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城关镇,位于文县中部、白水江中游。东接尚德镇,南靠丹堡乡,西邻铁楼、石坊乡,北连桥头乡。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15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镇 *** 驻韩家坝新城区,县城海拔940米。耕地面积14217亩,其中水田1753亩,旱地12464亩。种植经济林15000亩,纹党2500亩,蔬菜4761亩,农民人均耕地0.9亩。全镇共有9680户32358人(其中农业人口3974户14716人;居民5706户,17642 人)。2008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31亿元,多种经营收入5991.49万元,粮食总产量456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29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是全县农民收入最多的乡镇。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 :城关镇 外文名称 :Cheng Gua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甘肃省甘南州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甘·p 概况,辖区,地理气候,历史沿革,历史景观,经济发展,党政领导, 概况 城关镇,位于文县中部、白水江中游。东接尚德镇,南靠丹堡乡,西邻铁楼、石坊乡,北连桥头乡。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15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镇 *** 驻韩家坝新城区,县城海拔940米。耕地面积14217亩,其中水田1753亩,旱地12464亩。种植经济林15000亩,纹党2500亩,蔬菜4761亩,农民人均耕地0.9亩。全镇共有9680户32358人(其中农业人口3974户14716人;居民5706户,17642 人)。2008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31亿元,多种经营收入5991.49万元,粮食总产量456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29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是全县农民收入最多的乡镇。 文县城关镇 辖区 全镇辖4 个社区(所南、所北、县城、东坝),17个行政村(城关、滴水崖、关家沟、申家坡、元茨头、贾昌、刘二坝、凡昌、干沟坪、刘家咀、前山、后山、大渡坝、高崖、西元、白衣坝、鹄衣坝),64个合作社,49个自然村。有11个行政村(城关、白衣坝、鹄衣坝、大渡坝、西元、申家坡、高崖、贾昌、元茨头、凡昌、刘二坝)坐落在白水江两岸,2个行政村(刘家咀、干沟坪)位于白马河下游,2个行政村(滴水崖、关家沟)地处关家沟,2个行政村(前山、后山)地处高半山。 文县城关镇 地理气候 全镇地势西高东低,荒山较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白水江、白马河流经全镇13个行政村。城区村民以工商业为主,其余各行政村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黄豆、洋芋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纹党、花椒、柿子、柑橘、核桃、梨、苹果、桃、杏、樱桃、石榴、蕨菜等。贾昌柿饼,历史悠久,制做工艺独特,以个大、霜厚、甜润闻名于省内外,用开水冲泡可以溶化,为甘肃省著名土特产品,有镇咳润肺等功效,是保健、馈赠亲友的佳品。境内白衣坝、白坝山、大渡坝有煤矿。此外,还有丰富的石灰石矿、重金石矿。 历史沿革 城关镇,因地处县城城关而得名,历史上曾为兴文乡、兴文区、兴文镇,是文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县县城饱经沧桑,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城池几经迁移,四建县城:唐以前县城在今西元村,历史上为曲水县县城,即古文州旧城,至今有西魏曲水县及唐文州城墙遗址;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移文州曲水县城于今日上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元兵攻破文州城,改文州置文县,移城于现在的“所城”(因明置军事管制“千户所”而名);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延建“县城”(因县衙地而名),并筑三道城墙。 *** 文县县委、文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文县人民 *** 、文县政协,县直各部门皆驻城区。县城城区常住人口17103人,其中城市人口13829人,农民1108人,流动人口2166人。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6578人。 历史景观 历代人才辈出。历史名人有:肖藉(明举人),城关西元村人,明代官至知州(五品),著述颇丰,有政声,敕封文林郎,殁后葬于鹄衣坝,其墓有研究价值。米重(1862-1923),文县城关人,光绪21年进士,官至海城(奉天)、通化、石泉三县知事(七品),为政宽简,不苟苛察,受人敬戴。程晋三,清末进士,诗文行世,著有《余集》。近代有:程海寰(1908——1949), *** 地下党工作者,诗人,诗作《甲后吟草》、《涤月轩集》。杨怀仁(1917-1949), *** 党员,烈士。张秋爆(1907——1958),留德学生,欧亚航空公司兰州办事处主任。韩定山(1893——1965),自幼家贫,聪颖好学,1930年任文县教育局长1933年任碧口国小校长,1942年创办文县初级中学,著述颇丰,有《阴平国考》等,其文有昌黎遗风,其诗纯朴自然。此外还有张海观等。齐培礼,曾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关心家乡建设,著述颇多。西北师大副教授张海生,著有《林则徐在西北》、《甘肃史稿》、《中国近百年经济史辞典》等著作。 二中 城关镇,为文县视窗,风光名胜遍布,文物古迹繁多。历史上“文县八景”有四景(晓霁文台、西元春色、晴霓瀑布、螳螂夕照)都在县城附近。曾有不少文人骚客吟颂沤歌,不乏千古绝唱。 清代诗人李国士《西元春色》诗曰:西园景物迥非常,乘暇游观逸兴长。丽日暖烘桃锦艳,微风晴拂柳花香,腾生芳沼鱼翻玉,树绕村居鸟弄簧。穰秣既登仓庚实,野翁击壤乐时康。清代诗人刘大猷《瀑布晴霓》诗曰:一派飞泉峭壁阿,恍疑天上落银河。千寻素练垂青嶂,万点明珠洒碧萝。声带清风秋气爽,形摇明月夜寒多。胜游仿佛登仙境,遥望白云发浩歌。西元春色、滴水崖瀑布,是两处急等开发的旅游资源,稍加装点开发,凭借距离县城近在咫尺的优势,是兴办“农家乐”旅游的最佳之地。在此一游,还可览古“曲水县”、“文州城”之一斑。 县城城北关家沟火烧关,是文县著名雄关之一,险峻至极,为阴平古栈道关隘要塞,元朝兵马征战火攻厮杀的古战场。清代诗人北地、李梦阳《火烧关》诗曰:壑螟常留电,山深日酿云。犹存火烧迹,忍读卧碑文!地古人烟少,霜寒野色曛。那堪数过此,辛苦欲谁闻。关家沟五里关,有明代傅友德伐蜀时部下大将汪兴祖战死的五里关遗址和汪兴祖墓。三国时期姜维城(今贾昌行政村)、邓艾城(今园茨头行政村)遗址依稀可辩、为阴平三国文化增添了奇异的风彩。所城东南城头有古建筑——文昌楼,始建于明成化六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飞檐画栋,金碧辉煌,是观光揽胜佳地,登楼远眺,两城尽收眼底,白水江碧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位于县城东坝白水江北岸平地突起一峰,高约20多米,雄居一建筑群——文昌宫,建于古文化遗址“将台”之上,如盘龙卧虎,峰北面平地是古练兵、点将场地。文昌楼、文昌宫,为历代文县人民所珍爱,社会贤达、仁人志士无不竭力呼吁保护。县城南崖寺山脚下,白水江上曾建有古式木桥,气势宏伟,俗称阴平桥、翻身桥、南桥,六十年拆除建为铁索桥,八十年代又改建为水泥公路大桥。 城关镇阅尽人间沧桑,新中国成立后欣欣向荣。五、六十年代,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修建了徐家坝水渠、文丰水渠、鹄衣坝英雄渠、凡昌水渠等一批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城关、鹄衣坝、元茨头等村建起预制厂、机砖厂、沙砖厂,形成年产机砖6000多万块的生能力,产品畅销县内外。大渡坝、凡昌、高崖村的蔬菜、瓜果、鱼类丰富,繁荣了城关市场。尤以大渡坝村的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县的菜蓝子”。近年来,当地农民除露地栽培蔬菜外,还大力发展大棚、温室蔬菜。全镇蔬菜面积4761亩,年产量达387万公斤,产值774万元。全镇发展花椒等经济林果1万多亩,白衣坝村千亩山地椒园闻名省内外。全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到2000户左右,从业人员4000多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全镇境内有中国小2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国中2所、完全国小12所、教学点8个、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鹄衣坝国小、贾昌国小建起新的教学大楼;刘家咀村原党支部书记、省劳模杜宝兴为家乡教育捐款30多万元,建起义夫宝兴国小教学大楼。境内有医院2所、医疗站7处。2008建起全县第一家社区医院。贾昌民兵连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全省民兵建设的一面旗帜。 经济发展 城关镇党委和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新发展。“5.12”地震后,全镇农村经济发展一度停滞。镇党委、 *** 多方协调,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抢修因震灾损毁的水利及其他基础设施,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民众收益不受损。对受损严重的文丰渠、英雄渠等23条水渠及时进行了抢修,修复电灌站9处,水池9个,更换变压器3台,对地震中受损的12处12000米饮水大口径管道进行整修,修复加固河堤5000米,先后恢复了贾昌、刘家咀、西元、高崖、滴水崖、关家沟等村的安全人饮,为农民民众的生产自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地震造成破坏、中断的4条镇村道路进行了抢修,在短期内得到了畅通。2008年,累计举办核桃、花椒等科技培训班6期次,受训人员达到1200人次以上。在劳务输转方面,对各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全面摸底造册,建立完整档案。据初步统计,目前已输转劳动力5920人,其中组织输转1896人,自发输转708人,就地输转3316人,农民劳务收入达到2368万元。 通过城关镇党委、 *** 的艰苦努力,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一是确保了已开工建设的G212线升等改造、西元高中部、西元河堤、江南公园、韩家坝新城区、白林新城区等大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启动了白衣坝大桥、刘家咀大桥、后山大桥、鹄衣坝重晶石厂、交警大队办公楼建设、消防中队营房建设等一批新的重点项目,并完成了城西公路硬化、西元大桥、天引桥电站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三是开始了森林警察大队、职业学校扩建、体育场建设的征地工作及刘二坝大桥、贾昌大桥、鹄衣坝大桥的前期设计工作。 城关镇党委、 *** 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按照镇十四届人代会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尤其要借灾后重建各类项目重点倾斜的东风,锐意进取、奋力拚搏,不断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对城镇居民房屋的维修、重建工作认真、迅速开展,确保按期完成全镇的灾后重建工作。二、坚持发展抓项目,真正把项目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今后要在农林水方面、城镇建设方面、交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取得较大发展。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协调发展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五、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培植新的经济成长点。六、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七、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八、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落实。 城关镇是“5.12”地震重灾区,在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快全镇社会经济各项工作的步伐,城关镇党委、 *** 决心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把城关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向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党政领导 城关镇党委书记 杜小斌 城关镇镇长 何国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