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将太阳光子反射到了人的眼睛中。
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
1、生物过程:能看到物体,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传递和视觉过程。在看物体时,由所看物体反射的光线,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形成光刺激。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和杆状细胞受到光刺激后,经过一系列的理化变化,转化成神经信号,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此时我们就可以看见物体。
2、物理过程则不必多说,这是一个小孔成像原理;
3、化学过程:在看物体的过程中,眼睛和大脑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是缺一不可的。若某人虽然视网膜的功能正常,但由于角膜白斑或白内障等,不能使物体反射的光线传导到视网膜上,视网膜的光刺激不能传导到大脑,也看不见物体。
有的人虽然眼球和神经通路均正常,但大脑皮层管视觉的部分有问题,如脑肿瘤或眼外伤等,也不能看见物体。所以要想看见物体,必须有正常的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皮层管视觉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4、成像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不是在眼球的视网膜上。
人的两个眼球只是图像信号采集器,就像自动驾驶汽车的摄像头一样,处理是要靠大脑中的视觉中枢来完成。见下图,如果你用一个眼睛,无论是左眼、还是右眼,都无法看到图内所隐藏的大字,需要用双眼并用一点技巧才能看到。这说明,看东西不是眼睛而是大脑的视觉中枢的功能。
人眼的结构: 眼睛是由许多细小部分组成的复杂器官,而每部分对于正常的视觉都是至关重要的。 清晰的视觉决取于眼睛各部分共同协调的工作。人能看到一个具体的物体如树木,是通过光把树木反映到人的眼睛,从角膜进入眼,角膜是眼球表面的一层薄膜。然而,光通过虹膜(眼前部含色素的薄膜),中间是瞳孔。虹膜通过收缩瞳孔控制光的进入量。例如,光强的时候,瞳孔就收缩到大头针头大小,以控制过多的光进入。光弱的时候,瞳孔就放大以便进入更多的光。光到达晶状体。晶状体把光投射到视网膜上。角膜进行最大的屈光,而晶状体悬器精致地聚焦。 健康的眼睛,根据物体的远近自动调节,能清晰地观看。物体近时,眼睛的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加。看远物时,睫状肌松驰,晶状体凸度减小。 晶状体后面和视网膜前是玻璃体,它含有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叫玻璃状液。光通过玻璃体进入视网膜。视网膜覆盖眼睛的三分之二,控制视觉宽度。视觉清晰时,光能直接聚焦在视网膜上。如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或后,视觉就会模糊不清。 视网膜由几百万个专门从事接受光的细胞组成的,叫视网膜杆锥体,它把光变成电流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送到脑部。视网膜杆锥体有在黑暗中观察和识别各种颜色的功能。位于视网膜中部的黄斑是锥体最多的部分。黄斑中部的小凹状体是锥体最集中的地方。黄斑负责中心视觉,能识别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视网膜周围主要是杆体,能在黑暗中观看,能识别运动和两侧的物体。视神经位于视网膜后面负责将接受光细胞的信号传送到脑部。每只眼睛传送的形象信号略有差别。图像是倒置的。到达脑部,图像就矫正过来,形成一个图像。 分析视神经传送的数据的复杂过程叫视觉过程。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