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而且不管癌瘤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60%~80%的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而这些表现出疼痛的病人有85%已不能手术切除或已是进展期。疼痛一般和饮食无关,起初多数较轻,呈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由于癌瘤的部位和引起疼痛机制不一,腹痛可呈多样表现。其程度由饱胀不适、钝痛乃至剧痛。有放射痛,胰头癌多向右侧,而体尾癌则大部向左侧放射。腰背部疼痛则预示着较晚期和预后差。胰腺癌者可因癌肿使胰腺增大,压迫胰管,使胰管梗阻、扩张、扭曲及压力增高,引起上腹部持续性或间歇性胀痛。有时还同时合并胰腺炎,引起内脏神经痛。神经冲动经内脏神经传入左右T6~T11交感神经节再上传,故病变早期常呈中上腹部范围较广泛但不易定位而性质较模糊的饱胀不适、隐痛或钝痛等,并常在进食后1~2h加重,因而惧食来减少因进食而加重的疼痛。较少见者为阵发性剧烈的上腹痛,并进行性加重,甚至难以忍受,此多见于早期胰头癌伴有胰胆管阻塞者,由于饮酒或进食油腻食物诱发胆汁和胰液排泌增加,从而使胆道、胰管内压力骤升所致。胰腺血管及神经十分丰富,又与腹膜后神经丛相邻,故当病变扩展、转移影响腹膜时,胰头癌可引起右上腹痛,胰体尾部癌则偏左,有时亦可涉及全腹。腰背痛常见,进展期病变腰背痛更加剧烈,或限于双季肋部束带状,提示癌肿沿神经鞘向腹膜后神经丛转移所致。典型胰腺癌的腹痛常在仰卧时加重,特别在夜间尤为明显,迫使患者坐起或向前弯腰、屈膝以求减轻疼痛,有时常使患者夜间辗转不眠,可能是由于癌变浸润压迫腹腔神经丛所致。
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癌瘤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之故,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约1/4的病人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虽然目前认为梗阻性黄疸时瘙痒的发生可能和皮肤胆酸的积存有关,但少数无黄疸或轻度黄疸的病人也可以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近半数的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这可能与胆道下段梗阻有关。临床上有梗阻性黄疸伴有胆囊肿大而无压痛者称为Courvoisier征,对胰头癌具有诊断意义,但阳性率不高。如原有慢性胆囊炎症,则胆囊可不肿大,剖腹手术及腹腔镜检查常可见胆囊已有肿大,但无临床体征。故未扪及无痛性肿大胆囊决不能排除胰头癌。约50%患者因胆汁淤积、癌变转移而有肝大。
过去诊断胰腺癌常以无痛性黄疸为胰腺癌的首发或必发症状,以出现黄疸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重要依据,因此也常常失去早期诊断和手术的机会。但无痛性黄疸仍然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有此症状的病人,约50%有实行根治手术的机会。黄疸出现的早晚和癌瘤的位置关系密切,胰头癌常常出现黄疸。黄疸可有波动,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体尾部或远离胆胰管的癌瘤,由于淋巴结转移压迫肝外胆管或因胆管附近的粘连、屈曲等也可造成黄疸。
3.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会影响食欲。少数病人出现梗阻性呕吐,是因为肿瘤侵入或压迫十二指肠和胃所致。由于经常进食不足,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此外有15%左右的病人,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是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时特有的症状,但较罕见。胰腺癌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发生率约10%。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为邻近的空腔脏器如十二指肠或胃受侵犯破溃,壶腹癌本身腐脱更易发生出血。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也偶见。
4.消瘦、乏力胰腺癌和其他癌瘤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这种症状与癌瘤部位无关。在消化道肿瘤中,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轻最为突出,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可达30斤以上,伴有衰弱乏力等症状。一些病人在其他症状还没有出现以前,首先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食欲不振,进食减少,或虽有食欲,但因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诱发腹痛而不愿进食。此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或胰液经胰腺导管流出受阻,影响消化及吸收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5.腹块胰腺深在于后腹部难摸到,腹块系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已多属进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肿块,与胰腺癌不易鉴别。胰腺癌可造成肝内外胆管和胆囊扩张以及肝脏的胆汁淤积性肿大,所以可摸到肿大的肝脏和胆囊。癌肿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质坚固定,可有明显压痛。因胰头部病变常在肿块出现前就有其他明显的症状,故本病引起的腹块相对地多见于胰体尾部癌。当癌变压迫腹主动脉或脾动脉时,可在脐周或左上腹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有时腹部肿块为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还有胰腺癌并发胰腺囊肿。
6.症状性糖尿病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随的消瘦和体重下降被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胰腺癌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或原来长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时,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7.血栓性静脉炎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如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引起患侧下肢水肿。尸检资料示动脉和静脉血栓症的发生率约占25%左右,似更多见于胰体、尾部癌。Spain认为癌肿可能分泌某种促使血栓形成的物质。如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或腹水,脾静脉血栓形成可致脾肿大,这些患者易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8.精神症状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于胰腺癌患者多有顽固性腹痛、不能安睡以及不能进食等症状,容易对精神和情绪产生影响。
9.其他此外,患者常诉发热、明显乏力。可有高热甚至有寒战等类似胆管炎的症状,故易与胆石症、胆管炎相混淆。当然有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时,亦可有寒战、高热。部分患者尚可有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胰腺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腹水一般出现在胰腺癌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腹水的性状可能为血性或浆液性,晚期恶病质的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水。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胰腺癌并发胰腺囊肿破裂形成胰性腹水,特点是放水后又迅速回升,腹水的淀粉酶升高,蛋白含量也高。此时腹水并不意味着胰腺癌的晚期,因此不要放弃手术治疗的机会。
胰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胰腺癌早期患者多无特异性症状,首发症状极易与胃肠、肝胆疾病相混淆。由于部分临床医师对胰腺癌早期症状认识不足,或对病史收集不全、分析片面,常常漏诊或误诊。当有黄疸或腹部已摸到肿块时就医或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或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如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发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则高度提示胰腺癌,需进一步做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B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记物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胰腺癌确定诊断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但是,外科医师仍然不能忽视对病人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要评估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所获取的资料比单一的心、肺功能检查更为重要。选择哪项检查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盲目地使用所有的诊断工具,不仅是费用和时间的浪费,而且对病人也是不安全的。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胰腺癌,CT检查是必要的。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经CT检查后不能确定诊断时,可选择ERCP和PTCD检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1~2周。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T。对已确诊为胰腺癌但又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选择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不能手术切除,也没有姑息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拟行化疗和放疗时,行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的检查资料是必要的。对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一般不行此检查。因为细针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播散。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医学界被称为“癌症之王”。近20年国内居民胰腺癌发病率剧增,专家认为防病之道在于戒烟和经常体检。
胰腺癌的早期征兆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医学界被称为“癌症之王”。近20年国内居民胰腺癌发病率剧增,专家认为防病之道在于戒烟和经常体检。
胰腺癌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常见的一些症状还会表现出一些早期的非特异性症状,那么都有哪些非特异性症状呢
初期非特异性症状
⑴上腹部不适或腹部隐痛:以往一般认为胰头癌的典型症状为“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论胰头癌或胰体尾癌,其初期均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往往为其首发症状。一般认为约占90%。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粗糙感”,间或隐痛,往往自认为胃痛或饮食不适,可忍受。反复发生,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以此就医常诊为“胃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后多数病人症状或稍许有所缓解,少数患者经对症处理没有“治愈”而要求进一步检查,B超常可发现早期病变。
⑵腹部胀闷、食欲减退:为胰腺癌的常见症状,约占80%左右。病人表现为进食后不消化,且食欲有所改变,
厌食油腻及动物蛋白饮食。
⑶消瘦乏力:胰腺癌病人多有消瘦乏力,经休息常难以完全缓解。
以上胰腺癌症状的产生原因为,在胰腺癌的情况下,胰管阻塞,使癌肿周围及胰管受阻远端的胰腺组织呈炎症状态,局部胰腺组织水肿,胰液分泌减少及或胰液排泄受阻所致,
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甚至食物吸收不良或病人害怕进食而出现消瘦、体重减轻。由于这些消化道症状非常不典型,非胰腺癌特有,往往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及“慢性胆囊炎”等,很少能够引起医生重视而进一步进行检查。待临床出现典型的胰腺癌症状或体征时,病变已属晚期,治疗效果降低。
1.症状体征
1)消化系统症状:腹痛是常见的症状,3/4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疼痛开始时较轻,逐渐加重,早期疼痛范围广泛不易定位,为性质较模糊的饱胀不适、胀痛、隐痛或钝痛等。起病急者则有部位明确的腹部绞痛或钝痛,胰头癌可引起右上腹痛,胰尾癌可引起左上腹痛,而严重的腰背痛常是癌肿沿神经鞘向腹后神经丛转移所致。胰腺癌的肿块在仰卧时可压迫腹后神经,常加重腹痛,故典型的胰腺癌疼痛为仰卧时引起疼痛,或使疼痛加剧,特别在夜间更明显,迫使患者坐起或向前弯腰以求缓解,疼痛与饮食及排便、排气无关系。
除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诉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以致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疼痛可向中背部、前胸及左肩胛放射。
本病的消化系统症状还有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胃肠充气等。恶心呕吐可为暂时性或仅在腹痛时出现;如果癌肿侵蚀胃肠可引起呕血、黑便。胰体、胰尾癌可扪及大小不定、不规则、十分坚硬固定的肿块。胰头癌患者90%可有胆囊肿大。
2)全身症状:消瘦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90%的患者有迅速而明显的体重减轻,部分患者还以消瘦为首先症状,尤其是胰尾癌和胰体癌患者。消瘦的原因可能与胃纳大减、胰腺分泌不足、消化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黄疸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癌肿部位的特征而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出现,乳头壶腹部癌100%有黄疸出现,即使在早期也发生黄疸;胰体、尾癌早期无黄疸,但到晚期,癌肿波及胰头,或转移至胆总管、淋巴结、肝脏,引起肝外或肝内胆管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黄疸的性质为阻塞性,且逐渐加深,呈深黄带绿色,伴浓茶样尿液、陶土粪便和皮肤瘙痒。黄疸一经出现,往往不会消退。但个别病例因肿瘤的炎变及水肿暂时消退、胆肠瘘形成、癌组织坏死脱落等因素,黄疸可暂时减轻或消退。胰腺癌约有10%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发热,呈高、低、间歇或不规则热。此外本病还有症状性糖尿病、血栓静脉炎、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3)转移性症状:胰腺癌可直接浸润胆总管壁,或在早期由于癌压迫而发生阻塞性黄疸;在肿瘤发展的同时,癌与胃、十二指肠、大肠和下腔静脉粘连,或向脏器发生癌浸润,进而浸润肠系膜上动脉和门静脉等,导致门静脉高压而出现腹水等症;胰体部和尾部癌明显地向腹膜后腔发展压迫脾动脉,常常发生脾肿大和食道静脉瘤;癌症向后扩展,压迫或侵蚀腹腔神经丛,出现腰背疼痛,同时偶可并发胰腺炎;癌症的骨转移,可致剧烈持续的疼痛;向肺及纵膈转移可产生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胆汁瘀积或转移到肝可引起肝肿大;锁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