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è yǒu bìng
2 英文参考hemophilia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haemophil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1]。
血友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凝血过程的第一阶段——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其主要特征为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自发性或轻微损伤后出血倾向。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患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1]。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若X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不能正常合成FⅧ或 FⅨ,即为血友病患者[1]。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即使一条X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另一条X染色体仍能合成正常量50%左右的FⅧ或FⅨ,故一般无出血表现,但为血友病携带者[1]。血友病患者和携带者通过X染色体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1]。
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1]。其中以血友病甲较为多见,占77%,血友病乙约占19.6%。血友病甲缺乏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因子Ⅸ,两者均通过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女性传递者虽有程度不同的因子Ⅷ或因子Ⅸ活性减低,但一般无出血表现。约有30%的血友病患者家族中无同样疾病或有关检查异常发现,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血友病主要是由于遗传所致,只有基因治疗才能根治。目前只能采取预防出血及对症治疗。血友病甲严重者由于关节腔反复出血,可造成关节畸形致残。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对本病发病率的控制尤为重要。
4 血友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1]。其中以血友病甲较为多见,占77%,血友病乙约占19.6%。血友病甲缺乏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因子Ⅸ,两者均通过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女性传递者虽有程度不同的因子Ⅷ或因子Ⅸ活性减低,但一般无出血表现。约有30%的血友病患者家族中无同样疾病或有关检查异常发现,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5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患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1]。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若X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不能正常合成FⅧ或 FⅨ,即为血友病患者[1]。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即使一条X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另一条X染色体仍能合成正常量50%左右的FⅧ或FⅨ,故一般无出血表现,但为血友病携带者[1]。血友病患者和携带者通过X染色体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1]。
6 血友病的诊断6.1 病史提问注意:①发病的年龄,有无家族病史。②是否有反复自发出血或易出血不止的病史。③出血的部位。④是否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
6.2 临床症状患者容易发生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或自发性出血[1]。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关节,其次是软组织包括肌肉、皮肤黏膜出血[1]。
关节出血为血友病特征,常反复发生。血肿压迫组织或器官可出现相应症状。其他部位出血有皮肤、粘膜及肌肉出血,多发生在外伤后,也可有自发出血者。内脏出血:可有呕血、便血、尿血及咯血,颅内出血少见。
严重出血包括内脏出血,如泌尿道和消化道出血[1]。致死性出血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出血[1]。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重要特点[1]。
6.3 体检发现皮肤瘀斑,如为外伤:伤口渗血不止,或局部血肿伴压痛,关节肿胀、压痛、活动障碍,反复关节出血病人可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6.4 出凝血功能初筛试验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出血时间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1]。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或轻度延长,轻型患者可以正常[1]。
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或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甲(A);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乙(B)。
6.5 确诊试验血友病的确诊有赖于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1]。
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乏,vWF: Ag正常,FⅧ:C/vWF:Ag明显降低[1]。
血友病B患者FⅨ:C减低或缺乏[1]。
6.6 临床分型根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高低,血友病分为轻型(活性>5%~40%)、中间型(活性1%~5%)和重型(活性<1%)[1]。
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罕见自发性出血[1]。
重型患者则自幼即有出血,甚至出生时即出现脐带残端出血不止[1]。
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1]。
6.7 血象一般无贫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
6.8 鉴别诊断应注意:
①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之间的鉴别;
②与血管性血友病的鉴别;
③与其它凝血因子缺乏疾病的鉴别。
7 血友病的治疗方案7.1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补充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出血的方法[1]。
血友病A患者首选FⅧ制剂,包括病毒灭活的人血浆源性FⅧ浓缩剂(冻干人凝血因子Ⅷ)和人基因重组FⅧ制剂[1]。每千克体重输注1单位 FⅧ可使体内FⅧ:C提高2%,可依此和需要提升的因子水平计算每次的凝血因子输注量[1]。FⅧ在体内的半衰期为8~12小时,若要使体内FⅧ:C保持在一定水平,可每8~12小时输注一次[1]。无条件输注FⅧ制剂者,可选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等[1]。
血友病B患者首选FⅨ制剂[1]。国内没有人血浆源性FⅨ制剂纯品,目前主要采用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也可输注人基因重组FⅨ制剂[1]。每千克体重输注1单位FⅨ制剂可使体内 FⅨ:C提高1%。FⅨ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4小时,故要使体内FⅨ:C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天输注一次[1]。无条件输注FⅨ制剂者,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等[1]。
①血友病甲:输冷沉淀物、新鲜冰冻血浆或因子VIII浓缩物。剂量:轻度关节积血、深部血肿者:因子VIII活性应提高到15%~30%,需输注10~15U/kg(因子VIII 1个单位相当于正常血浆1ml所含的浓度);严重关节积血和深部血肿:因子VIII活性应提高到40%~50%,需输注15~25U/kg;需作大手术者:因子VIII活性应提高到60%~70%以上,需输注30~50U/kg。计算公式:需输注因子VIII剂量(U)=预期达到浓度(U/ml)′40ml/kg′病人体重(kg)。如:要使60kg重的重型血友病甲患者血浆因子VIII活性提高到50%,需输注因子VIII剂量0.5U/ml′40ml/kg′60kg=1200(U)。因子VIII在循环中的半衰期约10~12h,应输注2~3次/d。
②血友病乙:治疗原则同血友病甲。输新鲜冰冻血浆、因子IX浓缩物。剂量:开始剂量40~60U/kg,维持量20U/kg,1次/d(因子IX半衰期较长:20~24/h)。
注意:血友病患者无论是输注血源性凝血因子还是基因重组的凝血因子,均有可能产生抗体,即凝血因子抑制物[1]。以血友病A为例,输注FⅧ制剂后15%~30%的患者会产生抗体[1]。抗体产生后会中和输入的凝血因子,降低止血效果[1]。接受凝血因子输注的患者应定期检测抑制物,尤其是当输注的效果不如从前时[1]。血友病A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后可换用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出血[1]。
7.2 其他止血药物治疗(1)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每次剂量一般为0.3μg/kg体重,用5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15~30分钟以上滴完,每12小时1次,1~3天为一疗程。该药多次使用后疗效差,如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补充FⅧ制剂[1]。此药主要用于轻型血友病A[1]。少数中间型血友病A可能也有效[1]。DDAVP可致水潴留等不良反应,幼儿应慎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1]。
(2)抗纤溶药物:常用药物有氨甲环酸、氨基己酸等[1]。口腔出血可含服氨甲环酸[1]。泌尿系统出血时禁忌使用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1]。
(3)止痛药:关节和肌肉出血时可引起疼痛,止痛时禁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可选用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COX2抑制剂、曲马多和吗啡等[1]。
7.3 手术治疗关节严重畸形,影响正常活动者,在严格替代治疗情况下,可行矫形手术。
7.4 局部出血的处理压迫止血为主。
7.5 注意事项避免外伤和手术,如发生关节出血,应固定患肢。忌服阿斯匹林等影响凝血药物。
凝血酶原复合物由于含有多种凝血因子,有诱发血栓的风险[1]。凝血酶原复合物应避免抗纤溶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增加血栓风险[1]。
7.6 转诊这种情况下,为保证生一个非血友病的宝宝,有两种选择:一、做产前诊断
二、做基因诊断
1、经基因诊断不是携带者,就不用做血友病产前诊断了。
2、经基因诊断是携带者,还需要做产前诊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