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学琴,一定要接受音乐教育这件事儿,实际上是没有想清楚的。其实呢,这个话题适合艺术到底有什么用有关,我先抛出我的观点来,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
感性。理性思维的代表领域是科学,科学征服了世界,感性思维的代表领域是艺术,艺术美化的世界,理性素质给我们认识世界、征服世界的力量,感性素质是我们体验人生幸福、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啊。理性和感性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啊。但是特别遗憾,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环境当中,改性教育是严重缺失的。时至今日,在很多中小学当中,仍然存在着音体美动辄停课,音乐教师、教学、乐器、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啊。各位家长朋友啊,在通往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不从小培养孩子感性素质发展的话,你就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如果你妨碍了孩子感性素质发展的话,你就亲手扼杀了自己的孩子未来有可能取得的成果,为什么呢?首先啊,我们从人生幸福的角度看啊,缺少艺术教育,孩子幸福少。一个人要想获得一生的幸福,他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生活条件的素质,还要拥有体验幸福生活感受的素质啊。幸福是人生的体验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拥有感性素质是体验人生幸福的前提。大家想想啊,为什么有
的人可以任凭生活环境脏乱差,为什么有的人经济收入上升了以后仍然过着单调乏味缺少幸福感的生活?从根儿上去分析,就是由于他们的感性素质低。由于感性素质的,所以才会没有对美的追求啊,才会对脏乱差、枯燥乏味、单调的生活毫不在乎。感性素质低的人对美缺少体验,不会享受生活,这些人会凡是去问有用还是没用?一切和实用、生存、功利无关的事情都认为是没用的。感性素质的人生活情趣少,情感不丰富,感性素质低的人,他们会对良辰美景视而不见,天籁之音充耳不闻,珍馐佳肴,食不甘味,从来不看电影,从来不听音乐,从来不去欣赏美术作品,没有任何抒情,去旅游的时候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点拍照,回来啥都不知道啊,这种事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样的人有再多的钱也缺少幸福感呢。穷了,就差钱儿了,说的就是这样的人。这就为什么我要说啊,缺少艺术教育的孩子幸福少,因为感性素质低的人不会体验幸福,不去追求幸福。
钢琴不仅是一件乐器,而且是一种文化。300多年前,欧洲人发明了钢琴。好些音乐大师都认真练习过钢琴,比如莫扎特、贝多芬等。到了100多年前,钢琴开始在欧洲和美国风行起来,那时,几乎所有有一些钱的家庭,都购置了钢琴。而无论穿行过任何一条街道,你都会听见此起彼伏的钢琴声。
伟大的马克思也喜爱钢琴。由于政治原因,马克思不得不流亡国外,过着寒酸、贫困的生活。尽管如此,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仍然说,他很关心女儿是否能有钢琴弹,是否能请到钢琴老师。
西方人对钢琴的喜爱,对钢琴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钢琴呢?原来,一方面钢琴号称乐器之王,其音域宽广,几乎所有的乐曲都可以用钢琴弹奏出来,因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钢琴也是一种标志,它显示出一个家庭有良好的修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随着中国和西方交往的加快,钢琴也传入了我国。1866年,清朝一位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官员,就在上海听过一位外国女子弹奏钢琴。在清朝的皇宫里,也有一架钢琴,那是给皇帝、皇太后等人演奏用的。后来,钢琴就开始进入普通中国人的家庭了。
如今,钢琴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中华大地的许多角落,许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端坐在琴凳上练习钢琴。自然,购买钢琴的人家也就更多了。孩子练习钢琴是一件好事。首先,从小练习钢琴是为了今后能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这是每一个督促孩子练钢琴的父母的初衷,也是最大的愿望。比如中国女孩缪茵,在4岁开始练习钢琴,到13岁的时候,她已经连续数次在重大的钢琴比赛中获奖。她还和一些著名的交响乐团(如北京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过。同时她还灌制了个人钢琴演奏的光盘。
缪茵在钢琴事业上已经取得了成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缪茵的例子,很能够代表一些琴童练琴的原因。
其次,学习钢琴有助于培养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培养我们良好的素质和修养。
练习钢琴的人可能不会都像缪茵一样取得成功,但钢琴的确可以改变我们对美的理解。不信你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