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舌头

怎样看舌头,第1张

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正常舌苔舌体在脏腑协调,气血调和时,在心神调配下,表现为柔软灵动,不大不小,润而光泽。现把病理舌形概述如下。

苍老舌:舌质形色坚敛,纹理粗糙而不柔软者为苍老舌,乃由湿热之邪亢盛,充斥体内,主实症,热症。

胖嫩舌:舌质嫩而兼虚胖,是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水饮痰浊阻滞舌络所致。胖嫩舌主病,因其色有不同,而主病的虚、实、寒、热有分别。若淡红而嫩多属虚症;淡白而嫩多属寒虚;舌淡而胖嫩主脾肾阳虚;舌深红而肿胀为心脾实热;若舌青紫而肿胀是酒毒攻心之象。

瘦瘪舌:阴血大伤,脾虚精亏,舌失濡养,舌肌萎缩而舌体瘦瘪,故系阴血亏虚之症。如舌浅淡而瘦瘪者为心脾两虚之症。若舌色红绛而瘦瘪者多因热甚伤阴或阴虚火旺。

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而沟中并无舌苔覆盖着,称为裂纹舌。这是由于津血亏虚,或阴精耗损,舌体失养,舌面萎缩而致,故多主精亏虚。舌色浅淡而裂者是血虚。色红绛而又有裂纹之舌,则由热盛伤津,阴精耗损所致。但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先天性裂纹,裂纹上有舌苔覆盖着,也没有不适症状。

芒刺舌:舌体上有起如刺,摸之棘手之红色或黄色突起者,称芒刺舌。多见于舌之尖边部分,也可全舌皆有。芒刺舌主热盛,舌尖芒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芒刺主肠胃热极。

齿痕舌:舌边缘有齿痕,乃因脾阳虚衰,水湿内停,湿阻于舌,舌体肿大,受齿缘挤之而成。但有少数人是先天性齿痕舌。

痿软舌:舌肌萎缩、舌体软弱、伸缩无力、因气虚极、阴液亏耗、舌肌筋脉失养而废驰。若舌红降而暴萎者,乃热邪之极,阴液亏损。舌淡白而渐萎者,系久病亏损,气血极虚。舌红干而渐萎者,为肝肾阴亏损,筋脉失养。

吐异舌:舌伸口外,不即回缩者为吐舌。舌在口中动如蛇舐,上下左右掉动不宁或微露出口立即内收者为弄舌。两者皆由心脾之热灼伤津液,肝筋失养,引动内风,至筋脉摇动而不能自主,多属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多为小儿智能发育不良之动风先兆。

强硬舌:舌不柔和,屈伸不利或不能转动,言语蹇塞不清,此为外感邪热亢盛灼伤阴液,扰及神明,这是局部病变,而关系到内脏病变,如中风。

缩短舌: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常与舌萎软并见,多因寒邪侵袭,凝于筋脉,或因痰湿内阻,梗塞舌根,或因热盛伤筋,筋脉挛急而致舌短缩。

望舌苔:是散布在舌面上的一层苔垢。此苔由胃中生气所致,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病理舌苔,也与胃气之上升有关,往往由诸病邪气上泛而成,由于胃气有强弱,病邪有寒热,故形式各种不同的舌苔。望舌苔可以以推测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邪正盛衰,可以诊五脏的寒热虚实。故望苔要望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和有根无根等变化。

厚薄苔:凡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之苔叫薄苔,而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称厚苔。薄苔是由胃上熏,胃津上潮聚之于舌而成;厚苔是胃气上升,兼挟食浊,痰湿病邪,滞积于舌所致。舌苔薄面均匀,或舌中根部微厚是正常舌苔。舌苔由薄增厚为邪盛病进,或伏邪显露。舌苔由厚变薄,提示正胜病退,或内邪消散外达。

润燥苔:一般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度,谓之润苔;苔面干燥少津望之枯涸,称燥苔。舌苔润,干但苔面起裂的均为裂苔。舌红而苔润,主热入血室。舌淡而润滑,水湿内停。舌红苔燥,多属热盛伤津。舌淡苔燥,多因湿遏阳气。湿症舌润,热症血燥,此为常理。

腐苔腻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中舌边皆厚,刮之易去者是腐苔。其状如豆腐渣堆积舌面。透过疏松之苔可见到舌质。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者是腻苔。腐苔主食积肠胃,或痰内蕴。腻苔因体内浊湿内盛,阳气被抑,这是湿浊,湿温等阴邪病症。

剥落苔: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份剥落无苔,称为剥落苔。此种苔是胃匮乏,不能上熏于舌,胃阴枯涸,不能上潮至口所致。舌苔之有无消长变化,不仅能测知胃气的盛衰,亦为邪正斗争,互为消长的表现。

有根与无根苔:无论苔之厚薄,若紧贴舌面,是从里生者是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舌苔四周洁净如截,无薄薄之苔与舌质相连,似浮涂在舌面上,不是舌所生的苔,则为无根苔,又叫假苔。有根之苔是由脾胃生发之熏蒸,上聚于舌体所成,表示有胃气,主实症,热症。无根之苔,往往光有胃气上熏,舌上已生有根之苔,久病之后,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而生之苔渐渐脱离舌面,以致不能与胃气相通而成无根苔。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常见于虚症,寒症,如病初、中之期出现无根苔,则为胃无生长之逆症;若出现有根苔是胃气尚存之顺症。

厚白苔:苔厚白滑或腻,多主痰湿,食浊内阻;厚白而干者,常为痰浊上泛,热伤津液。若见白腐苔,主痰浊内停,胃浊蕴热。如苔白厚如积粉,扪之不燥,由外感秽浊邪气,热毒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

黄苔:有深浅老嫩之殊,其形似有燥、润、滑、涩之异。从而组成多形式的黄苔。多因病邪入里,邪已化热,脏腑内热,胃气挟邪气之热上泛,重灼于舌,故苔色变黄。黄苔主里症、热症。黄白相兼苔是外感表症,化热入里,但尚未完全入里的表症。(即半表半里)苔黄而润是内蕴湿热,厚黄干燥,主高热伤津。苔黄而腻,为湿热蕴结,熏结于舌。苔蕉黄干裂似炒枳壳样,多为热邪炽盛,津液涸之征。总之,苔色越黄,邪热愈重;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灰黑苔:根据色泽的深浅,可分灰黑、棕黑、焦黑、漆黑等四种不同的灰黑色舌苔。舌苔至灰黑色,病情都比较严重。灰黑苔主里寒,黑热之重症。如色黑舌苔黑而燥见于舌尖者,多属心火自焚,见于舌中者为肠燥屎结,或胃将败坏之兆,见于舌根者,主下焦热症。但需注意,也有苔病轻,甚至没有明显症状者。

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该到医院口腔科看看了,因为舌苔发白也有可能是肠胃疾病表现出的症状。

舌头上的物质,一般为绿色或黄色,可用小刷子轻轻刷除。吃饭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觉,不知不觉中食量就会比平时更少哦,无形中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湿毒内盛。 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该到医院口腔科看看了,因为舌苔发白也有可能是肠胃疾病表现出的症状。

舌头上的物质,一般为绿色或黄色,可用小刷子轻轻刷除。吃饭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觉,不知不觉中食量就会比平时更少哦,无形中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湿毒内盛。

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该到医院口腔科看看了,因为舌苔发白也有可能是肠胃疾病表现出的症状。

舌头上的物质,一般为绿色或黄色,可用小刷子轻轻刷除。吃饭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觉,不知不觉中食量就会比平时更少哦,无形中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c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775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1
下一篇2023-06-11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