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1:药物反映
原因2:输液过程中输液的滴数过快
原因3:拔了针后,你没有压住针眼哪个位置,血管因为穿刺后破裂,你只压住了外面的针眼,里面血管还有个针眼,没压住,会出血,也会引起肿痛
原因4:针尖有问题,可能是钝的,可能带倒钩。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现实生活中谁都生过病,可是在生病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打针的方式进行缓解,可是在打针的过程中,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在输液过程中起鼓包。面对这样的事情,有一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但有一些人却碰上。据网友爆料:一女生输液鼓针,手背肿胀鼓成大包。看到这一幕确实挺吓人的,但是也有很多好奇的网友发出疑问:输液鼓针的原因有哪些呢?
1、穿刺造成的损伤。穿刺针对血管会造成相应的损伤,面对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血管出血,并且引起皮下血肿。所以才会导致该现象的发生,但这种现象并不危险,只要及时得到处理,并不会危及到身体健康。
2、穿刺针穿透血管。如果在穿刺的过程中导致穿透血管,同样也会引起输液体及聚集的皮下,并且引起大量肿胀的问题。但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严重,只要得到及时处理,身体方面也会慢慢得到有效缓解。
3、活动幅度较大。还有一些人群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手部活动比较大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针头的位置产生松动或者是移动。药液渗入肌肤内,静脉输液出现鼓包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要立刻用热敷的方式进行处理,就可以有效缓解水肿的症状。
4、药也没有进入血管。还有一些患者可能血管壁比较薄,血管扎针时针头穿出血管壁,针头没有固定好或操作不当,以及药液并没有进入到血管当中,就可能导致药液在皮下聚集,从而引起鼓包。
内容总结。
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引起肿胀或者是鼓包,一定要高度引起重视,并且及时叫护士重新扎针,或者是进行相关处理。另外,输液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有太大的手部活动,否则也很容易导致真的错位,从而引起肿胀或者是鼓包。
结合你的描述还有体征我们判断是急性静脉炎最佳答案静脉炎:由于血管内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
临床表现: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索状的红线,触诊有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输液流速可能不变、减慢、或停止,其取决于血栓形成与否,与造成阻塞的状况。
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 、操作技术不良
3 、不适当的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5、固定方法不当
6、输液的浓度的酸、碱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
7、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
静脉炎的分类
1、机械性静脉炎:
1)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3)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3、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静脉炎护理措施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静脉炎报告分级(美国静脉输液协会1998年制订的静脉炎报告分级)
静脉炎
0 无临床症状
1+ 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
2+ 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
3+ 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
浸润
0 无临床症状
1 皮肤苍白,水肿范围小于英寸(2.5cm),皮温降低,有或无疼痛。
2 皮肤苍白,水肿范围1英寸(2.5cm)-6英寸(15cm),皮温降低,有或无疼痛。
3 皮肤苍白,呈透明状,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15cm),皮温降低,轻度致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 皮肤苍白,呈透明状,皮肤紧绷并褪色,有液体渗出;皮肤青肿,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15cm),压迫水肿部位后组织呈凹陷状;循环系统功能下降,中度致重度疼痛。任何剂量的血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液体的渗漏都属该级。
输液污染病
不少人士一旦生病就要求输液。一般都认为输液治疗手段直接、见效快,却不知由于技术的原因会不可避免的在输液时,把一些输液污染源带入人体,从而导致输液的急性反应,或是造成输液引起的潜在危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