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使抗体合成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通常孩子发热超过38.5℃才服用退烧药。
儿童退烧药
发烧,是儿童感冒常伴随的症状之一,全身发烫,多表现为胃口不佳,精神不振。一般情况下,患儿体温超过38.5°C服用退烧药,使体温降下来。那儿童退烧药是怎样的一种药物?儿童退烧药是通过生化方式让发烧儿童恢复正常体温的一类口服药物。患儿体温不超过38.5°C,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
儿童退烧药有哪些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儿童退热药主要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剂型,比较常见的小儿退烧药可按成分分成6大类:
1、阿司匹林
注意:16岁以下禁用
使用最久的一种退热药,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也大,对胃肠刺激严重,甚至会诱发溃疡。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比较安全,可常备家中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布洛芬
注意: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是属于比新的儿科退烧药物,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
4、尼美舒利
注意:风险高,需慎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尼美舒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但是,近期有报道表明,尼美舒利有极高的致严重肝损害的用药风险,需慎用。
5、复方氨基比林
注意: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又名安痛定,是一种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强效退热药之一。潜在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风险。若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
6、安乃近
注意:非万分紧急情况不要使用,和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安乃近的退热效果明显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显,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甚至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退热药可用时才用于紧急退热。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退烧药的副作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发烧多少度吃退烧药
儿童成长过程,发烧是频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小儿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如果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医生建议:患儿体温不超过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发烧38.5°C以上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发烧时可以通过退烧药物、物理降温、糖皮质激素药物等方法进行退烧。退烧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迅速使体温降低,以免引起机体出汗太多,影响机体健康。1.退烧药物: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通过退烧药进行退烧,常见的药物有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
2.物理降温:发热37.5-38.5度之间时,或者服用退烧药效果不太理想时,建议加上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泡温水浴、冷敷等方法。还需要多喝水,促进排泄。
3.糖皮质激素:如果高烧不退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抑制免疫达到降温的目的,如常用的地塞米松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等。
发烧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遵照医嘱进行退烧治疗,不要盲目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体温没到38.5℃,就不能吃退烧药?好多人都知道,体温超过38.5℃,才推荐口服退烧药,否则的话没有必要吃药,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可是常常就会有病人问我:“医生,我体温不超过38℃,但我就是全身难受,没力气,怎么办?不是说不超过38.5℃不能吃退烧药吗?”这些病人显然是对退烧药的应用时机产生了误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低烧还能不能吃退烧药。
为什么一般体温超过38.5℃才建议吃退烧药?
发热多是感染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一般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以及其释放的毒素激活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上升。
按照体温来划分,我们一般把发热分为以下几个程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这样看来,以38.5℃为界限,也就是中高程度的发热才推荐用退烧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呢?
因为高热主要会从以下这些方面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病人会出现头痛、烦躁、谵妄或淡漠、嗜睡等,严重者会昏迷。小儿高热比较容易引起惊厥抽搐。
循环系统的改变。心率会加快,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脏病人容易诱发心衰。少数人也可能因大汗导致脱水,甚至循环衰竭。
物质代谢的改变。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都明显加强,各种维生素的消耗也增多。持续发热会消耗自身物质,导致消瘦和体重下降。
而对于不是过高的体温,可以不急于解热。这是基于以下这些原因:
一些研究表明,发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利于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
发热还是疾病的信号,体温变化的曲线能够反映病情的变化。对于某些潜在的疾病,过早予以解热药物,容易掩盖病情,延误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退烧药可能潜在一些副作用。比如胃肠道刺激、过敏、肝功能损害等等。可用可不用时,当然尽量少用或不用。
哪些情况下,低烧也可以服用退烧药?
上面的的理由如此充分,是不是意味着低热就不能用退烧药了呢?当然不是!
请注意“没有必要用”和“不能用”的区别。大多数不是高热的情况下,退烧药是可以不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能使用。是否有使用的必要,并不完全取决于体温,还要观察病人的其它症状。
如果病人稍有发热精神就明显变差,或者伴有头痛,或者有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都是可以使用退热药物的指症。(大多常用退热药物同时也具有缓解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作用。)
比如某位成年人,虽然体温只有37.5℃,可是头痛厉害,全身乏力,没精神。这种情况必须强忍着不吃退烧药,挨过三五天吗?这样做显然太不人性化了。
再比如是一个幼儿,体温38.6℃,可是精神比较好,像平时一样到处乱跑着玩,吃饭喝水都正常。这种情况也是可以不用退烧药的。只要注意密切观察就好了。
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患者年龄大,全身基础状况差,或者伴有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等等慢性疾病,这样的病人是经不起发热的消耗的。为了避免进一步诱发其它严重问题,控制发热也应该更积极一点。
服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
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多饮水,自然发汗,或者温水擦浴等办法使体温下降到正常,同时让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缓解,这是更好的。如果这些办法作用不明显,而自己又感觉特别难受,也完全没有必要忌讳吃退烧药。
服用退烧药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要多饮水。退烧药也需要通过多排汗来促使体温下降。尤其高热患者,大量出汗容易虚脱,一定要保证体内水分充足。
服药期间忌饮酒,否则容易加重肝功能损害。
退烧药和镇痛药不要同时服用,如果同时服用其它感冒药也要注意看说明书。因为这有可能都是同类药物,相当于加倍了药物的剂量,增大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只要原发疾病没有好转,退烧药作用消退以后,发热可以再次出现,这时可以重复用药,但一般时间间隔6小时以上最好。
症状好转即可以停药,不需要连续用药。连续用药如果超过3天,最好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