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也可以说成共振,这要通过意识的辅助来完成。我们的思维来源于大脑,每秒上千万次的神经元细胞信息传输组成我们人类的思想,而载体是神经元中的生物微电流和化学反应。产生我们思考的是大脑中的神经元,神经的反应诞生了生物微电流,在物理学上电子是非常细小的单位,它是构成了世界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像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点粒子,因此把它们称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元,各种不同的粒子互相振动,传递我们思想的神经元反应也正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粒子间的物理反应。大脑活动加剧了产生的粒子能量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周围的物理空间发共振,这就是意识的作用,将意识化为桥梁,将声音引导至共鸣腔,这个过程就是正确发声方法的物理剖析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初,就有人发明了用声带的振动的方式来锻炼头部的各个窍穴,将发出的声音做为锻炼工具,在胸腹以及头部的各个腔穴之间进行反复练习,到后来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后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和更新,最终编写成了通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现在声乐教学中所讲的头腔共鸣发声法。在很多声乐课上,老师会说:想像自己的声音汇集在眉心,去点亮眉心的“小灯炮儿”,这就是意识的引导。所以说,学习唱歌是需要悟性的。很多人说头部有二大共鸣区,分别在眉心与头顶处,头腔共鸣区在解剖学上根本看不出来,所以有人理解凡是头腔里有空隙的地方,都可以被认为是共鸣腔,这么说也是可以的。
歌唱有上、中、下三大支点,歌唱时,三个支点力量既对抗又统一,整个身体平稳拉开,歌唱者就能够达到全身共震的目的。
三大支点的位置:
1、头腔的支点,可以通过哼鸣来找,还有可以想象弯腰低头洗头的时候唱歌,这个时候就能轻松找到头腔的支点。
2、口腔和胸腔的支点
在歌唱的咬字吐字时,注意力量集中在上门牙位置,聆听咬字吐字是否清晰,感觉下巴和喉咙是否放松,感觉声音在上面震动。
3、气息支点
充分利用呼吸肌肉群,即横膈膜和腹肌来控制呼吸,把气息自然均匀的吸到腹部,然后利用小腹慢慢向外扩张,支撑着气息,感觉声音是由小腹混合着气息发出来的声音。
扩展资料:
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唱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