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阳虚的全称是肾阳虚,一般是指因为肾阳虚衰,气化失权所导致的一种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机体阳气虚衰,从而导致身体机能减退或衰弱,人体各个组织的代谢活动减退,使机体反应性降低,从而导致出现阳热不足的一种病。阳虚具体来说就是这样,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气虚的主要表现是除了与脾阳虚有共同特点外,如食欲不振、气短、言语不清、四肢乏力、肠鸣泄泻等。更多的问题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都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其实大部分的气虚都是先天气虚体弱,加上长期过度劳累所致。以及一些大病初愈的患者,对气的损害很大,容易气虚。首先是嘴黏,胃闷,胃口不好。重点是头和身体感觉很重。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是脾胃寒湿,即寒湿困脾。
正常情况下,生活环境过于潮湿,经常淋雨涉水,暴饮暴食受凉,平时喜欢素食的人,更容易出现寒湿困脾的状态。湿热脾湿热的主要表现有湿热和寒湿是有共同点的,比如都有腹胀和胃闷,不考虑吃饭,这就是他们的共同点。湿热患者常苦口渴,身体以困为主,小便黄,大便稀。
即脾可能同时与其他器官有不和,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可能经常听到中医说脾肾阳虚。脾肾阳虚的典型表现不仅包括脾肾阳虚的症状,还包括肾阳虚的症状,如腰膝酸软、五变泄泻等。五泻多因脾肾阳虚所致,对应的典型方剂为申思丸或附子理中丸。另一种常见的证候是心脾两虚,也很常见。心脾两虚不仅有脾阳虚的症状,还有心气不足的症状,如心悸、心悸、面色无华(脸上无血色)。最典型的表现是心悸、心悸、失眠,其中失眠最为常见。
脾肾阳虚,中医证候名。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有:
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5.脉沉细无力。
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