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é jiè
2 英文参考gecko [朗道汉英字典]
toka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ecko geck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iant geck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ecko(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okay geck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与蛤蚧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331 27 蛤蚧定喘丸 水蜜丸 30g 瓶 5.5 中成药部分 * 332 27 蛤蚧定喘丸 水蜜丸 5g 袋 1 中成药部分 333 27 蛤蚧定喘丸 水蜜丸 6g 袋 1.2 中成药部分 334 27 蛤蚧定喘丸 水蜜丸 36g 瓶 6.5 中成药部分 335 27 蛤蚧定喘丸 水蜜丸 40g 瓶 7.1 中成药部分 336 27 蛤蚧定喘丸 水蜜丸 60g 瓶 10.4 中成药部分 337 27 蛤蚧定喘丸 蜜丸 6g 丸 0.56 中成药部分 338 27 蛤蚧定喘丸 蜜丸 9g 丸 0.83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蛤蚧为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 的干燥全体[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 拉丁名Gecko(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tokay gecko(《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蛤蚧的别名仙蟾、大壁虎[2]。
8 来源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 的干燥全体[1]。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2]。
9 产地蛤蚧主产广西、云南等地[2]。
10 性味归经蛤蚧味咸,性微温,有小毒;入肺、肾经[2]。
11 蛤蚧的功效与主治蛤蚧具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咳,助阳的功效,治虚劳,喘咳,肺痿,咯血,阳痿,淋沥,消渴,经闭[2]。
12 蛤蚧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服,0.9~1.5g[2]。
13 蛤蚧的化学成分蛤蚧含肌肽(Carnosine)、胆堿、肉毒堿(Carnitine)、鸟嘌呤及蛋白质、脂肪等[2]。又含胆甾醇、多种氨基酸、多肽[2]。
14 蛤蚧的药理作用蛤蚧醇提取物具有雌、雄激素样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2][2]。
15 蛤蚧的药典标准15.1 品名蛤蚧
Gejie
GECKO
15.2 来源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全年均可捕捉,除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
15.3 性状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有的背部及腹部分布着明显的橙红色斑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有的再生尾较原生尾短,且银灰色环带不明显。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有的具橙黄色至橙红色的斑点散在。气腥,味微咸。
15.4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色或淡灰黄色。横纹肌纤维侧面观有波峰状或稍平直的细密横纹;横断面观三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鳞片近无色,表面可见半圆形或类圆形的隆起,略作覆瓦状排列,布有细小的粒状物,有的可见圆形孔洞。皮肤碎片表面可见棕色或棕黑 *** 素颗粒。骨碎片不规则碎块状,表面有细小裂缝状或针状空隙;可见裂缝状骨陷窝。
(2)取本品粉末0.4g,加70%乙醇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蛤蚧对照药材0.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8µ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l﹕1)为展开剂,展开15cm,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5.5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3]
15.6 蛤蚧饮片15.6.1 炮制15.6.1.1 蛤蚧除去鳞片及头足,切成小块。
本品为不规则的片状小块,表面灰黑色或银灰色,有棕黄色的斑点及鳞甲脱落的痕迹。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脊背骨及肋骨突起清晰。气腥,味微咸。
[参考资料]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5.6.1.2 酒蛤蚧取蛤蚧块,用黄酒浸润后,烘干。
本品形如蛤蚧块,微有酒香气,味微咸。
[参考资料]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5.6.2 性味与归经咸,平。归肺、肾经。
15.6.3 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用于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15.6.4 用法与用量3~6g,多入丸散或酒剂。
15.6.5 贮藏用木箱严密封装,常用花椒拌存,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15.7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蛤蚧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处方】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诃子(煨,去核)、阿胶(炒)、熟地黄、麦门冬(去心)、细辛(去苗)、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蜜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治积劳,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含化,不拘时候服。
【备注】方中蛤蚧补肺润肺为君;熟地、麦门冬、阿胶滋阴养血,助蛤蚧以润肺,诃子养肺敛肺,共为臣;细辛辛以散肺,使收中有散,并防熟地辈滋腻太过,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润肺止咳之功。按:本方原名「蛤蚧散」,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方》卷二三一改作「蛤蚧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蛤蚧(酥炙)1对,葶苈子(纸上炒,别研)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款冬花1两,贝母(去心)1两,诃黎勒皮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除葶苈、杏仁外,为末,别研2味再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蛤蚧丸--《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蛤蚧1枚(涂酥,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白前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猪牙皂半两(去黑皮,涂酥,炙微焦,去子),汉防己1两半,紫菀1两(洗去苗土),甘草3分(炙微赤,锉),羚羊角屑3分,槟榔2两,贝母1两(煨,微黄),甜葶苈2两(隔纸炒令紫色),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劳,咳嗽,涎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桃仁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蛤蚧(去鳞,酥炙)1对,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五灵脂1两,乌梅(去核)20枚,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虚劳气,肢体无力,吃食减少,心胸不利,咳嗽涎唾;兼妇人血气风劳,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蛤蚧丸--《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微黄),汉防己半两,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蝉蜕半两,猪苓半两(去黑皮),赤芍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肺气咳嗽,涕唾稠粘,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蛤蚧(全者,酥炙)1对,琥珀(研)半两,珍珠末1分,海藻(洗去咸,焙)1分,肉豆蔻(去壳)1枚,大黄(锉碎,醋炒)1分,昆布(洗去咸,焙)半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瘿气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木通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蛤蚧丸--《圣惠》卷七十
【处方】蛤蚧1对(涂酥,炙令黄),紫菀1两(洗去苗土),款冬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贝母1两,皂荚子仁1两(微炒),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咳嗽不止,渐成劳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蛤蚧1对(雌雄头尾全者,酥炙),人参半两,半夏(汤洗7遍,切,焙)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蜜拌炒黄,研)1两,栝楼(大者)2枚(去皮子,取肉蒸熟,研),阿胶(炙燥)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干枣(煮熟,去皮核,研)2两。
【制法】上药除研者外,为细末,合研匀,入生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临卧以糯米饮或熟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蛤蚧2对(涂酥,炙),人参1两半,芸苔子1两半,桔梗(炒)1两半,知母(焙)1两半,紫苏茎叶1两半,猪牙皂荚(酥炙)1两半,鳖甲(去裙襴,醋炙)1两半,槟榔(锉)1两半,白前1两半,柴胡(去苗)2两,防己1两半,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郁李仁(炒,去皮)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猪苓(去黑皮)1两半,甜葶苈(隔纸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唾脓血,及肺痿羸瘦,涎涕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食后煎人参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首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蛤蚧(炙)1对,天门冬(去心,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焙)1两,贝母(去心,焙)4两,款冬花(焙)2两,紫菀(取须,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00枚(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劳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食后煎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蛤蚧丸--《济生》卷四
【处方】蛤蛤1枚(酥炙),皂角(不蛀者,酥炙,去皮子)2锭,款冬花1两,木香(不见火)1两,杏仁(去皮尖,童便浸1昼夜,控干,蜜炒)1两,天麻1两,半夏(汤泡7次)1两,熟地(酒蒸,焙)1两,五味子1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劳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
蛤蚧丸--《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皂荚仁1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大枣汤送下,1日2-3次。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蛤蚧丸--《三因》卷十
【处方】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诃子(煨,去核)半两,阿胶(炒)半两,熟地黄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细辛(去苗)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积劳,久咳失音。肺间邪气,胸中积血作痛。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蛤蚧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摘录】《三因》卷十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蛤蚧(酥炙)1对,胡黄连半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襴,酥炙)半两,紫菀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人参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劳烦躁,面赤口乾,骨节酸痛,夜多盗汗,咳嗽痰壅,力乏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卧时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