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检查的成像原理:X光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它具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感光作用及生物学效应等特性,而X光检查的成像基础就是利用了X光的一些特性。
X线影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
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
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经过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所以,X光检查所获得的图像其实是拍摄区域各组织结构前后重叠的影像。因此,我们在进行X光检查时为了更好的观察相关组织结构,必须从更多的角度拍摄,从而为我们发现病变提供更多的信息。
正位:包括前后正位及后前正位,比如,我们拍摄胸部正位片时,采用的是胸部后前正位(X线球管从受检者后方向前投照,此时探测器或胶片盒在受检者前方);而当我们拍摄腹部正位片时,采用的是腹部前后正位(X线球管从受检者前方向后投照,此时探测器或胶片盒在受检者后方)。身体其它部位的正位片拍摄方法和上述类似,仅有些许差异,但体位摆放时基本原则不会变。正位片是身体各个部位X光检查时必备的检查方法,这种检查体位能够将所检查部位的信息尽可能多的呈现在胶片上,从而帮助我们发现病变。
侧位:拍摄侧位片时,需要拍摄的部位特别是一些骨关节结构,相应的骨关节需要弯曲成一定的角度,从而显示出正位片时重叠的影像信息。比如,拍摄膝关节侧位片时,我们的膝关节需要屈曲约130度;当我们拍摄肘关节侧位片时,我们的肘关节需要屈曲成90度。侧位片拍摄时,X线球管置于受检者一侧,探测器或胶片盒位于另一侧。侧位片可以显示出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正位片结合起来,我们即可获得被检查部位的相对完整的影像信息。
挂骨科、脊柱外科。相关检查
医生将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体格检查
立位检查
腰椎姿势异常,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平躺着,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下肢抬高到约70°时感腘窝(膝后区)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抬高在7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支配区疼痛或麻木,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阳性患者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症状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产生下肢症状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仰卧挺腹试验
患者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场面,如果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则为阳性。
神经系统检查
如感觉障碍相关检查,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肌力下降
若神经受压严重或时间较长,患者可出现足踝部肌力下降。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但正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将临床表现、查体与影像学诊断相结合。
腰椎X线平片
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基本检查,包括脊柱正位、侧位、动力位的X线片。通过X线检查可以除外骨质破坏性病变,也可以观察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脊柱生理曲线的变化及椎间关节稳定性情况。此外,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还可以看到退变表现。
造影检查
脊髓造影、硬膜外造影、椎间盘造影等方法可间接显示有无腰椎间盘突出及程度,但此方法为有创操作,在临床应用较少,在一般诊断方法不能明确时才慎重使用,需专业医师综合判断。
CT检查
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常用检查。其可以清晰显示骨组织结构及其轮廓,可较清楚看到钙化组织,但对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的影像显示较差,是鉴别其余腰椎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磁共振成像检查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很好显示脊髓神经的病损及的轮廓,也可显示神经根的形态。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