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的意思在古代是指新婚夜欢乐的情景。其中的“花烛”二字指的就是刻以龙凤图案的蜡烛。新婚之夜,在洞房内点起这样的花烛,也是对二位新人的祝福。
一、花烛诗句“洞房花烛夜”是出自于北宋的《神童诗》,以人生四大喜事为首,集中体现在观念上。古人会选择傍晚黄昏时进行迎亲。在此之前会对迎亲的家中进行一番布置,洞房后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婚房。在房间内摆放好雕龙刻凤的花烛,花烛上的龙凤有指代新郎和新娘的意思,寓意男女情结于此,恩爱深久。
二、婚礼的筹备古人在婚礼的筹备上是极为重视的,从周至秦汉婚服的颜色上会选择红黑色,认为此种颜色庄重典雅,充满神圣感。魏晋时期采用白衫子缨,这一时期,人们在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更崇尚返璞归真。唐宋后期开始出现男绿女红的婚服,颜色喜庆又庄重,附有雍容华贵的气质。明清时期红色婚服广泛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冠霞帔随即出现。此外在我们的婚房布置上,古人也十分尊崇于礼节。通常会放置红烛、五件、瓜果撒帐这些有着美好寓意的东西在房间内。
三、花烛的寓意洞房花烛夜需要点燃红烛,并且要一夜长明。相传新婚夫妇,谁要先将灯烛吹灭谁就会先死。所以在很多地区还出现了“守花烛”的习俗。在结婚当天,男女双方通宵不睡,等着花烛自动熄灭。在洞房内,一般会摆放一对花烛,有传说左为男烛,右为女烛,一烛熄灭时,另一烛也会随之而灭。表示的意思是男女双方共生死。满族在大婚时需要用扇子将红烛扇灭,不可直接吹灭,以免冲撞神灵,有所不吉。
相传,远古时期,陶唐氏尧称王不久。非常关心放牧人的生活。有一天他亲临牧区问苦,忽然传来一般幽香,远处有一位漂亮的女子手执火种飘然而来,。尧王惊呆了,问牧民才知是鹿仙女,从此尧王食不甘味,一心惦着仙女,决计下山寻仙。尧王带领四个大臣访仙于晋南“仙洞沟”,久觅不得。忽见一俏丽梅花鹿悠然从姑射仙洞走来,尧王知是仙女,便迎了上前去,正要接见时,一条大蟒突然窜出,直逼尧王,尧王措手不及。只见鹿仙女己近跟前,用手一指,大蟒顿时颤抖不己,仓惶而逃。
尧王身材高大魁悟,相貌堂堂,仙女窈窕美丽动人,两人一见钟情,一段美好的的神话佳缘从此喜结成了。
他们在姑射仙洞完婚,一时祥云缭绕,百鸟和鸣。到了傍晚,结鸾之时,一簇神火突然于洞顶,耀眼夺目,光彩照人。从此,世间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了。
这是因为在房子还没出现之前古人都是生活在山洞中,那时一男一女生活在同一个山洞中便被视为夫妇,所以久而久之就有了“洞房”一说。有考古学家曾在距今六千多年的西柏坡遗址中发现一些洞穴,这些洞穴中都有明显的生活迹象,故而考古学家判断这些洞穴便是那个时期古人生活的“房子”。
三皇五帝时期,古人起初都是采取群婚的方式生活。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古人发现群婚存在诸多弊端,于是慢慢地群婚开始向一夫一妻转变。为了避免出现抢婚的情况,一些确定夫妻关系的男女不再和其它那些单身的人生活在一起,而是另寻了洞穴过生活。与此同时,其他人在看到别人搬进山洞生活时便知道对方二人已经确定夫妻关系,于是便不会再“骚扰”他们。所以这些洞穴其实也开始视为古人婚姻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证明。
这个现象产生之后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洞房”一词逐渐变成新婚之夜的代名词。其实关于“洞房”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期的尧王曾前往牧区巡视,巡视期间他偶然看到一位十分美丽的女子,但是该女子转瞬就消失了。后来尧王从牧民那得知,这位女子其实是鹿仙女。尧王对鹿仙女一见倾心,久久难以忘怀,于是他便决定前去山中寻找鹿仙女,但是他找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曾见到鹿仙女的身影。
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日尧王终于寻到了鹿仙女。尧王本就长得十分高大魁梧,再加上鹿仙女得知他辛辛苦苦寻找自己的事情之后很是感动,于是便也对尧王产生了好感。之后他们二人就在一处名为“姑射仙洞”的地方结了百年之好。牧民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便开始将新婚夜称之为“洞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