、门静脉而发生胆道大出血。

磁共振检查对胆结石的诊断有无价值?

磁共像在T�2权重像上,胆囊呈高信号区,其中结石为低信号影,但小的结石常被高信号的胆汁遮盖而不易显示出现。一般认为,核磁共振检查胆结石的效果远不如B超,与CT比较也逊色不少。因此,胆结石不是核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更不宜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结石手术治疗的效果如何?

虽然现在已有不少应用非手术的方法可以治疗胆结石,如体外震波碎石、口服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注入甲基叔丁醚直接溶解胆固醇结石、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有的还处在临床研究阶段,有的效果不确切、不满意,而且多数方法只适用部分胆结石的病人,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结石的主要手段。胆结石病人经过手术治疗后,绝大多数都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病人的症状会得到解除,能完全恢复健康,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是,确有少数病人在手术后还会有胆结石的症状,胆石会复发,甚至需要再次手术。

经“T”形管胆道造影,发现胆道中还有胆结石该怎么办?

临床上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手术时曾经仔细地探查胆道,认为胆石已经取尽,而手术后作经“T”形管胆道造影,仍发现有胆道结石残留,这时往往容易遭到病人的埋怨,认为医生手术不仔细。实际上,尽管医生手术很仔细认真,而且在手术时还作过胆道造影或用纤维胆道镜作了检查,总会发现有少数病人的胆道内的结石没有取尽。如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等待结石自行排出

结石较小,有时虽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也会通过奥狄氏括约肌排入十二指肠。

(2)生理盐水冲洗

用生理盐水从“T”形管内以一定的压力注入,冲洗胆道,有时会将胆道内的结石冲入十二指肠。

(3)用纤维胆道镜取石

如放置的“T”形管较粗,可以在手术后第六个星期,将“T”形管拔出,随即把纤维胆道镜经过原来“T”形管的瘘道放到胆总管内,然后放入取石网将结石取出。

(4)内窥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这种方法是用纤维十二指肠镜先作检查,当看到胆总管在十二指肠的开口处乳头后,再将一根特制的乳头括约肌切开刀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送入胆管内,然后切断乳头括约肌,这样,既扩大了胆总管在十二指肠的开口,又使胆管里的结石便于排入十二指肠。

(5)溶石法

通过“T”形管注入某些药物,如胆盐溶液、肝素、甲基叔丁醚等,有时可将结石溶解排出。

(6)手术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那就只能再次做手术将结石取出。

手术以后为什么又会发现结石?

外科手术是治疗胆石症的有效方法。可是,有些病人手术若干年后,旧病复发,胆管内或有残留结石,或出现新的结石,这种情况称胆道残余结石,经受切腹之苦的病人对此往往没有思想准备,十分惶恐,不知所措。为什么会发生胆道残留结石?这是胆石症病人十分关心的事。据1983年全国性学术会议统计,我国胆道残留结石发生率为20%~40%,远较国外高。有以下几个原因:

(1)疾病本身的原因:

①在急诊手术中,由于时间匆促,病情危急,全身情况差,不宜长时间手术而取石不彻底。

②结石过多,尤其是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无法一次取净或取石有困难。

③有些病人在胆囊切除后,由于其肝脏排出的胆汁成份异常(称成石性胆汁),容易形成新的结石,称再发性结石。

(2)医疗条件方面的原因:由于医疗设备或技术的限制,不能对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等作出准确的判断,以致盲目取石,容易遗漏。也可能由于医生选择的手术方法不恰当,如多发性胆囊结石不先结扎胆囊管,而手术操作的挤压使部分胆囊内胆石被挤入总胆管。

为什么有些胆石症病人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

胆系疾病再次或多次手术的机率在全身其它所有的疾病中是最高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

(1)有时病人的病情重笃,不能耐受根治性的较大手术,只能采取应急措施。先做胆囊造瘘或胆道切开、T形管引流减压,以抢救病人生命。待3个月后再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术式行二期手术治疗。

(2)由于胆道系统解剖上具有一定的变异性,所以术中容易出现医源性的胆管损伤。

(3)胆道疾病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如肝内胆管结石常不易取净、胆道结石容易复发等诸因素,导致了胆道再次手术的可能性。

(4)对整个胆道系统情况,尤其是肝内病变的情况,在手术前和手术中未能完全弄清楚,因而遗漏病变而未能得到适当处理。

(5)胆囊结石手术时,遗漏胆管内结石或括约肌狭窄病变。

(6)手术后慢性胆管炎的发展,可导致继发性的胆管狭窄和胆管?/ca>

腹泻是指排出异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脓血,并且排便次数频密,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周围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极少是严重疾病的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由于腹泻会丢失大量的肠液,多次腹泻后可造成血液中的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离子丢失过多,造成全身不适。如果腹泻持续不止或伴有脓血便、剧烈呕吐或高热,应到立即医院就诊。

一、腹泻的自我诊断要点

伴随的症状

可能的诊断

急性腹泻,水样便,可伴有(或不伴有)发热,脐周疼痛 胃肠炎,多为食用不洁、变质或使用过敏的食物引起

急性腹泻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并发现大便中带脓血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但也不能排除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伴发热 常见于慢性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和结肠癌等

慢性腹泻还有间歇性便秘 结肠过敏、直肠或结肠息肉,还须排除结肠癌

粪便呈酱红色或血水样,含有脓血小块,量较多且有恶臭 急性阿米巴痢疾

粪便量多,恶臭异常,呈灰白色油脂状 一般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碍所致的腹泻

严重腹泻,伴有剧烈呕吐、发热、严重脱水,粪便呈米泔水样,病情凶险 可能为霍乱和副霍乱

常见腹泻的病因及治疗

夏季是菌痢的高发季节,此时,沙门氏菌肠炎、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也到了发病高峰期。由于三者在临床上均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易混淆诊断。此外,菌痢与沙门氏菌肠炎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尽相同,而轮状病毒性腹泻则不需要用抗生素。因此,对三者加以鉴别,于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菌痢多由食用不洁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引起发病,1岁以内幼儿少见,首发症状为先泻后吐,同时有腹痛,以左下腹痛为主,腹泻的特点是便次频繁,每日大便次数超过十次,甚至更多,但大便量少,大便性状为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大便镜检满视野白细胞,大使培养可查到志贺氏菌。氟哌酸为目前最佳抗痢药物。

沙门氏菌肠炎多由食用不洁食物如牛奶、蛋类、家禽、内脏等引起发病,1岁以内幼儿多见。首发症状为先吐后泻,常有呕吐,以脐周腹痛为主,每日便次在3-10次,大便量多,大便性状为水样带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大便镜检白细胞总数多正常,大便培养可找到沙门氏菌,治疗药物选用复方新话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轮状病容是6岁以下幼童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以6个月~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轮状病毒性腹泻首发症状为呕吐、咳嗽,腹泻每日3-10次,大便为稀便、水样或蛋花样。有酸臭味,无粘液及脓血,大便镜检、大便培养均阴性,血象不高,病毒检测可分离出轮状病毒。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可不用抗菌药物。

抓“肚筋”医治拉肚子

因受凉而引起的拉肚,可用抓“肚筋“的方法来治疗。让患者俯卧于床上,可在患者两肩胛骨内侧分别抓住一根较粗的筋“即肚筋”。抓住此筋提起来,再猛地松开,这样左右如是几次,便有奇效。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个别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2~3次,且粪便成形,不应称为腹泻。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手术后的病人常常会发生直肠性便秘,此时由于粪便嵌塞于直肠腔内,刺激直肠粘膜,可有排便次数增加,且伴有里急后重感,有时还会有粘液排出,也不应列为腹泻,其实际上是严重的便秘,这种便秘需灌肠或用手挖帮助排便,医学上称之为假性腹泻。

腹泻怎样分类?�

腹泻是一种症状,其发病机理相当复杂,引起腹泻的疾病也很多,因此,腹泻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种。

急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并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肠痉挛所致的腹痛,病程在两个月以内者;临床上,如腹泻持续或反复超过两个月,可称为慢性腹泻。当然,这种区分是人为的,腹泻病程超过两个月固然可称为慢性腹泻,但病史短于两个月者亦未必全为急性,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泻的初期,或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慢性病例的初次发作,在实际诊断时,必须与急性腹泻互相参照。

(2)根据病理生理的特点可分为:

a 渗出性腹泻

b 分泌性腹泻

c 渗透性腹泻

d 吸收不良性腹泻

e 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

(3)按解剖部位可分为:

a 胃原性腹泻

b 肠原性腹泻

c 胰原性慢性腹泻

d 内分泌失常性腹泻

e 功能性腹泻

其中,肠原性腹泻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a 病原感染性腹泻

b 炎症非感染性腹泻

c 肿瘤性腹泻

d 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性腹泻

e 食物( 中毒、过敏)性腹泻

f 药物作用或化学品中毒性腹泻

g 功能性腹泻

腹泻的发病基础是什么?�

腹泻主要是病毒、细菌、食物毒素或化学性毒物、药物作用、肠过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肠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紊乱的结果。

我们知道,人体摄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质,经胃肠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摄入的饮食和从各种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总量约9L,并含有大量电解质,一般24小时内,空肠吸收水分3~5L,回肠2~4L,进入结肠者只剩约1~2L,且大部分被结肠吸收,最终随粪便排出的水分不过100~150ml,还有少量的电解质。由于肠道吸收水分的潜力强大,所以正常人粪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稳定的,不会因饮水的多少受影响。在小肠上段肠腔内,由于食糜质和量的差异和电解质含量的多少,其渗透压可呈高张或低张状态,水分不断由血浆渗入肠腔,或从肠腔吸收入血浆,使血浆与肠腔之间的渗透保持着动态平衡。

腹泻的发病基础是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或紊乱,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减少和(或)动力加速等,最终导致粪便稀薄,可含渗液,大便次数增加而形成腹泻。

如何根据腹泻一症推测疾病?

腹泻一症,若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方面表现,可以有助于进一步推测腹泻的病因。

(1)从年龄来分析:儿童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感染、双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泻、肠系膜淋巴结核和胰腺纤维囊性变;青壮年腹泻多为功能性腹泻与溃疡性肠结核;中年或老年腹泻常为结肠癌。

(2)从性别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功能性腹泻多见于女性,而结肠憩室与结肠癌多见于男性。

(3)从籍贯和职业分析:居住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民与渔民,频繁与疫水接触,腹泻时应考虑有血吸虫感染的可能。

(4)从起病与病程分析:起病急、病程短而腹泻次数频繁者,应考虑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感染、葡萄球菌肠毒素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肠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药物作用和化学中毒等。若病史超过2年者,则结肠癌引起的可能性就较小;若病史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常见于功能性腹泻、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病;若腹泻呈间歇性发作,常见于功能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及结肠憩室炎等。

(5)从胃肠道症状分析:从病人所呈现的胃肠症状,尤其是腹泻情况,可以推测病变部位在小肠或结肠。如病人便意频繁,有里急后重感,每次排便量少,有时甚至只排出一些气体或少量粘液而无粪质,粪便色较深,稀烂,粘冻样,含或不含肉眼可见的血液,臭气不重,伴下腹或左下腹持续性疼痛,腹痛于便后可稍缓解,这种腹泻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

若腹泻时无里急后重症状,粪便色淡、量多、水样、多泡沫或油腻状、恶臭,无肉眼可见的血和脓,但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伴脐周围或局限于右下腹部间歇性绞痛,肠鸣音亢进,这种腹泻病变位于小肠。

若24小时排便次数在10次以上,甚至达数十次的急性腹泻,常见于急性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泻,如霍乱和渗出性腹泻如细菌性痢疾。而每天排便几次的慢性腹泻可见于许多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与结肠癌以及肠道激惹综合征等。

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可见于溃疡性肠结核、结肠癌、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憩室炎、便秘而有服泻药的习惯者和肠道激惹综合征,后者在便秘时,大便如“牛粪”样,带粘液而无脓血。

若腹泻与进餐有关,禁食后可止泻,这种腹泻常见于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粘膜通透性异常和肠蠕动加速。

若在清晨或餐后发生腹泻,常见于肠道激惹综合征;若夜间腹泻,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常提示由器质性疾病引起。

(6)从全身症状分析:若腹泻伴有发热者,应首先考虑引起肠道感染的各种原因,也应除外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及晚期肠道癌肿。若患者显著消瘦或营养不良,常见于小肠性腹泻,如胰原性腹泻、胃肠道有短路形成或其他吸收缺陷病变等,而少见于结肠性腹泻,但结肠癌可出现恶病质,应属例外。若腹泻伴有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且症状常随情绪转移而可用暗示暂时缓解,这种腹泻常见于肠道激惹综合征。

(7)从腹部体征分析:慢性腹泻病人,如腹部可触及包块,常提示肿瘤或炎症性疾病。若包块位于左下腹,应怀疑左半结肠癌、乙状结肠憩室炎或癌肿造成肠腔狭窄引起的粪块壅积。若包块位于右下腹,应怀疑右半结肠癌、阿米巴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肠结核、克隆病与肠放线菌病。结肠炎与结肠周围炎形成的包块较癌肿软,且压痛明显。结肠痉挛时可触及肠段时现时消,并不经常存在,可与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包块相鉴别。若腹部压痛明显,可见于克隆病、结肠憩室炎及盆腔或阑尾脓肿。若腹部膨隆并伴有肠鸣音亢进,常提示存在肠梗阻。

(8)直肠指诊分析:直肠指诊简便易行,可以发现肛周有无病变以及直肠有无狭窄、癌肿或粪石,故直肠指诊对于直肠癌引起腹泻的病人,具有直接诊断的重要价值。当手指触及坚硬而不能移动的结节状肿块,指套染有血迹,常提示为直肠癌。

腹泻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腹泻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众所周知,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摄入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能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表现。

(2)腹泻可导致维生素缺乏:长期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维生素的缺乏。有些人腹泻日久后出现皮肤头发干燥,头发失去正常光泽和滋润,间有散在性脱落,产生早秃现象,此为缺乏维生素A所致;又如,有些人出现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这是缺乏维生素B的结果。

(3)腹泻可引起贫血: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指甲、手掌、皮肤以及口唇、和睑结膜等处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甚至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4)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可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抗病能力减弱,炎症容易扩散,也可使组织再生及外伤愈合能力减弱,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

(5)腹泻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小肠粘膜病变可直接影响人体对水分的吸收,肠腔内高渗透压会使血中部分水分向肠腔转移,最后由大便排出,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当水分丢失不超过体重的5%时,机体还能代偿。一旦超过5%便无法代偿,从而出现一系列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现象。

腹泻时,机体不但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还会丧失大量对机体功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电解质,如钠、钾、钙及镁等。如果丢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相应的机体功能紊乱。如缺钾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全身软弱无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呼吸肌麻痹及肠麻痹等一系列缺钾症状。

平时,身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其余的废物需要经过水的运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体外。脱水时尿量因机体内水分损失而减少,甚至无尿,这就会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称为“酸中毒”。其临床表现除呼吸改变外,还可见疲乏无力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腹泻对老年人损害尤为严重。老年人因抵抗力弱,较青壮年容易出现腹泻,如果认为腹泻是小病,不及时就医,就易酿成大病,严重危害健康,甚至猝死。这是因为,老年人急性腹泻易出现低血糖、心脏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腹泻时少食是常规,摄入不足则需要分解体内贮藏的肝糖原,以维持血糖稳定,而老年人没有足够的肝糖原贮藏物转化为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6.7mmol/L,当血糖低于3mmol/L时,就会出现疲软、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及晕厥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状。血糖过低还可引起深度昏迷和猝死。

腹泻时大量水分丧失,会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钠、钾、钙、镁,可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神经传导功能和心跳节律,腹泻时这些阳离子缺乏,可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为不利。

所以,老年人一旦出现腹泻,切莫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

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生素治疗?

有人认为,腹泻必然是胃肠道细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泻便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等。

诚然,霍乱、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肠炎,确实是细菌感染,治疗时常常需应用抗菌药物。然而,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胃肠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腺癌等;胆汁排出减少、双糖酶缺乏使肠腔内存在大量未经消化而不能被吸收的溶质,引起高渗性腹泻;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生活,有的人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有些婴儿因饮食不当,辅食增加过快过多,造成的腹泻等,举不胜举。诸如此类腹泻便没有细菌感染存在。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成人和大孩子夏季“流行性腹泻”和霉菌性肠炎等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细菌感染。其中,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与各种普通细菌特性完全不同的一类霉菌引起的。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

许多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较为严重。其原因,除化学刺激因素外(化学刺激性与剂量有关),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体内的菌群失调而导致二重感染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重感染,亦称菌群失调症。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处于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人体的皮肤粘膜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肠道等处,都寄生着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人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其中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肠道正常的菌群还对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病菌有着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这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上称为生态平衡。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也就是说,本来用抗生素想杀灭致病菌,结果反遭致更厉害的细菌感染,其中,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由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二重感染,主要形式为肠炎,可见,广谱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往往会加重腹泻。

另外,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肠道内很多细菌受到抑制,这些细菌中有些具有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的能力,因此,菌群失调后就可能导致维生素B复合物缺乏,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水分增加便大便稀薄,或带有脓血、脂肪等异常成分,常伴有肠鸣和腹痛。

急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肠蠕动快,水分在肠道来不及完全吸收,还有的是肠道分泌过多,消化吸收障碍引起。

急性腹泻大多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如肠炎、痢疾,也有的是由于暴饮暴食,冷热不调,消化不良导致的单纯性腹泻。

(一) 急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1) 腹泻伴里急后重,多是直肠病变;阵发性肚脐周围痛,水样便,腹鸣音强,多为小肠病变。

(2) 腹泻伴呕吐,多见胃肠炎、食物中毒。

(3) 伴发热、腹痛,见于急性菌痢。

(4) 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治疗,应考虑菌群失调的单纯腹泻。

(5) 伴有皮疹者,见于过敏性肠炎。

(6) 每日大便量大于1000毫升,即为分泌性腹泻。

(7) 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脓血便见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结肠癌;气味臭带有泡沫的为脂肪泻;洗肉水样便是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蛋花汤样便是伪膜肠炎。

(二) 急性腹泻的救护措施

(1)首先考虑腹泻与吃过的食物的关系,留下食物标本,以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及时留下大便标本送化验,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2)暂时禁食,注意腹部保暖。为防止脱水鼓励多饮淡盐水(加少量白糖)。已发生口渴、尿少、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的脱水症状时,除口服淡盐水外,严重呕吐不能饮水或已脱水的病人,要积极进行静脉补液。

(3) 腹泻为感染性的,要口服抗菌药,如黄连素、四环素

(4) 腹痛时可用阿托品、654�2、颠茄片治疗,并给予局部热敷。

(5) 腹泻较为剧烈的可适当给以收敛止泻药、鞣酸蛋白、淡茶水、烤焦的馒头片等。

(6) 消化不良的腹泻可服用乳酶生等药。

(7) 经上述处理不见效,病人尽快去医院治疗。

什么是腹泻,它与肛门病有无关系?

一般认为腹泻是大肠疾病中最多见的症状。其具体表现为大便次数、性状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形状、颜色、气味等均有改变,含有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为黄色稀水,绿色稀糊,味酸臭;大便时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

腹泻与肛门病的许多疾病有关:

如慢性或长期腹泻,可导致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形成肛瘘。腹泻刺激可致肛裂疼痛加重,腹泻可形成肛门部充血,粪便刺激使痔块粘膜水肿,随大便脱出肛门外,形成嵌顿痔或致炎性外痔。长期腹泻还可导致直肠脱垂等一系列病变。

此外,腹泻日久还可导致肛门疾病的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倦怠等。

西医是如何认识腹泻的?

西医对腹泻的看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①感染:即由于腐烂变质食物,寄生了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及蠕动类寄生虫,这样的食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或腹部受冷热刺激过强,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均可引起腹痛、腹泻。

②胃肠肿瘤和炎症:晚期胃癌、直肠癌、慢性胃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克隆氏病等,都可引起急性、慢性的渗出性腹泻。

可见粪便中附有渗出液、粘液及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③肠道运动异常,肠蠕动亢进:一些肠系疾病如阑尾炎、憩室炎等可使结肠蠕动亢进而腹泻;此外,类癌综合征分泌的血清素,肥大细胞增多病分泌的组织胺,胃泌素瘤分泌的胃泌素,甲状腺髓样癌分泌的前列腺素、血清素和低血钙素等,都可使肠道蠕动增加,引起腹泻。

工作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受刺激过强,可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腹泻。此外,结肠过敏也可导致腹泻。

一些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的药物,也可导致腹泻。

④肠对脂肪吸收不良:本类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或灰色,油腻糊状,气味恶臭。

⑤中毒:食物中毒,以及细菌的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等,引起腹泻。

砷、汞、酒精、四环素、红霉素等化学物质中毒,也可引起腹泻。

牛奶、鱼、肉、虾、蟹过敏者,也可发生腹泻。

腹泻的西医治疗有哪些方法?

对症治疗是西医治疗腹泻的主要手段。

①抗生素:对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者,要及时使用抗生素。

②收敛止泻药:选用次碳酸钠、氢氧化铝凝胶或复方樟脑酊对症治疗。

③解除肠痉挛药:使用复方苯乙哌啶、阿托品、普鲁苯辛或鸦片酊进行治疗。

④理疗:选用场效应治疗仪,对腹部进行治疗。但需要明确诊断除外细菌感染。

⑤热敷:用热水袋置于腹部,有助于腹泻的治疗。

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各种腹泻?

诊断及鉴别诊断应按下列项目进行:

①病史及症状

a.病史:从疾病的发病起因,病变过程,发病的年龄及其性别,饮食情况,经常使用的药物,以及服用止泻药或导泻药的使用情况都应了解。同时了解患者伴有哪些疾病和症状,并判断其与腹泻有无关系,有何关系。

b.症状:应从粪便的性质、形状、气味、粘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等情况大致确定腹泻的性质。

②体检

望诊:现全身状况,皮疹情况,精神状况,体态、体重等情况。

触诊:以手检查腹部,了解疼痛、腹块等的性质,同时应尽量作肛门指诊,除外肛门疾病。

听诊:了解肠蠕动情况。

③实验室检查:通过直接镜检,以及粪便中的细菌培养来诊断致病菌。

④X线检查:用X线腹平片检查肠道情况,或用气钡造影摄片,诊断除外消化道功能和器质性病变。

胆囊炎是属于一种感染性疾病,先确诊炎症是急性胆囊炎还是慢性胆囊炎。慢性可以先观察保守治疗,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是需要使用到两种及以上的抗生素联合治疗的,只用抗生素的同时建议配合使用护肝利胆药物,如果经过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的话,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如果是急性胆囊炎,持续疼痛形成胆道高压,医生就根据病情需要手术进行治疗的。

对症用药建议:

胆囊炎是肝胆系统的常见疾病。容易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1、胆囊炎发作如果疼痛轻微,没有出现发烧症状可以口服消炎利胆类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

2、也可以采取输液消炎治疗,同时再配合一些胆宁片、胆益宁等一些中成药辅助治疗,相对效果好一点。

3、如果严重的话就需要住院静脉点滴抗菌素,用莫西沙星等进行治疗。

饮食注意:

不少胆囊炎患者是因为饮食不合理引起的,还要非常注意日常的饮食。对于胆囊炎患者来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多吃一些优质蛋白质,例如瘦肉,奶类,豆类等低胆固醇食物。要多喝水,稀释胆汁。禁止吃酒、茶、咖啡、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避免各种油腻,油脂,油炸类等食物的摄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807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随机推荐

  • 保湿爽肤水哪种好用吗

    悦诗风吟旗下的绿茶平衡爽肤水,在这款爽肤水当中,萃取了绿茶精华成分,能够对于调理肌肤让皮肤的清爽控油能力取得更好的改进,做出了改变。这款爽肤水虽说在状态上看起来非常的浓稠的,但是就保湿效果来看绝对到位,并且涂抹在脸上不会出现油腻的功效,让很

    2023-12-14
    45300
  • 资生堂悦薇珀翡系类

    资生堂悦薇珀翡系列主打抗老化和美白,所含VP8融合了活力植物提取物和美白成分4MSK。整套系列都是淡淡的花香,据说融合了百合、玫瑰和茉莉。来看看悦薇珀翡系列的各个产品吧!悦薇珀翡紧颜亮肤水水的瓶子就跟CPB沁肤蜜一样,有个小口子,方

    2023-12-14
    39200
  • 焕妍诱芙是微商产品吗

    一般但是在微信上做生意的都是可以称之为微商,你问得这个品牌首先它有没有在朋友圈里进行卖东西?如果有的话,那么它就是微商!扩展资料:什么是微商?微商其实就是一种微型电商,它萌芽于微博,诞生于微信。微商是微时代下诞生的一种基于交互、体验、口碑、

    2023-12-14
    29800
  • baburry是哪国的简介谁有啊

    你名字打错了BURBERRY百科名片LOGOBurberry(中文商标:巴宝丽、帛柏莉)是一个最能代表英国的知名品牌,创办于1856年,是英国皇室御用品。在1879年BURBERRY研制了一种防水防绉、透气耐穿的布料:gabardine,从

    2023-12-14
    20300
  • 25岁到30岁用什么护肤品套装

    德科是岛国知名的美谛高丝集团旗下的顶级护肤品品牌。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买到,不会错。紫苏水是众所周知的,它可以镇静和舒缓你的皮肤。据说是守口如瓶的法宝。黄檀系列保湿美白,最适合深色妹纸。还有精致系列的水乳,比黄檀更滋润更好吸收,适合干皮。总之

    2023-12-14
    27400
  • 奥尔滨在日本属于什么档次的护肤品

    奥尔滨在日本属于高档次的护肤品。奥尔滨的护肤品都是先用渗透乳的,这是它与其他护肤品不一样的地方,渗透乳有一定的再清洁作用,渗透乳一定要用奥尔滨专用的棉片揉至完全吸收,当然它是有去除老废角质的作用,渗透乳-健康水-精华液-面霜,这是奥尔滨所有

    2023-12-14
    22200
  • 有红血丝用什么护肤品能推荐几款吗

    有红血丝可以用的护肤品有HABA美容油、珂润润浸保湿柔和乳液,以上两款都十分推荐。1、HABA美容油真的是一款超强的精油了,因为孕妇都可以使用,所以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刺激皮肤的问题。据说功效是加强保养成分的吸收,坚持用能增厚角质层,修复

    2023-12-13
    19500
  • 足贴是不是遇36度以上的温度都会出油

    不一定,足贴发黑发油虽然是物理现象,但真假其实有别。1、真的足贴成份一般是紫红色,遇水后自然会变色,就像平时烹饪,放到锅里的料包一样,料包里有花椒和大料等,都是深色的,所以遇到水,自然料包会变黑色。2、好的足贴遇水会变黑,但并不会发油,而假

    2023-12-13
    19600
  • 芳朵圣雅安肌调肤冰晶怎么用

    先洗脸后敷面膜,再用冰晶涂抹。。先用温和的洗面奶清洗面部,再洗净脸后,敷上一张补水面膜,补充一天日晒流失的水分。再用冰晶修复。冰晶,主要作用就是补水缓解皮肤炎症、修复受损的肌肤,晒伤等的,用冰晶均匀涂与患处慢慢的按摩到吸收就可以了。以上就是

    2023-12-13
    18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