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又名一阳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节气之一,每年12月21日23日之间到来。在深圳民间有过冬食茶馃的说法,所谓茶馃,一般就是冬角,是当地冬至节前后的传统小食,那么就让 为你介绍,深圳冬至前后吃冬角的习俗。
冬角,是深圳民间冬至节前后的传统小食。冬角小食的外形类似饺子,但比饺子大;深圳当地人把这种带尖角形状的食物统称角仔,比如冬角、艾角、油角、粉角和豆腐角等。冬角这种风味独特的小点心,只流行西乡、南头一带,其他村镇不见有做有卖。
冬角传统做法是隔水蒸熟,不像油角那样油炸,所以叫蒸冬角。
咸食或咸香冬角,只有广府人做,而且只有南山区、宝安区部分地域的广府人做,福永、沙井、松岗、公明、光明的广府人没有做这种小食。
这里的客家人除了做艾角外,还跟石岩、龙华、观澜、布吉、沙湾、横岗的客家人一样,做萝卜粄。萝卜粄的材料和做法与冬角、艾角差别不大,区别在于外形上,冬角、艾角的形状是饺子型,萝卜粄的外形是肉包子型。
萝卜粄的馅料除了以炒熟的萝卜丝、虾米、肉粒、葱芹以外,还加上猪油渣和胡椒粉,猪油渣的油香渗入萝卜丝里,加上胡椒粉带出的微微辛辣,让萝卜粄吃起来口味特佳。
刚刚蒸出来的萝卜粄,热气腾腾,非常好吃。当地农家有个乡俗,村民听说谁家蒸萝卜粄茶果,闻到香味就自动找上门,老早站在锅灶边等吃。只要萝卜粄一蒸熟,锅盖一揭开,马上有好几双手伸向蒸笼里,不怕烫手,不怕烫嘴,拿到萝卜粄便窸窸窣窣地吃将起来。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尽管边做边蒸的人再手脚麻利,做的还是不够吃的快,因为能吃的人一口气能吃一寮(蒸笼屉)。要知道,一寮足有二三十个萝卜包子哟。吃的人开心,做的人也很开心。
热心深圳当地民俗研究的人士认为,冬角、艾角这种民间小食,无疑是中国传统的冬至馄饨的演变。冬至节食馄饨在北方由来已久。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云:预冬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由此可见,无论萝卜粄抑或冬角、艾角,都是从北方辗转迁徙来的深圳原住民,巧妙地运用本地的大米、萝卜等食材,把北方的馄饨(饺子)进行创意发展,既为人们的舌尖增添新的味道和花样,又丰富了民间节俗的饮食文化。
冬至,冷空气也来应节,冬至日起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市,至圣诞前夕我市气温较低。冬至对于我国很多地方的人而言是一个传统节日,那么深圳人都是怎么过冬至的呢?
天象:昼渐长夜渐短
12月22日(明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天文学家称,今年冬至的时刻出现在22日13时30分。据天文学上的说法,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进入冬至之后,包括深圳在内的北半球各地开始进入白天逐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的日子。
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天气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所以说,农历中“数九”寒天的“一九”就是从冬至开始的,九九八十一天后才为冬日的结束。
风俗:本地这天祭祖
据民间记载,古代冬至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还被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作为外来人口居多的深圳,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过冬至的方式。例如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而在南方,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方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民俗专家介绍,深圳本地人过冬至,流传拜祭祖先的习俗。各家各户除具备三牲、果品、汤丸在家祭拜外,还到村里的宗祠祭祖,有经济基础的村落族房,还请戏班搭戏台,演戏酬神。
网友:赤湾祭宋少帝
据记者了解,冬至前四日,有深圳汉服爱好者的网友聚在一起在深圳赤湾宋少帝陵(帝昺)前进行祭祀。据活动组织者介绍,他们希望借冬至日即将到来之际,通过正规祭祀的方式,哀思少帝昺命途多舛,悼念宋末十万殉国英烈,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兴亡的认知以及对汉民族文化的关注。正如清康熙《新安县志·风俗》所说,“冬至日,祀祖必以宰鸭为敬,重阳扫墓与清明同余节大略与荆楚岁时无异”。
预报:冷空气将杀到
关于冬至与天气的关系,民间流传着很多的谚语,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市气象台预计冬至日起冷空气持续影响,北风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圣诞节前后天气寒冷,早晨最低气温可能降至10℃以下。
那要看你是哪里人,而不是看你在哪,如果你之前有吃饺子的习惯,那就吃,这个没有什么绝对的,只是一个风俗习惯。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在北方,过年吃饺子是个很普遍的习俗,年夜饭必须要吃饺子,不管有多穷,借钱也要包饺子吃。在东北农村,年三十吃饺子更有讲究,比如在饺子里面放几枚硬币,谁吃到就意味谁来年会发财。另外,还要包几个白糖馅的饺子,意味来年的日子甜甜美美。总之,通过这顿饺子,要把新的一年的期盼包进去。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