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有999和120两套急救体系?

为什么北京有999和120两套急救体系?,第1张

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们可能会对999救护车略感陌生。放眼全国,北京是唯一一个拥有两套急救系统的城市——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的北京急救中心(120)以及北京市红十字会直属的北京红十字急救中心(999)。

如今,999急救中心的呼叫量已经占到北京总量的三四成。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并行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直到本世纪初,北京还是120一家独大

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建立起来都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只有一个急救站。

1982年,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在洽谈一笔贷款项目中,中方提出在北京建立急救中心的设想。经过与意方多轮协商,意方决定将原本180万美元的赠款提高到800万美元,意大利政府还捐赠了42辆救护车。

1988年3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正式落成,同时开通120呼叫电话。1996年,中国卫生部、中国邮电部就规定中国急救特服电话号码为120。

据《京华时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那时市急救中心只有百十号急救人员、七八十辆救护车,不到现在的1/5,而且当时还没有999。不过那时北京没现在这么大,人没这么多,路也没这么堵,“那时主城区也就到三环,从和平门出发跑一趟通州、门头沟都很快。夜里有两辆车在外头转悠,全北京都够了”。

急救市场缺口极大,999应运而生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民对急救车的需求量已经逐年攀升。据《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的统计数据,1992年北京急救中心的急诊人次为16308,其中通过救护车进行院前救治的有3537人次;到1999年,急诊人次已经攀升至29603,而院前救治更是达到9110人次。

999急救中心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2001年5月18日,经原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999急救热线正式开通。据公开资料显示,999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是经北京市编办批准的事业单位,用于北京市市民的医疗救护、应急救援、 社会 救助等服务。

竞争带来改变,救护车的硬件和服务水平都有提升

999的出现,最初确实给相对封闭的急救市场带来一些改变。

硬件方面, 999投资4000万元,采用西门子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紧急救援系统,由于每辆急救车上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999在救援速度方面占尽优势。随后,120也购进了GPS系统。2004年,北京市财政拨专款为120购置了Drager呼吸机,999随后也引进手提式呼吸机。

提升的还有服务水平。在120一家独大时期,经常出现急救担架没人抬的情况。后来,因为市民不满,120专门聘用了一批收费担架员,抬到一楼收费60元,每往上一层,加收5元。不过999从一开始都是义务搬抬病人,2003年,120也悄然取消了这项收费。 但是最近几年,抬担架重新成为一个问题,无论是999还是120,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担架应该由家属抬。

当时的北京市民曾经对这两家急救中心评价说:“999的优势在出现场的速度,而120的医生有经验,重视现场救治。”

两套系统独立运行,至今也未实现完全整合

很快,两套独立运行的急救系统出现了新的问题。有患者家属在紧急呼叫时,往往会同时拨打两个急救号,谁快坐谁的。在999开通初期,仅一周内就接连发生“撞车”16次,致使一方救护车空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目前北京急救网点呈现无序重复建设,120和999有些分站相距不足3公里,有的甚至就设在隔壁。

于是,从999出现之初,两个急救系统整合的呼声从未间断。

2004年曾有一个契机。那年5月,卫生部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严禁为医疗机构设置除“120”以外的其他院前急救特殊服务电话号码。

“999”也一度传出要被取消的消息。不过,2004年6月2日,负责起草“清理院前急救电话”通知的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服务处接受采访称,清理工作主要指向是那些擅自在电信部门申请的“很乱的号码资源”,但“北京是一个特例”。

两套系统就这样一直独立运行。2008年奥运会期间,双方曾建立联系机制协同作战,效果相当不错。当时有医生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平时就做不了?这就是部门利益的问题。”

直到2011年7月15日,北京“120”、“999”院前医疗急救联合指挥调度平台在北京市急救中心正式启动,该平台可以共享双方每日值班信息和基本数据,还可以显示双方急救站的位置,救护车辆状态等信息。

虽然在车辆调度信息上能够实现共享,但是还是两块牌子各自运营,行政隶属关系不一样,不好统一,除非在有重大灾害时由北京市政府统一指挥可能做到120、999统一调配。

120和999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两套急救系统已经独立运营了十几年,他们之间除了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在收费方面,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的收费制度都是按往返里程计费,每公里5元,急救人员出诊费40元,输液、吸氧等医疗服务费用单收。

两者略有不同的是,999急救中心的里程计费,涵盖从救护车接受任务点到患者所在地,再送至医院以及从医院返回接受任务点的全程费用;120急救中心收取的返程费用,则以回到就近急救站点而非接受任务点为准。

两者更大的区别在于,999可以开展院内医疗业务,而120急救系统早在2005年就撤销了这一业务。

2005年前,120急救中心的院内救治拥有三级甲等资质。由于急救车系统是赔钱的,来自政府的补贴只有支出的10%,剩下的90%都要开院内治疗来“创收”。在当时就出现过救护车舍近求远,把患者拉倒自己医院内。

2005年4月,针对以上弊端,院内医疗部分被剥离,急救中心成为完全意义的院前急救。而120的主要工作,大部分是相对简单的转运工作。有急救医生甚至说:“学这么多年医,整天就干一搬运工的活儿。”

而999却一直保有院内治疗,位于海淀清河的999急救中心只有二级丙等资质。而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均有“999”没有根据“就近、就急”原则运送病人的投诉。

不只是北京有999和120两套急救体系,其它地方也同样存在。

999和120是两个独立的急救糸统,虽然隶属关系不同,但在患者的急救中发挥了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势。

在医疗资源竞争激烈的今天,抢病号成了家常便饭,急需救助的病人,手忙脚乱,一般两个急救电话各打几遍,谁先到算谁。

据报道一个事故来了三辆救护车,还有两辆在路上奔驰。这样即浪费公共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医院的成本。

一些地方把999和120公共资源进行了变通改进、细化再分配,把全科医院的急诊室扩建,并配置先进设备,优秀人才,具备承接急救各种疾病的能力。

比如我这个地区把120给了中心医院,把999给了人民医院,这样两家医院各自占有一定市场份额,需要救治的患者可自由选择,信任中心医院打120,信任人民医院打999,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浪费。

不知道,也许因为北京人太多吧。但是今生,只要我还能做决定,绝对不用999。

999是被个人承包了,反正我不建议打999 记得06年我亲戚车祸头部受伤,999和120都打了999先来的直接拉到清河急救中心了,没有征求家属意见去那个医院,做过紧急救治以后,人清醒了,家属要求转院到好点的医院,急救中心以各种理由拒绝转院,最后10天后病人病情加重撒手人寰了,我相信如果当时转院病人应该不会有事的。家人也因此后悔不已。

为什么北京有两套急救系统,120和999?

在这篇通稿中,999称“患者不配合治疗”,而999的检查恰当、符合规范。并表示,患者若有异议应通过法律途径,“不应误导舆论,影响稳定”。

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们可能会对999救护车略感陌生。放眼全国,北京是唯一一个拥有两套急救系统的城市——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的北京急救中心(120)以及北京市红十字会直属的北京红十字急救中心(999)。

如今,999急救中心的呼叫量已经占到北京总量的三四成。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并行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直到本世纪初,北京还是120一家独大

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建立起来都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只有一个急救站。

1982年,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在洽谈一笔贷款项目中,中方提出在北京建立急救中心的设想。经过与意方多轮协商,意方决定将原本180万美元的赠款提高到800万美元,意大利政府还捐赠了42辆救护车。

1988年3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正式落成,同时开通120呼叫电话。1996年,中国卫生部、中国邮电部就规定中国急救特服电话号码为120。

据《京华时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进入北京急救中心的医生谭帅回忆,那时市急救中心只有百十号急救人员、七八十辆救护车,不到现在的1/5,而且当时还没有999。不过那时北京没现在这么大,人没这么多,路也没这么堵,“那时主城区也就到三环,从和平门出发跑一趟通州、门头沟都很快。夜里有两辆车在外头转悠,全北京都够了”。

急救市场缺口极大,999应运而生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民对急救车的需求量已经逐年攀升。据《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的统计数据,1992年北京急救中心的急诊人次为16308,其中通过救护车进行院前救治的有3537人次;到1999年,急诊人次已经攀升至29603,而院前救治更是达到9110人次。

999急救中心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2001年5月18日,经原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999急救热线正式开通。据公开资料显示,999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是经北京市编办批准的事业单位,用于北京市市民的医疗救护、应急救援、 社会 救助等服务。

竞争带来改变,救护车的硬件和服务水平都有提升

999的出现,最初确实给相对封闭的急救市场带来一些改变。

硬件方面, 999投资4000万元,采用西门子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紧急救援系统,由于每辆急救车上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999在救援速度方面占尽优势。随后,120也购进了GPS系统。2004年,北京市财政拨专款为120购置了Drager呼吸机,999随后也引进手提式呼吸机。

提升的还有服务水平。在120一家独大时期,经常出现急救担架没人抬的情况。后来,因为市民不满,120专门聘用了一批收费担架员,抬到一楼收费60元,每往上一层,加收5元。不过999从一开始都是义务搬抬病人,2003年,120也悄然取消了这项收费。

但是最近几年,抬担架重新成为一个问题,无论是999还是120,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担架应该由家属抬。

当时的北京市民曾经对这两家急救中心评价说:“999的优势在出现场的速度,而120的医生有经验,重视现场救治。”

两套系统独立运行,至今也未实现完全整合

很快,两套独立运行的急救系统出现了新的问题。有患者家属在紧急呼叫时,往往会同时拨打两个急救号,谁快坐谁的。在999开通初期,仅一周内就接连发生“撞车”16次,致使一方救护车空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目前北京急救网点呈现无序重复建设,120和999有些分站相距不足3公里,有的甚至就设在隔壁。

于是,从999出现之初,两个急救系统整合的呼声从未间断。

2004年曾有一个契机。那年5月,卫生部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严禁为医疗机构设置除“120”以外的其他院前急救特殊服务电话号码。

“999”也一度传出要被取消的消息。不过,2004年6月2日,负责起草“清理院前急救电话”通知的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服务处接受采访称,清理工作主要指向是那些擅自在电信部门申请的“很乱的号码资源”,但“北京是一个特例”。

两套系统就这样一直独立运行。2008年奥运会期间,双方曾建立联系机制协同作战,效果相当不错。当时有医生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平时就做不了?这就是部门利益的问题。”

直到2011年7月15日,北京“120”、“999”院前医疗急救联合指挥调度平台在北京市急救中心正式启动,该平台可以共享双方每日值班信息和基本数据,还可以显示双方急救站的位置,救护车辆状态等信息。

虽然在车辆调度信息上能够实现共享,但是还是两块牌子各自运营,行政隶属关系不一样,不好统一,除非在有重大灾害时由北京市政府统一指挥可能做到120、999统一调配。

120和999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两套急救系统已经独立运营了十几年,他们之间除了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在收费方面,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的收费制度都是按往返里程计费,每公里5元,急救人员出诊费40元,输液、吸氧等医疗服务费用单收。

两者略有不同的是,999急救中心的里程计费,涵盖从救护车接受任务点到患者所在地,再送至医院以及从医院返回接受任务点的全程费用;120急救中心收取的返程费用,则以回到就近急救站点而非接受任务点为准。

两者更大的区别在于,999可以开展院内医疗业务,而120急救系统早在2005年就撤销了这一业务。

2005年前,120急救中心的院内救治拥有三级甲等资质。由于急救车系统是赔钱的,来自政府的补贴只有支出的10%,剩下的90%都要开院内治疗来“创收”。在当时就出现过救护车舍近求远,把患者拉倒自己医院内。

2005年4月,针对以上弊端,院内医疗部分被剥离,急救中心成为完全意义的院前急救。而120的主要工作,大部分是相对简单的转运工作。有急救医生甚至说:“学这么多年医,整天就干一搬运工的活儿。”

而999却一直保有院内治疗,位于海淀清河的999急救中心只有二级丙等资质。而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均有“999”没有根据“就近、就急”原则运送病人的投诉。

在这些投诉中,出现最多的是,999救护车以“挂不上号”为由舍近求远,将病人送至999急救中心。微博上有急诊科医生质疑说:“公立医院急诊科,必须接受需要抢救的病人,而且是‘先抢救,后办手续’,怎么会‘挂不上号’。”

根据2014年2月1日起实施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可是,怎样才算是“就近、救急、满足专业需要”,却没有进一步的细则指导。

急救权威专家李宗浩曾直言不讳:“虽然有GPS进行指挥和监控,但没有权威部门的监督,在经济杠杆原理面前,‘就近’这个急救第一原则将很难得到保证和执行。”

因为120如果打不通,可以打999,总之有一个备用电话,方便患者

确切的说,999是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120是本地急救中心的。

1.性质不同

999急救是专业紧急救援队伍,属于民间组织;

120急救是国家组织,有政府统管。

2.所属机构不同

999急救隶属于中国红十字会,不归政府管;

120急救是政府卫计委直属的医疗救援机构。

先回答问题:因为90年代北京发展迅速,城市规模和人口集聚增长,原有的120急救中心负担日渐沉重,不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要。

目前,有三种转院方案可供选择!

北京为什么有两个急救系统?

相信很多人一听到“999”都会联想起周华健代言的某感冒药吧!其实“999”是英国的国家统一急救号码。那为什么英国的急救号码会出现在北京呢?这就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了。

1988年3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正式落成,同事开通120呼叫电话。1996年,中国卫生部、中国邮电部正式规定,中国急救特服电话为120,当时的北京的主城区才到三环,人口数量不大,急救中心原有的100多名急救员和70多辆救护车完全可以满足市民的需要。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作为首都的北京自然是首当其冲,城市范围和人口密度与日俱增,北京市民对急救车的需求量也年年攀升,120急救中心的压力与日俱增,999急救中心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的。

2001年5月18日,经院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999急救热线正式开通,999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用于北京市市民的医疗急救、应急救援、 社会 救助等服务。竞争带来改变,救护车的硬件和服务水平都有了提升,999的出现,打破了当时急救市场的封闭。

同样是急救中心,120和999有什么区别呢?

目前国际通行的两大急救体系是美日模式和法国模式,美日模式更强调第一时间将伤员运往医院,以急救员为主,入院前不做急救处理;法国模式更注重院前急救,在急救车上设立医生,现场抢救稳定患者病情,为下一步入院抢救赢得时间。

目前北京的两家院前医疗急救机构120和999各自采取的是不同体系。120急救中心的每辆急救车上都配有执业医生, 强调院前抢救 。而999急救中心则以美国 “简单现场处置,快速后方转运” 的急救模式为基础建立的。 用北京市民的话来说就是:“120的医生很有经验,重视现场救治,而999的优势在于出现场的速度。”

一个城市,两套急救系统有哪些隐患?

1、重复拨打、浪费资源

两套独立运行的急救系统,很快就出现了问题。有患者家属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往往会同时拨打两个急救号码,谁来得快就坐谁的。在999开通初期,仅一周内就接连发生“救护车撞车”16次,致使一方救护车空驶,造成了很大的急救资源浪费,使得其他继续急救转运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急救网点呈现无序重复建设,120和999有些分站相距不足3公里,有些甚至就设在隔壁。

2、收费标准不一

有竞争才有改变,999急救中心的成立改变了急救市场一枝独秀的局面,双方都投入大量资金购进医疗器材和GPS系统,提高了服务质量,但在收费标准上却达不到统一。999急救中心的里程收费,涵盖从救护车接受任务的站点到患者所在地,再送至医院以及从医院返回接受任务的站点的全程费用,也就是从救护车 从接受任务站点出发到回到出发站点 这中间行驶的路程全都是要收费的。而120急救中心的往返费用,则以回到 就近急救站点而非接受任务站点 为准。

3、利益优先、不顾原则

两个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 999可以开展院内医疗业务而120是完全意义的院前急救 ,大部分工作是相对简单的额转运工作。有急救医生甚至说:“学了这么多年医,整天就干搬运工的活”。120会优先把患者拉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开到患者指定的医院去。

而999一直被患者诟病的一点,就是患者有明确的想去的医院,但是999救护车还是会把患者拉到999急救中心,在媒体上一直都有关于999救护车不遵守《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中“就近、就急”的原则运送病人的投诉,999救护车舍近求远将患者拉到999急救中心的报道屡见不鲜。

急救权威专家李宗浩曾直言不讳:“虽然有GPS进行指挥和监控,但没有权威部们的监督,在经济杠杆原理面前“就近”这个急救第一原则将很难得到保证和执行”。

资源整合、统一管理

从999成立之初,两个平台整合的呼声就从未间断。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质进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双方曾 建立联系机制协同作战, 效果相当不错。

2020年7月28日,北京急救中心宣布:到2021年底,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将统一为“120”,“999”号码将回归红十字会“救灾、救助、救护”职能,提供非急救转运和航空医疗服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999系统可根据工作需要协助120系统开展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在全国其他城市,120是唯一的急救号码。然而,120急救中心只负责院前急救,患者入院后如果需要转移至上级医院接受治疗或者想出院回家,120救护车都是不负责运送。这时候,患者该怎么办呢?

有哪些转院方案?

第一种方案。

请主治医生帮忙推荐你转运救护车的联系方式,或者医院的某些角落里也会有转运机构的小名片,你留意一下总可以找到几家转运机构。

找到联系方式后,你便可以联系他们,让他们帮你和上级医院确定床位。一般情况下,救护车转运机构因为长期从下级医院帮忙转病人至上级医院,他们和上级医院的关系维护也更稳固。

但是这种做法也有风险,通过小名片或者黑中介联系到的这些转运机构,有可能是“黑车”。主治医生推荐的转运机构,一般是正规的机构,但也不排除中间可能因为有某些利益关联,推荐给你的不是最合适的,而是最贵的。所以在这里还需要你多留个心眼,要做好甄别。

第二种方案。

在一些互联网诊疗APP中,挂线上问诊的号,直接找到上级医院的专家,把病患的情况告知上级专家,请他直接做转院评估。

不过这种情况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线上问诊这种方式因为没有面对面的诊断条件,转院评估的环节可能因为信息收集不全面,而做不了“是否能转院”的可行性评估。

我个人建议有“视频问诊”的号尽量挂视频问诊,其次最好和下级医院的主治医生预好时间,做好上级医院专家有可能向本地医生了解病情的情况预备。

第三种方案。

直接在微信的“城市服务”中,找到“急救服务”的入口,在微信平台提交你的转运需求。

当你提交转运需求后,平台客服会致电你,进一步了解病人情况,最后会给出一个最优的转运方案。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腾讯的大品牌和大平台做背书,患者家属不需要把精力花费在寻找和对比转运机构,以及确定上级医院的床位资源上,大大提高了医疗转运的效率。

利益冲突,所以我只能两个并存

北京的120和999救护车区别:

1、二者隶属不同

999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开具的费用明细单题目就是《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急救费用明细清单》。

北京的120,也就是北京急救中心,是北京市卫计委直属的医疗救援机构。

2、二者急救速度不同

120急救车在上午9:00-10:00阶段,20-30分钟到达,下午时间段,如果情况紧急且有特殊政策支持,约10分钟到达。

999的急救车,如果判定患者不是心脏病之类的极其危重情况,在中午时间段需要约1个小时才能到达。

3、组织性质不同

120救护车属于政府管辖,而999救护车属于民间组织(社会团体),不归属政府管辖。

不管是120救护车还是999救护车,二者在急救设备上并无区别,都包括:

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心脏按压泵、负压骨折固定装置、氧气瓶。多功能抢救床、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微量注射泵、定量输液泵等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

监护系统、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置,腹膜透析和血液净化系统等设备。

扩展资料:

拨打急救电话注意事项:

1、在电话中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XX区XX路X弄X号X室"。

2、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作好救治设施的准备。

3、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联系。

4、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

5、疏通搬运病人的过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2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救护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救设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7811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2
下一篇2023-06-12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