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每20ml)为:
甘草酸苷(Glycyrrhizin) 40mg
甘氨酸 (Aminoacetic Acid) 400mg
盐酸半胱氨酸(Cysteine Hydrochloride) 20mg
辅料:亚硫酸钠16mg、适量氨水和适量氯化钠。
2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3适应症
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
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荨麻疹。
4用法用量
成人通常1日1次,5-20ml静脉注射。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慢性肝病可1日1次,40-60ml静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增量时用药剂量限度为1日100ml。
5不良反应
通过在治疗慢性肝病时,改善肝功能的双盲法试验、不通用量比较试验和厚生省批准追加药物效能(对慢性肝病肝功能改善作用)调查的4213例,其中仅27例(占0.61%)出现不良反应。主要症状有血钾值降低13例(占0.29%),血压上升5例(占0.11%),上腹不适3例(占0.07%)等。
1. 重要不良反应
⑴休克﹑过敏性休克(发生频率不明):有时可能出现休克﹑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潮红,颜面浮肿等),因此要充分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⑵过敏样症状(Anaphylaxis-like symptom)(发生频率不明):有时可能出现过敏样症状(呼吸困难,潮红,颜面浮肿等),因此要充分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⑶假性醛固酮症(Pseudoaldosteronism)(发生频率不明):增大药量或长期连续使用,可出现高度低血钾症﹑增加低血钾症发生率,血压上升﹑钠及液体潴留﹑浮肿﹑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在用药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观察(如测定血清钾值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
另外,可出现由于低血钾症导致的乏力感﹑肌力低下等症状。
2.其它不良反应
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见表)。在增大用药剂量时,可增加血清钾下降,血压升高的发生。
6禁忌
(以下患者不宜给药)
1.对本品有既往有过敏史患者。
2.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血钾症和高血压症)。
7注意事项
1.慎重给药
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血钾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用药】)。
2.重要注意事项
(1) 为防止休克的出现,问诊要充分。
(2) 事先准备急救设施,以便发生休克时能及时抢救。
(3) 给药后,需保持患者安静,并密切观察患者状态。
(4) 与含甘草制剂并用时,由于本片亦为甘草酸苷制剂,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
3.给药时注意
静脉内给药时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尽量缓慢速度给药。用酒精棉消毒安瓿切口后,再切瓶口。
4.有报导口服甘草酸及含有甘草的制剂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症。
8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用药。
9儿童用药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10老年用药
基于临床应用经验,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不良反应的倾向,因此需在密切观察基础上,慎重给药。
11药物相互作用
12药物过量
过量使用本品易引起假性醛固醇酮症,主要表现为高度的低血钾症、低血钾症的发生频率升高、血压升高、钠及体液潴留、浮肿、体重增加等症状。
13临床试验
1. 慢性肝炎的双盲比较试验
对日本国内36个医疗机构的133例慢性肝炎患者实施了双盲检验比较试验,使用该制剂每日40ml静脉注射,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结果为:用药组比安慰剂组明显有效,并且肝功能检查项目中AST(GOT),ALT(GPT),γ-GTP值也有统计学意义的明显改善。
2. 慢性肝炎、肝硬化不同剂量治疗的比较试验
对日本国内11家医疗机构的178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该制剂治疗,每日40ml静脉注射,共3周。将第2周时ALT(GPT)值仍未降到正常值上限1.5倍以内的93例患者,分为继续使用40ml组和增大剂量至100ml组,比较这两组使用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该制剂100ml/日增量组比40ml/日继续使用组,ALT值改善的效果更显著。根据该试验结果,认为对40ml/日治疗后ALT值改善不充分时,增加用药剂量至每日100ml,是有临床意义的。
3. 一般临床试验
以下所示是对59例慢性肝炎患者使用该制剂60ml共4周的治疗结果,以及对各种变态反应性疾患、炎症性疾患的治疗有效率:
另外,对慢性肝炎患者使用该制剂每日100ml,共8周,其结果证实了肝功能改善与肝组织学改善的相关性。
14药理毒理
(一)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
(1)抗过敏作用
甘草酸苷具有抑制兔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Shwartsman 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
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调解作用
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in vitro)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
1)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
2)对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
3)活化NK细胞作用;
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在in vitro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酸苷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肝细胞增殖促进作用
甘草酸苷和甘草次酸对大叔初代培养肝细胞体外实验显示有对干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5.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与甘草酸苷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甘氨酸及盐酸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酸苷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假性醛固酮症状。
(二)非临床毒理研究
1. 毒性
(1)急性毒性
用SD系SPF大白鼠(每组雌雄各5只),静脉内1次给药(给药量分别为:每公斤体重13、32.5、65mL),全部雌雄大白鼠没有一例死亡,因此考虑致死量要在每公斤体重65mL以上。
(2)LD50=4.50—4.89mL(每公斤225--244.5mL)。(小白鼠腹腔内给药)
2. 致畸形作用
在大白鼠交配前及交配期间静注本品,其试验结果为,未发现本品对交配能力,受胎能力及妊娠末期的胎儿发育状况、骨骼形成、外表和内脏有任何影响。但另一在SD系大鼠动物实验中,大量给予甘草酸单铵盐时可见到肾畸形等改变。
15药代动力学
1.人体内药代动力学
(1)血中浓度
健康成人静脉注射本品40mL(含甘草酸苷80mg)时,血中甘草酸苷浓度在给药10小时后迅速下降,以后呈逐渐减少。甘草酸苷加水分解物甘草次酸在给药后6小时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几乎完全消失。
(2)尿中排泄
健康成人静脉注射本品时,尿中甘草酸苷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少,27小时的排泄量为给药量的1.2%。 6小时后尿中出现甘草次酸,并在22-27小时后达高峰值。
2.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考)
分布
给小白鼠静脉注射[sup]3[/sup]H-甘草酸苷,10分钟后摘取脏器,可以见到所有的脏器都含有甘草酸苷。分布最多的脏器是:肝脏,为[sup]3[/sup]H-甘草酸苷注射量的73%,其次分布顺序为:肾﹑肺﹑心脏﹑肾上腺。
16贮藏
室温保存(1-30℃)。
17包装
玻璃安瓿 20ml×10支/盒。
18有效期
36个月。
19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80029
“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广泛运用于方药施治,笔者认为,此“八法”同样适用于针灸的临床运用,且能提高疗效。1 汗法
1 发散风寒取大椎、风池、合谷,用平补平泻手法,后溪用烧山火手法,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的表寒证,使其发散解表,汗出热退。
2 清透表热取肺俞、大椎用平补平泻,大椎针刺后用一次性七星针刺络拔罐或少商点刺出血,合谷用透天凉手法,取其清宣表热。主治风热外感或肺热内壅,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咳痍,痰稠难咯,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数。
在大吐、大泻、或失血之后不可用汗法,若必用汗法时,可先针太溪、阴谷以滋阴,足三里、气海以扶正,再行汗法,以达到驱邪而不伤正。
2 吐法
涌吐风痰:以左手食指紧按天突穴,候其患者作呕时,速刺天突穴,以激起内部反射使之上涌作吐,或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按廉泉穴左右,候患者作呕时,速刺廉泉穴左侧以诱导使其呕吐,用上两法若不能吐时,可用鸡羽轻搅咽部,使其助吐。吐法,易损伤正气,同时病人心理上也难以接受,故运用吐法之前,要做好说服工作,取得患者信任。年老体弱、妊娠期、失血、气虚者慎用。
3 下法
1 清肠导滞取天枢、足三里、中脘、小肠俞用泻法,以导滞通便。主治湿热阻滞,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粘液的湿热中阻证。
2 健脾消导取上脘、中脘、脾俞用平补平泻法。主治胃脘胀痛,暖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昧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的食积停滞证。起到健脾助运,消积化滞。取其通因通用。
3 泻热通便取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太冲用泻法。针感向下传导。主治胃肠积热,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等症。
4 温下寒实取小肠俞、大肠俞、天枢、关元。先灸后针或采用温针灸方法,用泻法,适用于寒实秘结之证,使其寒实温通而下。
5 补虚通便取中脘、天枢、气海(灸)、关元(灸)、大肠俞、小肠俞,行针2次,先用补法,后用泻法,气海、关元交替使用,适用于老人津枯肠燥便秘,以补虚通便。下法,如遇大出血、妊娠、表邪未解者慎用。
4 和法
1 疏肝理气取期门、肝俞、膈俞、太冲、膻中用平补平泻手法。内关、阳陵泉留针20min,可治疗肝气郁结、胸胁胀痛;调和肝脾取肝俞、脾俞、行间、中脘用平补平泻手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土虚木侮之证。
2 和解少阳取内关、_阳池、大椎、丘墟用平补平泻法、可治外感病,邪传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如是疟疾,可在发作前2h取间使、大椎、陶道,起到截疟作用。
3 调经和血取血海、气海、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手法,以调和气血。主治妇女月经不调。
表邪未解,或邪热传里,不可用和法。
5 温法
1 温通经络上肢取大椎、肩髑、曲池、外关;下肢取环跳、阳陵泉、绝骨、昆仑,由上而下针刺,用温针补法,留针20min左右,使其产生热感。适用于瘫痪、痿证、风寒湿痹等证。
2 温中散寒取上脘、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用温针灸法,留针30min,使其产生热感。可用于寒邪直中,胃痛、消化不良等中焦虚寒证。
3 温肾壮阳取命门、肾俞、上髂、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使腰部产生热感。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软冷痛,脉沉细两尺无力的下元虚寒证。
6 清法
1
清诸经之热①清肺经之热,取肺俞、少商(点刺出血)、鱼际、少冲(点刺出血)用泻法。②清脾经之热,取脾俞、隐白(点刺出血)、太白、用泻法。③清心经之热,取心俞、少冲(点刺出血)、少府、大敦(点刺出血),用泻法。④清肾经之热,取肾俞、涌泉、然谷、大敦、少冲(点刺出血)用泻法。⑤清肝经之热,取肝俞、大敦、行间、太冲、少冲(点刺出血),用泻法。
2 清热解毒取大椎、合谷、十宣(间隔点刺出血),用泻法,留针20~30min,可用于各种疮痈肿毒,根据痈肿发于何经部位,加上清本经荥穴,多采用透天凉手法。
3 清热养阴取行间、鱼际、少府、然谷、大都用泻法。加上阴谷、尺泽、阴陵泉、少海、曲泉用补法,可治疗各类由于内热久郁,而致阴液不足之证。
4 清热开窍取人中、百会、十宣(点刺出血),可用中风窍闭、中暑昏迷、热极神昏、小儿惊厥、癫痫等证。
7 消法
1活血祛瘀如急性腰扭伤,可取委中(点刺出血),痛点阿是穴,行挑刺法。如视网膜出血、青光眼、麦粒肿等,可取角孙、风池、攒竹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左右。
2 消肿止痛如跌打损伤、局部肿痛,上肢可取曲池、合谷、用泻法,下肢可取环跳、足三里、三阴交,局部红肿严重者,可在局部用围刺法,使其轻微出血,以助活血消肿。
3 消食化积取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用平补平泻法,多用于食积不化,饮食停滞。
4 消坚散结①瘰疬痰核,可将针在酒精灯烧红,直刺痰核中心与四周。②腱鞘囊肿,取患部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③瘿瘤,用毫针直刺中心行苍龙摆尾法,刺四周用提插法,加刺合谷、气海、血海。注:消坚散结法,消毒必须严格。
8 补法
1 补气①如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或脱肛,取中脘、关元、天枢、长强、足三里,用补法。②子宫脱垂,取关元、维宫、维胞、百会,用补法。③脾肾阳虚、腹痛喜暖、五更泄泻,取中脘、关元、命门、脾俞,用补法。以上三者针后均需加灸。
2 补血取血海、肝俞、脾俞、膈俞、关元、心俞。以补体内血液亏虚。
3 培元固本①真元亏损、肾气不足,取关元、肾俞、足三里、气海、膻中用补法,针后可灸关元、气海、肾俞。②阳痿、遗精属肾阴虚,可用肾俞、阴谷、三阴交用补法;肾阳虚者去阴谷加关元、气海、命门针后加灸。
乙肝治疗的药物,乙肝治疗的相关性药物一般指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1、干扰素类药物,干扰素类药物主要分为长效干扰素和短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临床是应用派罗欣和派格宾,都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还有短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的治疗是一周打一针,短效干扰素是隔日打一针。
2、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的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给药途径比较方便,一天只吃一片药,固定时间用。核苷类似物临床常用的有几种药物,比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